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一帆科技》第49章:水蜈蚣的啟發
  太陽快下山的時候,張一帆和王北北兩人終於回來了,算是滿載而歸。

  然後,院子裡。

  張一帆把那桶混著小魚和水蜈蚣的戰利品倒到洗菜的塑料盆裡;

  王北北找了雙筷子把裡面的魚小心地挑出來,裝到另一個菜籃子裡,他實在是害怕水蜈蚣;

  特別是被鉗了一下之後——其實鉗得並不算疼,更多的是心理的因素....

  張一帆則蹲在旁邊,看著那些水蜈蚣在盆裡面爬,水蜈蚣把尾巴平著放,或者垂起來;

  然後,用它那六隻腳在盆裡上爬動,即便是幾乎90度的角度,還是穩穩當當的,而且,有些很快就爬到盆邊,再被張一帆一個彈指給彈到盆裡面去....

  翻個身,又繼續爬,平穩,而且速度不慢.....

  張一帆覺得自己似乎找到了一個突破的方向.....

  仿生學,在科技領域上的應用案例實在是太多了。

  比如,模仿蒼蠅的複眼,製成了“蠅眼”照相機。

  昆蟲的複眼是由千萬個小眼組成的,由於小眼之間的相互抑製,使眼具有突出影像的邊框、增大清晰度的功能;

  這種照相機的鏡頭由上千塊小透鏡組成。

  它還可以拍攝電影的特技畫面,使電影產生神奇的效果,更應用在機場塔台等地方用於觀察。

  電子蛙眼,其實是電子眼的一種,它的前部其實是一個攝像頭,成像之後通過光纜傳輸到電腦設備顯示和保存;

  它的探測范圍呈扇狀,並且能轉動,類似蛙類的眼睛。

  仿生學家洛克就是根據蛙眼的原理和結構,發明了電子蛙眼——現在路面上的治安拍照雲台。

  還有用於坦克在行進中瞄準的雞頭系統——有興趣的童鞋可以抱隻雞來晃,無論前後左右晃,它的頭基本上是不動的....(PS:過年殺雞時我試過的...)

  還有電鰻與伏特電池;

  螢火蟲與人造冷光;

  蝴蝶的體表上那層薄薄的用來調節體溫的鱗片,洐生出來的衛星控溫系統;

  .....

  太多太多。

  而現在,張一帆想到的,就是給王北北他們家造的那個自動撿拾垃圾的機器人,它的行進裝置....

  是不是可以采用像水蜈蚣這樣的六足行走方式?

  一次移動兩隻腳,對整體的平衡不會造成影響,移動的動作,只要穩定化,那就可以通過加快頻率從而提高行進速度;

  當然,也沒必要過快,大街上出現一隻狂奔的撿垃圾狂魔並不是件好事情,搞不好會有人報警;

  然後,可以在每隻腳上安裝感應器,從而通過計算來決定,哪一支腳要保持在哪個高度,從而達到一種行進中的軀體平衡;

  接著,就是探測了,紅外可以探測前方有沒有動物,包括人;

  汽車雷達可以近距探測有沒障礙物;

  然後,光學分析才是大頭,機器人必須學會分析,眼前的東西到底有沒有撿回去的價值....

  再然後,執行撿拾的動作,也不能用水蜈蚣的那個大鉗子,太暴力了,即便是一個好端端的啤酒瓶,被它一夾,再往後一扔,估計也碎了。

  最理想的就是使用機械臂,一隻機械臂顯然效率太低,而且很多動作不能實現;

  比如,翻了一堆垃圾,然後撿起一爪東西,用攝相頭分辨一下,又要放下來,選擇有用的收起來....

  這樣做的話,

垃圾桶旁邊就會因此殘留很多垃圾,不說別人,環衛工人肯定要想盡一切辦法阻止這種機器——一下子讓自己的工作量加大數倍,不打爆它都算好的了。  但是兩個機械臂就不一樣了,一隻機械臂抓起一團垃圾,然後,別一個機械臂把裡面有用的抽走,剩下的還掉到垃圾筒裡....

  這就是給環衛工人們減負啊,又不搶他們飯碗,又不會給他們造成麻煩....

  雙贏!

