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輔大軍圍困上黨之後,略作休整,便開始展開攻城之戰,李儒將人馬分作十隊,輪番休息,日夜狂攻不止,張遼與宋憲侯成二人這幾日幾乎衣不解帶,在城樓上拚死防禦。雖是敵眾我寡可張遼平日裡治軍嚴格,且對屬下極盡關懷,因此人人皆效死力,眾志成城之下上黨依舊是巍然不動,牛輔軍屢次強攻未果,士卒折損也是甚大。 不過這幾天高強度的攻城之戰也不是沒有效果,此時上黨城中連同輕傷能上戰場者已經不足三千之數,張遼此時形容憔悴,這幾日勞心勞力,已經沒有當夜奇襲時的風采,此時在他心中只能期盼軍師所說的援軍能夠早日到來,因為以他目前手上的兵力恐怕撐不過七日。
當日李儒安排郭汜去函谷關助守之時他已經心生埋怨,因此執行起來並不積極,加之函谷關守將張濟素與牛輔交好,他領軍前去走得十分緩慢,只派人傳信與張濟約定信號,自己隻欲在關下扎營。
而在此時,在函谷關內的張濟府上來了一位訪客,正在靜室之中與主人議事。此人面容雖然有些蒼白,但卻頗為俊朗,大概二十歲年紀,一雙眼睛尤其靈動,一看便知是極其聰慧之人。
“文若與我家乃是世交,今日叫戲先生來此,不知所為何事?”張濟語氣中有敷衍的意思,應該是覺得如此重要的大事,荀彧沒有親自到來,卻派了這麽一個年輕的文士。
這戲先生便是戲志才了,當年曹操與劉毅曾在討伐黃巾的空閑前去潁川訪賢,後因曹操劉毅與那些士子的見解不同不歡而散,不過當時劉毅熟知的荀彧、郭嘉等人並未露面,但兩人卻是在幕後見到了曹操與劉毅的風度與見識,當時便有好感。曹操在討董諸侯聯軍解散之後所作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去潁川招攬賢才,先是與荀彧交談,歎為吾之子房,後幾人又相互舉薦,荀攸、戲志才、程昱等也是相繼來投,曹操與他們縱論天下,更覺這些人才具不凡,甚至因此錯過了甘寧的婚宴。
李儒猜得一點也沒錯,曹操假修複舊都為名覬覦函谷關的計策便是程昱所獻,意在一統司隸一帶,以利今後發展,這也是曹仁這等大將未出現在青州的原因。分析了呂布與公孫瓚的戰場態勢之後賈詡調並州之兵以進幽州,而李儒也會趁隙襲擊並州的行動一一都被曹操的智囊團分析了個八九不離十,幾人一致認定此時便是襲取函谷關的最佳時機。函谷關守將張濟正是荀彧家族世交,荀彧也以此為由秘密給張濟送去了書信,張濟在回信之中雖未明言,可隱約間也有點相投的意思,故大家決定派一舌辨之士前往函谷關說服張濟,戲志才就在此時毛遂自薦,雖然曹操因為戲志才此去的安全一直有點猶豫,可最終在眾人的勸說之下還是同意了由戲志才前往函谷關說張濟來投的提議。
戲志才見到張濟說話的態度也猜到了他的心裡,灑然一笑道:
“志才此來,特為救大人於水火之中。”
“先生此言何意?某並不覺得有什麽水火之憂。”張濟聽到戲志才出言心中一震,可臉上卻沒有一絲表現出來,緩緩問道。
“呵呵呵,以大人之智,怎會看不出目前形勢?何故出言相戲?好,那我便問大人,如今牛輔引軍奔襲上黨,這勝負之勢大人可有計較?”戲志才臉上仍是一片雲淡風輕之色,笑問道。
“想上黨守軍張遼手下不過數千之眾,牛輔大人卻擁大軍五萬,如此兵力懸殊,勝負不問可知。”張濟出言道。
“大人此言乃是正理,
可此戰卻不能以正理視之,不知大人可知呂布帳下賈詡此人?”戲志才再問道。 “當年相國帳下,此人聲名不顯,卻是並不熟知。”張濟答道。
