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伊始――帝國末路,英雄逐鹿》場景、劇情及歷史出處 上(2)
  第五節袁紹與四世三公老袁家
  袁紹與曹操作為青年才俊中的翹楚,是東漢末年最有才能的少數幾人之人。但是在很多關鍵問題上,袁紹又總比曹操略遜一籌。
  袁紹的猶豫來自於家族——有著“四世三公”之稱,汝南袁氏的榮耀。因為凡是要把家族放在首要位置,所以袁紹在忠於漢室以及是否自立的問題上越走越遠。最終從一個漢室的擁護者變成一個家族的掌門人,這也導致了他最後的失敗,汝南袁氏家族繼承人的選擇斷送了整個袁家。這裡給大家奉上袁家的發跡史,看完了這些相信大家就會明白袁紹的“多謀少斷”是怎麽來的了。
  四世三公之汝南袁氏
  從東漢末年到司馬家一統亂世建立西晉,這其中誕生了無數的英雄、賢臣、名將;當然也同樣誕生了各種各樣的昏君、庸才、宵小之輩。但他們無一例外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段歷史的進程。
  大家耳熟能詳的袁紹、袁術,作為東漢末期的熱點人物,四世三公就成為袁家引領群雄的一塊金字招牌。而四世三公的伊始,則是起於漢和帝時期的司徒袁安。
  袁安出生在汝南汝陽一個小地主家庭,從小袁安就跟隨著他的爺爺袁良學習《易經》(孟氏易)。因為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極為推崇《易經》,易學也成為朝廷選拔人才的標準之一。袁安天資聰明,學易很有心得,在漢平帝時期被選為太子舍人(年俸只有200石的小官),後來被調任成武令,總之,此時的袁安還在芝麻大小的官職間徘徊。
  而袁安之所以能夠發跡,卻多虧了那年那天的那場大雪。
  這一年袁安在洛陽任職,老天下了一場匪夷所思的大雪。據《汝南先賢傳》記載,當時積雪過丈(感覺太誇張,這麽大的雪出現在中原地區匪夷所思),洛陽城中的百姓都到了要掃雪開辟道路出門尋找食物的地步。洛陽令(洛陽市市長)巡視城市的過程中,來到袁安的家門前,發現門前的積雪沒有絲毫清理過的痕跡,當時洛陽令心想:袁安怕是已經凍死在家中了吧。但畢竟袁安也是朝廷官員,就命人清理積雪,準備為袁安收屍。
  然而等到洛陽令進屋一看,灶台是冷的,水是冷的,袁安這家夥也是冷的,此時的他正躺在床上裹著被子瑟瑟發抖,環視一周洛陽令愣是沒有看到任何可以果腹的食物。於是就問袁安,你怎麽不生火不出去尋找食物?袁安打著哆嗦認真的回答道:“現在正值雪災,整個洛陽城中的百姓都很饑餓,我還能堅持,把食物留給更需要的人吧。”袁安這番回答使洛陽令異常感動,自己都快餓死卻還要把生的希望留給百姓,洛陽令不但立馬給袁安送去糧食(可能情況有點兒太慘了),更向朝中舉薦袁安這樣一位賢人,而袁家的傳奇也就此展開了。
  倘若沒有這場大雪,或許袁安一輩子只能做一個小官;倘若沒有洛陽令的巡視,或許袁安早已凍死在家中。命運的神奇之處莫過於此。袁安否極泰來的經歷還產生了一個成語——袁安高臥、袁安困雪。換成雞湯點兒的說法:人哪怕身臨絕境也不要放棄希望,命運之神總會眷顧最能堅持的人。
  因洛陽令舉薦而賢名傳及朝野,袁安被舉為孝廉,接著被派往任城擔任任城令(兗州縣縣長),(後來曹操也是在兗州發家的)但是這個官職麽,也還是芝麻大的小官,而與過去不同的是,袁安公正嚴格的名聲已經傳播開來。
  公元70年,楚王劉英因涉嫌謀反畏罪自殺,劉英謀反一案牽扯之人眾多,漢明帝劉莊大怒,急需一位公正嚴格的官員審理此案,而名聲在外的袁安也就這樣被派往楚王封地處理此案。
  楚王劉英謀反一案,可大可小,可松可緊,因為這個事件有謀反之實但絕無成功的可能。為什麽要這樣說呢?原因是他謀反的方式比較特別——組團向佛祖加老子祈禱自己能夠當上皇帝。這裡拋開謀反一事不談,楚王劉英對於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可以說居功甚偉,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發展極為緩慢,楚王劉英好玄學,在接觸到佛教之後,立即將佛教作為自己的信仰之一並加以融合。
