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著眼睛用音樂教室的鋼琴從最低音到最高音演奏雙手音階再返回,每次提高一個半音,往返三次在最後返回途中會發現小字一組鍵盤中e和f之間多了一個黑鍵。
這時不可以停下,繼續按照指法練習的方式向左把音階爬完回到最低音結束,就不會有任何問題發生。
但是要注意,絕對不可以用這個正好合適的音演奏古代完整版的《狄奧尼索斯之敬祭》,否則會被亡魂纏身而亡拖入地獄。”
音樂教室在主教學樓一層,從三樓女廁所旁邊的樓梯下來很快就可以到達。當眾人在音樂教室門口站定,桂欣香已然講完了這個關於“第八十九枚琴鍵”的怪談內容。
這裡還需要介紹一些身為愛好靈異話題的中學生哪怕大致知道也講不清楚的背景知識。
在jxy20-z16y分區的地球,也即是曲芸她們誕生成長的這個世界上,古希臘音樂被確實地保留了下來許多樂譜。當然那不可能是今天的五線譜,而是與我們所知的希臘字母記譜毫無二致。
它們大多是單旋律樂曲,或者雙旋律並行。在今天看來十分簡單便於演奏。
其中《狄奧尼索斯之敬祭》便是最早被考古學家發現神廟中完整樂譜浮雕上的一首。它由古希臘戲劇家索福克勒斯作曲,基本屬於全世界中小學生音樂課必定會被提到的曲目。
更形象一點講,按照現代律製改編版的《狄奧尼索斯之敬祭》,在這裡就像是《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一樣,只要有過初學鋼琴的經驗就一定會彈的曲目。
就是這樣一首曲子,在剛被發現時卻曾引起過巨大爭議。只因為它使用的字符譜中出現了一個古希臘音樂中從未出現過的字母。
後來經過律學家,語言專家和考古學者,以及當代的音樂家和音樂史學家們通力合作,終於弄明白了這個符號代表著超出常規古希臘四音列調式的第五個音。
確定這一判斷,是因為若乾年後在遙遠的另一處出土的神廟遺跡中找到了通過裡拉琴臨時調弦改定調的詳細描述浮雕。
上面提到了《狄奧尼索斯之敬祭》這首樂曲,並以複雜的方式明確記載了這是一個介於現代律製e和f之間的微分音。
不出意外的,音樂教室的門果然是上鎖的。
二把刀二話不說一腳將門踹飛,然而等所有人進入了教室,他們突然意識到被二把刀踹飛的門已經不在地上。再回頭看,不知何時那普普通通的木門竟仍然完好如初地閉合在門框上。
此時再想離開音樂教室,自然已經像先前兩次一樣做不到了。不過有了先前的經驗,大家也都沒有再驚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