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之五好青年》第158章 宣戰
既然他這樣說,天啟也就不再提這件事了……

 其實天啟還真沒多想。

 他這時候年齡還小,對楊信也是當做唯一可靠的依賴,還沒到猜疑的地步。

 反正那些人就是勞工,賞給楊信的墾荒勞工,這一點他很清楚,他爺爺這麽做的目的,就是讓楊信帶著這些人挖河墾荒,開墾出來地就算給楊信賞賜。那些蘆地本來就沒什麽用處,每年給朝廷帶來的稅收加起來未必夠揚州鹽商擺桌子宴席的,楊信想要當然爽快給他。但楊信也不可能招募足夠的人力開墾,正好有這些事實上的戰俘罪犯們當免費勞工。

 說白了就是他爺爺吝嗇。

 既要賞賜楊信的戰功,又不想自己往外掏銀子,正好楊信願意這樣,那也就順水推舟了。

 後來還良心發現,又給楊信賞賜了一筆銀子。

 這樣事情就確定了。

 楊信以錦衣衛指揮同知提督蕩寇軍兼管葛沽海防營.

 那裡編制本來就有一千多水軍,這些年戰船盜賣也差不多快沒了,由楊信就地建船場建造新船。而大明本身軍工采購其實也有民間的,那麽他再自己辦一家兵工廠鑄炮造槍就只是一個許可而已,這個許可由天啟以聖旨給他。另外因為蕩寇軍是皇帝管的,所以不用經兵部直接由天啟出十萬內孥作為楊信整頓海防營的費用。

 至於楊信原本擁有的那些商業權力……

 這個是萬歷給的,天啟當然要繼續承認了。

 此外還有一個特殊之處就是因為準許楊信進行海外貿易,所以天啟決定設立天津海關。

 但駐葛沽。

 不過不是由朝廷派官員管理,而是直接承包給了楊信,由他負責收稅,第一年的承包費暫定一萬兩,不過這是交給戶部的,從明年開始正式施行,但後年看情況再確定長期的承包合同。至於怎麽收由他自己負責,海上緝私什麽的同樣也是他自己負責,反正他管著海防營,這種說不清是官還是民的方式,算是試行之前楊信提出的海關包稅制。

 甚至稅率稅種都由他定。

 總之楊信做試驗。

 以後看結果。

 如果可行就向全國推行。

 這可是一樁需要武力解決的事情。

 因為天津海商之前都是走私,這裡又沒有海關,不存在關稅一說。

 理論上天津也沒有出口進口,因為那裡理論上並不進行海外貿易,海外貿易只有廣州和月港,另外福州是和琉球的朝貢貿易,大明只有浙閩粵三省進行合法海外貿易。不過之前泰昌撤了浙江和福建的稅監,天啟還沒重新恢復,剩下只有廣州和福建在文官控制下的。

 另外還有登州與朝鮮的貿易。

 原本這條合法貿易線並不存在,明朝與朝鮮貿易都是走遼東,直到前年才開始海上聯系,但主要是朝鮮買糧食,實際上也不存在關稅。

 而天津海上來的只有江南或者山東的民船。

 這是國內貿易。

 交稅最多也就是交在天津的商稅。

 但出海後誰知道他們是去登州還是長崎?

 大明目前和倭國沒有合法貿易,所有大明商船去倭國都是非法,但只要到倭國就是貴賓,因為德川政府無法獲得大明的合法貿易許可,只能竭盡所能地引誘大明商人走私。甚至德川老烏龜都親自接見大明商人,發給他只有倭國商船才能獲得的朱印狀,在他們那邊歡迎下,每年都有上百艘大明商船到九州島各大港口。

 這全是走私的。

 天津那些海商肯定有去的。

 因為他們主要就是去登州,而從登州轉過半島南下,有沿岸流推動可以輕松直達長江口外,剩下就是和浙江商船一條航線了,甚至還可以去朝鮮,在對馬進行貿易。

 倭國人可有的是銀子,有足夠的利潤海上艱險什麽的根本不值一提。

 楊信在那裡設立海關,就意味著這些家夥以後都得交稅。

 他們肯定是要反抗。

 這些家夥可都是兼職海盜的,比如上次的薑家那種,最後的解決方式還是要以武力。

 好在武力一向是楊信長處。

 就這樣楊信和天啟談妥,不過這些還得找方從哲,因為必須得方從哲擬旨才行。

 方從哲擬旨給九千歲那邊去蓋章,再由司禮監派人送到六科,那些給事中做審核,如果給事中們認為沒什麽問題就送通政司,由通政司負責發給楊信,這就是大明朝一道聖旨從誕生到傳達的整個流程。

 而這期間京城各衙門會派人在六科廊房等著,六科認為可以公開的就由他們自己抄回去給各衙門看,所以六科某種程度上也是大明最早的新聞審查機構。

 當然,也有民間的在抄錄。

 無非就是收買抄錄的人,後者多抄一份給外面那些做小報的,這些人再拿回去就成了楊信當初訂閱的那種。

 內閣值房。

 “你到底想做甚?”

