早上褔春茶樓眾人的議論之語,不由得又回響耳畔。他計上心來,好吧那就先去各鹽場看看吧與其在運司衙門裡查那些,老狐狸們提前預備好的死帳本,還不如先出去走走看看,說不定會有所得。
找來楊銘、小順子、周文一合計,幾人一時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於是,準備了一天,次日,留下推官魏信、典史林立秋,以及十幾名衙役留守察院署。其它人員全部出發,擺開全副儀仗,直奔淮北眾鹽場而去。
待得一行人馬出了察院街,行人全被這拉風的儀仗吸引了,聚攏在街道兩旁爭相圍觀。
只見當先四名衙役,兩人一組各抬一面大銅鑼,並列著走在街道兩邊。道路中間兩名衙役手持鑼錘,各自賣力的敲擊著身側的銅鑼。每敲擊七響,停下喊一句“君子不重,則不威”。
他們身後則是眾衙役高舉著的,回避、肅靜兩牌,及兩淮巡鹽禦史、翰林編修、承事郎、欽點進士及第、四面官牌,後面還有金瓜、月斧、尾槍、烏扇、對傘、五對儀仗。
接著才是,眾屬官騎馬簇擁左右的一頂八抬大轎,此刻轎中坐的自然是察院署正印官,兩淮巡鹽禦史張叁好。
轎後緊跟著的是十幾名文吏,最後是趙炎率領的三十名全副武裝的騎士和十幾名衙役。
就在一行人快要到達碼頭之際,劉少於風風火火的帶著幾人,從後面追趕了上來。幾經分說才明白,原來是運使安全道得知了李白要去巡視鹽場,便派這幾個熟悉鹽場事務的人來做向導的。
理由如此正當,李白也不便推卻,隻得讓他們隨行。
一行人到了碼頭,坐上察院署巡鹽的官船,便朝淮北的鹽場進發了。
船行半日,就到了淮南古鹽場舊址,李白站立船頭看著一片片,因為黃河改道而廢棄的鹽田,痛惜萬分。
淮南鹽場有著古老的歷史,古書記載“自古煮鹽之利,重於東南,而兩淮為最”。
其實說的就是淮南鹽場,在北宋之前,淮南鹽場的生產規模是最大的,據史書記載當時,光鹽城縣就有鹽亭約一百二十所,每年會有數千艘船趕來運鹽,氣象可不是一般的恢宏啊
而那時的淮北鹽場,僅初具規模罷了。直到宋代中葉以後,淮北鹽場才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1194年,黃河南徙,奪淮入海,攜帶的泥沙大量沉積於河流入海口處,使得海岸線不斷向東擴展,淮南鹽區漸漸的離海遙遠,引海水入鹽田變得頗為不易,使得鹽業生產的成本居高不下。
在氣侯條件上,淮南又降水頗多,這對曬鹽非常不利。因為這些原因,淮北鹽場才漸漸取代了淮南鹽場。
船又行了一日,便到了淮北鹽區范圍,李白便令眾人下船,在劉少於幾人的引領下,按照距離遠近,逐個對大小鹽場巡視起來。
有劉少於幾人做向導安排巡視方案,李白這個製鹽業上的門外漢,自然是巡視不出什麽大問題來。
每至一處鹽場,除了聽到些奉承話、馬屁話,就是吃那些山珍海味,搞的他是鬱悶不已,悔不當初上船時,沒狠下心來撕破臉皮,拒絕劉少於隨行。
李白忍耐著,按照他們的安排,又相繼巡視了青口、徐圩、灌雲、三個鹽場,這日來到了臨興鹽場。
錢瑤瑤這幾年過的很是滋潤,
她與李白的退婚風波,並沒有給她帶來任何困惑。反倒是她的舅舅們,仿佛生怕她想不開似的,急急忙忙的又給她張羅了一門親事。 依照常理來說,退過婚的女子很難再找到良配,可架不住咱們錢瑤瑤,有個任從五品鹽課提舉的舅舅啊於是,他們千挑萬選的挑中了,揚州鹽商薛家的三公子薛謙。
這個薛謙也是一表人才、秀才功名,最後還是按照老辦法,托關系入監,不過這次是先完婚後入監。
四年之後,薛謙以監生身份,在便宜舅舅的運作下,補到了臨興鹽場大使這個肥缺。
錢瑤瑤終於是如願以償的當上了官太太,雖然丈夫這個官還未入流,但是凡事不能均以常理度之,臨興鹽場由於規模大、產鹽多,被譽為兩淮第一鹽場。
每天被眾多的鹽商吹捧奉承,錢瑤瑤幾乎都以為自己,已經是天底下最牛的官太太了。
今天,她正在對著梳妝台,往臉上敷珍珠粉。這已經成為了她每天的必修課。滋潤的富貴生活, 讓她非常在意自己的容顏,生怕因為眼角漸生的那絲魚尾紋,而毀了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還是當初那個明眸皓齒的小丫鬟,又“噔噔噔”氣喘噓噓的進來了。還不待大氣喘勻,就急急的道“夫人兩淮巡鹽禦史大人到咱們鹽場了那儀仗真是威風啊好多人都在圍觀呢我是專程回來喊你的快走,咱們也去看看錯過了這次機會,以後想看可就不一定碰的著了”
錢瑤瑤這種,整日間無所事事的官太太,本來就無聊的很,自然是最喜歡看各種熱鬧了,於是主仆二人便急匆匆的來到了鹽場主道。
只見道路兩旁,全是看熱鬧的人群,有官吏家眷、鹽場力夫、支鹽商從、鹽船水手等,將整條道路圍的是水泄不通。
道路的中間行進的,正是巡鹽禦史大人的全副儀仗。錢瑤瑤主仆二人看到這副陣仗,也是驚歎、豔羨不已,繼而對這位從未謀面的禦史大人崇敬萬分。
儀仗一直行至了,鹽場的官署前才停了下來。
錢瑤瑤遠遠的看見,她的丈夫薛謙領著幾名屬下,恭恭敬敬的走到那頂八抬大轎前,跪下叩首道“兩淮都轉鹽運司轄下,臨興鹽場大使薛謙攜屬下,恭迎巡鹽使大人蒞臨本場巡視鹽務。”
看著自己的丈夫在一名年輕的青袍官員面前卑躬屈膝,錢瑤瑤心裡很不是滋味兒。
此刻他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在這樣的一種心境下,她越看那個清朝官員越覺得氣度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