  萬一遇到有人搗亂,機器還可以錄下視頻直接通過網絡上傳回作為指揮中心的廢品回收站,到時候作為起訴的證據;

  惡意損壞他人財物這種事情,怎麽說也夠讓他吃上一段時間的公家飯的。

  而且,收垃圾的機器人,多多少少肯定會沾上些食品殘渣之類的生活垃圾,味道不會太好,一般人只會遠遠避開,而不是好奇靠近。

  “小帆,你在幹嘛,過來幫忙殺魚啊!”王北北有些不滿地說道;

  由於手生,其實一個下午並沒有抓到多少魚,但是真是滿滿的成就感;

  沒有像別人那樣下毒毒魚,也沒有用什麽電魚機,能抓上幾十條小魚,也是大收獲了;

  不過,殺魚的時候有點小糾結,有些魚死了,拿把小刀割了割,掏出內髒也就行了;

  但是還是更多沒死的,活蹦亂跳,抓又抓不牢,刀又有點鈍....

  王北北實在是有點厭了這工作,但是這當會,能使喚的,也就是張一帆一個人了。

  他也沒膽叫張爸或者張媽來幫忙,甚至張媽主動來幫忙的時候,他還是直接拒絕了.....

  “你自己先弄著,不行就放那裡,等下我叫我媽來弄!”張一帆說道。

  他還在觀察著水蜈蚣走路的樣子,想著用什麽樣的方式,可以最有效,最省錢地把這東西給實現出來。

  要是弄出來的太貴了,那就沒什麽意義了;

  想想就知道,一天就能撿幾個啤酒瓶,再弄點廢紙廢塑料什麽的,還要花個幾萬塊錢來造這個機器人....

  多少年才能回本?

  而且還要考慮它的使用周期,耗電量,元件的損耗等等....

  張一帆從自己家扔的垃圾就能大概知道一二:

  裡面最多的是生活垃圾,也就是說,主要是水果皮,蔬菜根之類的;

  骨頭還可以喂狗,剩飯菜可以喂雞......

  酒瓶呢,老爸有時候高興了,或者乾活累了,會買點酒來喝;

  這裡面也還有門道,白酒的瓶子一般沒有人收,除非是很貴的酒,造假的要回收;

  但是農村也好,城裡也罷,這種酒瓶都不會出現在垃圾桶裡,而且張一帆不想乾這事;

  啤酒瓶算一回事,外省啤酒或者一些外型特別的玻璃瓶還真不收....

  據王北北說,易拉罐和塑料飲料瓶反而好賣些,這個事情操作起來也容易;

  用機械手捏扁了,然後放到特定的回收筒裡就好。

  也許會有點失誤,但是派個人在廢舊站裡面看著就好了,錯不到哪去。

  也就這樣看著,張一帆把自己給王北北設計的廢舊回收機器人差不多就完成了大框的疏理。

  後面要做的,無非只是細節上的完善.....

  還真沒想太多,就是想弄個機器,幫自己兄弟一把....

  拾荒人越來越少,但凡有點力氣,只要願意乾活的,去哪裡都能混上一口飯吃,還真沒必要去垃圾場和垃圾較勁。

  盲流,拾荒者,只是因為實在是沒辦法求生,然後才在特別的年代,特別的環境下面,沒辦法才滋生的一種職業...

  現在, 外面有了生存的環境,這種事情,還是讓機器人來乾吧!

  張一帆是這麽想的。

  至於搶飯碗這樣的事情,張一帆覺得,不會太嚴重,如果還有堅持著的拾荒人,他們應該要知道如何生存;

  每天在機器人到來之前,把垃圾搜一遍,或者手快一點的,在機器人來之前,把自己要做的事情給先做了.....

  如果連這都做不到,那麽只能給他們一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社會一直在進步,你卻一直就守著以前也許還能糊口的東西,認為那就是你的資本,甚至是.....憑什麽?

  即便說什麽不了解社會,不知道發展,那是別人的錯嗎?

  好幾年前,老美就弄出個四腳的機械獸,能滿山遍野跑,還可以負重,還有什麽蜘蛛類的機器人,據說越野能力越強....

  咱弄出個水蜈蚣式的垃圾回收機器人,也沒什麽吧?

  張一帆越想越覺得有道理,這東西得加快時間面世,要低成本,還要能賺錢......

  自己現在很窮,除了那個縣城裡的侯老板一直想要下單繼續買有機肥之外,真沒什麽別的收入了,驗瓜神器的利潤,直接就是被兩老給吞了...

  自己還不能有什麽怨言。

  只能默念: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然後....實在是學藝不精,記不太清楚;

  好像是要挨餓,然後還要乾很多活,可能還要挨打....

  這種大任,不要也罷————張一帆心裡悄悄地想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