 方從哲很直接地問楊信。

 “方閣老,您這是何意?”

 楊信說道。

 “老夫當初就跟你說過,不要試圖改變什麽,一切都自有存在的道理,不要以為你如今可以操縱上意,就能夠為所欲為了,真要出了亂子不是你們幾個人能對付的。你們想要李家的銀子,這個沒什麽,李三才的那些銀子如何來的誰都明白,換哪個新君都少不了惦記一下,陛下真想要也可以,嚇唬他一下然後讓他交出一些就行。

 一百萬兩如何?

 老夫親自去詔獄勸說他!

 但為何非要置他於死地,非要把李家抄家滅門?

 他罵過神宗,他跟神宗賭氣過,他也罵過老夫,當著老夫面直斥,但老夫和神宗皇帝都能忍他,不就是怕鬧出事情?

 他背後不是一個人。

 他身後是整個南直隸士紳,他身後是勢力遍及全國的東林黨,他不是楊漣和左光鬥,這兩人就是衝鋒陷陣的小卒,汪文言就是一條狗,他才是前鋒大將,東林黨在北方的統軍,動他就是向整個東林黨宣戰。

 老夫苦心經營這些年,忍著各種罵名,不就是在拚命維持,讓各方能夠保持休戰,不至於生出內亂?老夫和神宗皇帝維持這些年,被你們一上台就毀掉,你們能比我們更清楚這種休戰被毀掉後的結果?朝廷的衣食都在他們那裡,沒有他們那裡的財賦,連這京城的百萬軍戶都吃不上飯,你們想要些銀子可以,可你們不能這樣,這樣會出大亂子的。”

 方從哲說道。

 “亂則斬!”

 楊信很乾脆地說。

 方從哲愕然。

 “誰敢亂就斬誰,東林黨敢亂就夷平東林書院!

 這大明是皇上的,而不是東林黨的,他們必須得接受一個新君,哪怕一個和神宗皇帝,和大行皇帝不一樣的新君,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力。這天下是皇上說了算的,而不是他們,他們不接受也得接受,如果他們敢因此而對抗甚至於膽敢造反,那麽後果自負,對於造反的只有抄家滅門。

 事情就這麽簡單。

 但東林黨敢嗎?

 不是楊某笑話他們,自古豈有造反的士紳?

 士兵敢造反,農民敢造反,但沒有士紳敢造反,雖然承平之時鬧事最多的就是他們,可他們隻敢鬧事不敢造反,刀子臨頭時候退縮最快的也是他們,如果東林黨敢因此鬧事,那麽楊某就敢為陛下去殺個人頭滾滾。一群錦衣玉食偎紅倚翠的家夥,早就已經在酒色中泡軟硬不起來了,他們要是還有這樣的硬骨頭,那楊某倒是真的對他們刮目相看,可惜事實是我只需要砍不超過一百顆人頭,他們就得老老實實的。

 不能再多了。

 再多他們就真的讓楊某敬佩了!”

 楊信一臉嘲諷的說道。

 方從哲愕然地看著他,然後深吸一口氣揮了揮手,示意他趕緊滾!

 今天晚上還得去喂他侄女的楊信,倒是很給面子地尊重他的權威,緊接著把天啟的手諭留下走了。

 他還得去弄李三才的認罪……

 這個很好解決,這種老家夥的確難對付,可楊同知最善於用科學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比如說像對他兒子一樣,只是控制點,然後讓他處於一種精神恍惚忘乎所以的狀態。然後把造好的口供放他面前,再或者刺激,或者哄騙,總之用各種方法讓他簽名,這年頭只要簽名就完事,只要簽名就認罪,哪怕他清醒過來翻供也沒用。

 科學,我們要相信科學。

 他剛走韓爌就從內室出來了。

 “老朽無能為力了,老朽能做的就這些了,你還是跟他們說,咱們這位新君和之前不同,他們也別再鬧了,他們就算鬧又能怎樣?大明的天下終究還是陛下的!他們過去天天罵神宗皇帝怠政,如今好了,他們如願以償了,一個不會怠政的皇帝來了,可他們卻又受不了了。”

 方從哲緩緩說道。

 “這是要做甚?”

 韓爌拿起那份手諭說道。

 “還能作甚?大行皇帝撤了天下稅監,新君當然要想個別的法子收錢,總不能剛繼位就改大行皇帝旨意吧?那梓宮還在乾清宮呢!”

 方從哲說道。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