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伊始――帝國末路,英雄逐鹿》第3節 袁本初界橋大勝 荀文若運籌帷幄(1)
  袁紹記得在很小的時候,叔父袁隗曾告誡自己:“莫要以為袁家勢大就可肆意妄為。”接著叔父又說道:“非常之人當成就非常之事,若事事都循規蹈矩,那定然無所作為。”這兩句話袁紹一直牢記在心,並把它們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自己能夠有今天的地位,也多虧這兩句話的指引。可是現在,自己卻因為這兩句話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袁紹苦苦思索之下依舊沒有答案,雙腿也已跪得有些酸麻了。他放下竹簡,站起身來,微微伸了一個懶腰,緩步來到窗前,輕輕推開窗戶眺望遠方。冷風撲面而來,登時讓昏昏欲睡的袁紹清醒了不少。

  在刺骨的寒風下,袁紹不由自主地打了一個哆嗦,他自言自語道:“公孫瓚非要置我於死地不可嗎?他就不怕我以盟主的身份下令,召集眾將群起而攻之嗎?”

  公孫越的死是一個意外,兩軍交戰又怪得了誰呢?況且自己討伐的對象是弟弟袁術,並不是公孫越。作為補償,自己也讓出了渤海郡,並把渤海太守印交予公孫瓚的族弟公孫范。以一郡之地換公孫越的性命,同時也算兌現了當初公孫瓚協助自己奪取冀州的約定,這難道還不夠嗎?

  袁紹想到這裡又歎了一口氣自言自語道:“本以為入冀州就會萬事大吉,不曾想惹出這般禍來!上蒼啊,請告訴我該如何對付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啊?”

  白馬義從是公孫瓚手上的一支精兵。十多年前,烏桓丘力居與賊人張純聯合寇邊,公孫瓚帶兵深入敵境,在遼西管子城鏖戰二百余日,最終大敗丘力居殺出重圍返回幽州,威震塞外。公孫瓚常與身邊數十個善於騎射的人都騎白馬,相互間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而他本人也被稱為“白馬長史”。

  一想到騎兵,袁紹更是頭疼。去年小平津之戰就是敗在董卓的騎兵手上。如今面對比董卓還要厲害的公孫瓚,毫無半點勝算。

  若難以力敵,乾脆分他幾座城池算了。袁紹想到了解決之道卻又立刻搖頭否定了這個誘人的想法。萬一公孫瓚因此看出自己畏懼他,豈不要得寸進尺?

  就在袁紹猶豫不決之際,院外突然傳來門人的聲音。“將軍!大事不好了!”袁府的門人驚慌失措地向著書房飛奔而來,他在看到窗前的袁紹後,立即大聲喊了出來。

  “何事如此慌張?”思路被打斷的袁紹皺眉怒罵道,“我平日裡是怎麽教你的?”

  “將軍!你快看看吧!”門人顧不得袁紹的責罵,他飛奔到袁紹的近前,從懷中掏出一卷絹帛,將其遞到了袁紹的近前。

  袁紹一把將絹帛抄在手中,用最快的速度將其展開,只見絹帛最上方赫然寫道:

  “臣聞皇、羲以來,始有君臣上下之事,張化以導民,刑罰以禁暴。今行車騎將軍袁紹,讬其先軌,寇竊人爵,既性暴亂,厥行淫穢。昔為司隸校尉,會值國家喪禍之際,太后承攝,何氏輔政,紹專為邪媚,不能舉直,至令丁原焚燒孟津,招來董卓,造為亂根,紹罪一也。卓既入雒而主見質,紹不能權譎以濟君父,而棄置節傳,迸竄逃亡,忝辱爵命,背上不忠,紹罪二也。紹為勃海太守,默選戎馬,當攻董卓,不告父兄,至使太傅門戶,太仆母子,一旦而斃,不仁不孝,紹罪三也。紹既興兵,涉歷二年,不恤國難,廣自封殖,乃多以資糧專為不急,割剝富室,收考責錢,百姓籲嗟,莫不痛怨,紹罪四也。韓馥之迫,竊其虛位,矯命詔恩,刻金印玉璽,

每下文書,皂囊施檢,文曰'詔書一封,邟鄉侯印'。邟,口浪反。昔新室之亂,漸以即真,今紹所施,擬而方之,紹罪五也。紹令崔巨業候視星日,財貨賂遺,與共飲食,克期會合,攻鈔郡縣,此豈大臣所當宜為?紹罪六也。紹與故虎牙都尉劉勳首共造兵,勳仍有效,又降伏張楊,而以小忿枉害於勳,信用讒慝,殺害有功,紹罪七也。紹又上故上谷太守高焉、故甘陵相姚貢,橫責其錢,錢不備畢,二人並命,紹罪八也。春秋之義,子以母貴。紹母親為婢使,紹實微賤,不可以為人後,以義不宜,乃據豐隆之重任,忝汙王爵,損辱袁宗,紹罪九也。又長沙太守孫堅,前領豫州刺史,驅走董卓,掃除陵廟,其功莫大;紹令周昂盜居其位,斷絕堅糧,令不得入,使卓不被誅,紹罪十也。臣又每得後將軍袁術書,雲紹非術類也。紹之罪戾,雖南山之竹不能載。昔姬周政弱,王道陵遲, 天子遷都,諸侯背叛,於是齊桓立柯亭之盟,晉文為踐土之會,伐荊楚以致菁茅,誅曹、衛以彰無禮。臣雖闒茸,名非先賢,蒙被朝恩,當此重任,職在鈇鉞,奉辭伐罪,輒與諸將州郡兵討紹等。若事克捷,罪人斯得,庶續桓、文忠誠之效,攻戰形狀,前後續上。”  袁紹看後大驚失色,這份出自公孫瓚的奏表不但把董卓之亂的罪責全部推到了自己身上,還把袁家滅門的慘劇也算了進來。這樣一來,自己不就成了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敗類了嗎?

  袁紹立刻衝出屋外,拽著門人的衣袖急問道:“這奏表從哪裡來的?”

  “這是今早有人騎快馬送到守城衛兵那裡的。”

  “來人還在否?”

  “據衛兵回報,那人說此奏表還要傳檄其他州郡,所以他放下東西就走了。”門人開口回答道。

  “大事不好!”袁紹突然反應過來,這是公孫瓚下給自己的戰書,內容表面看是在控訴自己的罪行,實際是告訴其他人不要插手他與袁紹之間的恩怨,說不定公孫瓚的大軍都已經在路上了。

  “你!速速把沮授請到府中!不得有誤!”

  沮授很快就趕來了,在看完公孫瓚的奏表後,他不待袁紹發問就諫言道:“車騎將軍,如今我方形式已十分不利,既無強援,又被公孫瓚搶佔道義,以致郡縣官員倒戈,士氣低迷,若耗到兵臨城下之時,則大事去矣!”

  袁紹滿面愁容,緊鎖著眉頭說道:“先生所言甚是,我正為此煩心無比,不瞞先生,我現在正值內外交困之際,還望先生賜教。”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