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從城隍廟開始》第37章 流民拜神
  鄭秀荷聰慧,思忖片刻便明白了緣由,當即收了銀兩,取出幾枚銅錢,遞給那可憐的流民。

  流民感恩道謝後,卻又道自己有了拜神燒香的香油錢,定能讓城隍老爺多多庇佑自己孩兒。

  林恆忍不住開口:“老丈,城隍廟宇殘破不堪,無有廟祝,也無香火供奉……你孩兒姓甚名誰,在何處走失,大致相貌如何?若日後相遇,我定照拂一二。”

  流民聞言大喜,連忙詳細介紹起來,林恆聽罷溫聲寬慰了幾句,便告辭繼續趕路。

  走遠之後,鄭秀荷卻突然問道:“林大哥,你莫非見過那老丈走失的孩子?”

  林恆方才神情變化,雖非常細微,卻也被她看在眼裡。

  “不,我並未見過他的孩子,但多半已遭遇不測。”林恆沉聲道。

  見鄭家兄妹皆面露不解,便開口解釋:“方才那位老丈自稱是從河口村逃難來到淮江縣城,其孩兒便是在渡河時與之走散。你們有所不知,河口村因發了大旱,餓殍遍野,怨氣充盈滋生了鬼物,早已成了一塊死地,幸存者寥寥。”

  兄妹二人面面相覷,鄭安感慨道:“當真是亂世烘爐,人命如草,希望老丈孩子能幸免於難。”

  三人繼續前行,卻發現如方才跛足流民者,竟不止一人。

  多是些逃難而來的流民、乞丐,因種種緣故,無力再趕往城隍廟,便在路旁跪伏,朝城隍廟方向拜神請願。

  他們所求也都是平常之事,或求得能填飽肚子,或求能有一磚片瓦遮風避雨,或是為病重的親人懇求祝福,也不求病愈,但求來世投胎能遠離貧困苦難……諸如此類,皆是再樸素不過的願望了。

  鄭家兄妹眼見如此,深受觸動。

  鄭秀荷畢竟是女子,忍不住雙目泛紅,拿絲帕擦拭眼角,低聲道:“哥,回去求娘多開些粥棚吧。”

  鄭安頷首,面色沉重:“家父生前,便時常施粥救濟流民,然我也不知縣城中流民竟如此之多。”

  林恆沉聲道:“流民乞丐大多在城牆外聚集,平日城中自不多見,如今縣令李向文橫死縣衙,城中守軍怕是因此事而並未嚴防流民,方才令諸多流民潛入了城內。”

  淮江只是一處小縣城,城防說不上多麽森嚴,總有空子可鑽。

  三人一路散了不少銅錢,耽擱了一陣,終於趕到城隍廟外,便見破廟裡外周遭,皆是聚集了更多流民乞丐。

  至於尋常百姓,以及一些士子卻是不多。

  雙方涇渭分明,因破廟中流民太多,衣著光鮮乾淨的士子們,三五成群聚在廟外一處高坡之上。

  有認出了林恆與鄭家兄妹的,便叫喊招呼。

  三人上了高坡,一陣寒暄介紹後,便與幾名相熟的士子攀談起來。

  一位姓李的削瘦書生指著下方大群流民,口中言道:“城隍顯靈之事,與我等乾系不大,然對這些流民而言,卻最為關心!”

  鄭安好奇問道:“李兄何出此言?”

  “我等家境殷實,不愁吃穿用度,便是家中有燒香拜佛的,也只求個安穩罷了,但與他們而言,早已一無所有,城隍顯靈便是唯一的寄托了。”

  林恆聞言,不由多看了他兩眼,讚道:“李兄所言真知灼見。”

  李書生苦笑一聲:“子瞬過譽了,不過是前些時候外出遊學了一陣,見多了人間慘劇。便發現無論道觀、寺廟亦或者一些野神廟宇,最為虔誠,人數最多的皆是流民。”

  聽到此言,

眾人無不是默然。  林恆目光深邃,眺望廟宇周遭的流民百姓,並未因信徒虔誠感到喜悅,反而是心緒難平。

  他豈能不知,眼下的流民百姓,越是虔誠,便越是無奈與絕望?

  身處這殘酷世界的底層,既有苛政猛如虎,戰亂連綿不休,又有妖魔邪祟為禍人間,致使民眾百姓流離失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人間宛如煉獄,何處才是家園?

  他們無依無靠,一無所有,僅剩苟活的卑微希望,或許,城隍顯靈便是他們在無盡黑暗中,所能見到的唯一一點光明吧?

  林恆心中喃喃:“我並非救世主,不論除妖亦或者斷案,所求的皆是念頭通達,心安理得……這世間也並不需要救世主。”

  眾人盡皆沉默,唯有隱隱約約聽到底下流民的拜神請願聲,隨著清風飄來,莫名有種安詳之感。

  卻在此時,身後傳來幾聲咳嗽,有蒼老聲音肅然道:“爾等皆為讀書人,科舉在即,不安心在家中溫書備課,卻也來敬拜野神, 豈不浪費光陰?”

  轉過身來,便見到一位長衫老者,須發皆白,面無表情,頗有威儀,雙手背負身後,目光凝視眾人。

  李書生率眾而出,行了一禮道:“多謝老丈提醒,科舉在即,溫書備考確有必要,可依在下拙見,枯坐家中讀書,不如外出遊學,正所謂行千裡路讀萬卷書。”

  老者撫須笑道:“士子頗有見地,且報上名來。”

  他態度並不友好,鄭安等士子皆是皺起眉頭,李書生倒是面色如常,自報家門,其姓李,名翰,字博文。

  “李翰李博文,淮江四大才子之一,老夫倒是有所耳聞。”

  老者環目四顧,又看上了人群中默然不語的林恆,笑道:“傳言淮江四才子之首林恆林子瞬,詩劍雙絕,今日得見,果真儀表不俗。”

  林恆行了一禮:“老丈真是好眼力。”

  一眾士子中,唯有他一人腰間掛著長劍,自是頗為醒目。

  李翰則問道:“不知老丈如何稱呼?”

  老者自稱姓吳,談吐儀表皆似讀書人,眾人便稱其為吳老先生。這吳老先生指著破廟,皺眉道:“爾等讀書人,莫非也如這些愚民般信奉野神?”

  鄭安語氣不善:“老先生,城隍顯靈斬妖除魔,判人間不公皆為事實,如此又怎能以野神相稱,實在大不敬!”

  他對這吳姓老者頗不感冒,此人非但詆毀城隍且態度高傲,更令鄭安在意的是,再場士子中,淮江四大才子有三位皆至。

  吳老頭認出了林恆林子瞬以及李翰李博文,卻獨獨將最後一位給忘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