  劉英在其封地為僧人提供衣食住行,並且開始大量興建寺廟。只不過這時候的寺廟同時供奉老子與釋迦摩尼,這也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個奇特的景象,兩位偉大的哲學家竟然在楚王劉英的信仰下走進了同一間屋子,倘若二位泉下有知,不知該作何感想。劉英一面向佛祖與老子祈禱自己能夠當上皇帝,一面開始偽造各種祥瑞(讖語)預示自己能夠成為皇帝,結果被人告發,劉英一死了之,但如何處理剩下參與謀反的人就成了一個大難題。
  依東漢律令,參與謀反一律處死。而楚王劉英通過宗教謀反的這個情況比較特殊,其中參與建設寺廟的人是否算作謀反,其信徒是否算作謀反,就成了衡量一個官員能力的問題。如果算,要處決的人可太多了,如果不算,劉英又的確通過寺廟(宗教活動)謀反。
  袁安到達彭城後,對劉英謀反一事進行了細致的調查,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劉英謀反一事主要是劉英以及身邊數人所為。與參與建設寺廟的百姓無關,與佛教信徒無關,與佛教更無關系。大量百姓被釋放,整個彭城的人都松了一口氣。而袁安因在此案中的表現得到漢明帝劉莊的賞識,被任命為河南尹,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傳奇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袁家之所以能夠引領當時的各大名門望族,其原因就在於袁安的功績,而袁安最大的功績莫過於在漢和帝劉肇沒有親政前,輔佐其對抗不可一世的外戚大將軍竇憲。
  公元八十八年,不到十歲的漢和帝劉肇繼位,竇太后(劉肇的生母梁貴人在其出生不久就被竇太后逼死,後竇太后認其為子以接替皇權)臨朝聽政。竇家為了進一步鞏固權勢,竇太后的哥哥車騎將軍竇憲提出北伐匈奴。東漢時期的匈奴已非西漢武帝時期可比,已然沒落,且匈奴已經很久沒有騷擾漢朝的邊境了, 此時提出討伐衰落的匈奴,顯然是竇家為了提高威望而耍的手段。
  當時袁安已經升為司徒,他與太尉宋由、司空任隗立即上書阻止竇憲的北伐:匈奴不犯邊塞,無故勞師遠征,勞民傷財,並非定國安邦之計。竇太后大怒,竇憲也同時發出威脅:誰若從中阻撓,別怪竇家不講情面。絕大部分人攝於竇家的威脅,紛紛三緘其口,唯獨袁安與任隗在堅持,即使這樣也並沒有改變北伐的提案。
  竇氏一族憑借著竇家的權勢橫行於市,多有違法亂紀者,沒有官員敢緝拿竇氏子弟。當袁安知道之後,立即依法處理違法的竇氏族人,前後受罰的有四十余人。袁安將權傾天下的竇氏裡裡外外得罪了個遍,但本身守正不阿沒有任何把柄可供竇氏利用,此時的袁安在朝野之中儼然成為了一個正義的化身。
  公元九十一年,竇憲討伐匈奴大勝而歸,竇家權傾天下。此時的袁安已到了遲暮之年,面對目無皇帝的竇憲,袁安每每見到皇帝都會流淚,年幼的皇帝看在眼裡,痛在心中。次年,袁安病故,臨終前還不忘上書漢和帝打擊竇氏,這更加堅定了漢和帝的信念。過了數月,劉肇成功瓦解了外戚竇氏的勢力,權力再度回到皇帝手中。為了感念袁安的忠心,劉肇立即起用袁安的後人,汝南袁氏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捍衛漢室江山的世族代表。
  袁安的故去,不但美名遠揚,也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時光流逝,轉眼袁安的子嗣——袁紹、袁術走上了亂世的舞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