“以在下觀之此人確有出鬼入神之計,當年溫侯呂布在董卓帳下為牛輔等人所忌,鬱鬱不得志,可與此人暗通之後不但誅殺董卓,得其精銳,甚至還裹挾天子而去,吞下並州,將關外十余路諸侯玩弄與股掌之間,實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之輩。今番他既然敢調並州之兵以往幽州,必會留下萬全之策,加之上黨守將張文遠深通韜略、善曉兵機,此戰牛輔雖挾十倍之眾也必不輕松。此時想來牛輔大軍已經出征數日,若依大人所言之眾寡之勢,恐怕上黨早就取下,為何現在還沒有消息前來?”郭嘉又出言問道。
張濟此時卻露出了深思的神色?李傕大軍為張遼大敗的消息他是已經收到,加上戲志才剛才一番分析他是越想越有道理。
“還有一個消息恐怕大人還未知曉,呂布與公孫瓚在涿鹿展開會展,公孫瓚八萬之眾卻被呂布大破,僅率數千騎敗逃而走。如此以賈詡之智數日之內便會有大軍回援,牛輔帳下雖也有李儒這等智謀之士,但也有李傕郭汜這樣的掣肘之輩,這樣大人還會覺得牛輔大軍會有勝利的把握嗎?”戲志才見張濟思考,也是打鐵趁熱,繼續分析。
“先生言之有理,剛才是濟怠慢了先生,還請先生不要見怪。”經過戲志才這一番縝密的分析,張濟終於不再輕視面前這個年輕人,語氣之中也客氣了許多。
“大人無須如此,當日董卓在時曾以大人為京兆尹,可現在呢?說是函谷關守將可牛輔等人對大人如何您自是心知肚明,函谷關雖是雄關,但也是兵家必爭之地,久後必起刀兵,若牛輔大軍兵敗,不知大人有幾分把握可以穩守這函谷關?”戲志才先是謙遜一番,又再出言問道。
張濟聞言低頭不語,郭嘉說的確是實情,牛輔等人在董卓死後對自己表面上親熱可實際上卻把自己放在這風口浪尖之處,董卓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自當報答,可現在董卓已死,自己又何必為牛輔等人效忠?想到此處,張濟似乎下定了決心,出言問道:
“那以先生見識,濟該如何行事?”
戲志才聞言當下心頭一喜,知道此事已經有了眉目,可仍是不動聲色,緩緩說道:“此事文若信中應該也有提及,吾之主公曹孟德乃是名門之後,曾蒙先天子命為西園校尉,後董卓進京,組成諸侯聯軍的便是他,主公雄才大略,思賢若渴,當今亂世,此人才可為明主。大人何不棄暗投明?若以函谷關獻之,則主公必不會薄待大人,現我軍佔據兗州、洛陽,若再得長安,便可進圖天下,大人當也可建立一番功業,又何樂而不為?”
“曹公之名,濟聞之久矣,當年相國最忌憚的幾人之中便有他在。也確如先生所言,為立業之主,只是不知我若獻關相投,曹公又會如何待我?”
“大人不需憂慮此事,主公乃一言九鼎之人,大人若獻函谷對主公來說便如雪中送炭,若是薄待大人,豈不令天下恥笑?主公意在天下,豈會為此不智之舉?我來時主公已有言道,若大人肯獻函谷關,則長安必為我軍所得,主公當會以大人為長安太守,並向天子上表給大人加官進爵,不在話下,這裡是主公親筆所書,大人看後當知我所言不虛。”戲志才說罷也取出了曹操手書交予張濟。
張濟接過一看,此信言辭懇切,內容也卻如戲志才所言,他此前得到荀彧信中也對曹操倍加讚賞。至於筆跡, 當年討董之文便是曹操手書,張濟自是看過,此時心中已經默許。
“大人若是還有顧慮,那我也可用性命擔保,若他日主公未能厚待大人,就讓我半空而逝。”戲志才下了最後一副猛藥。
“叔父不要猶豫了,先生智深如海,觀其人便可見其主!能用此等大賢者必是明主,牛輔不過一朽木耳,叔父不必念之。”戲志才話音剛落,卻從屏風後轉出一人,此人二十余歲年紀,生的極為矯健,與張濟說話之後便和戲志才見禮,口稱先生。
“先生,此乃我兄長之子張繡張伯陽,倒是頗富謀略,也是我之臂助,故命他隱在屏風後聽先生之語,還望勿怪。”
“大人何出此言,張兄一見便知是文武兼資之士,以後倒要好好結交。”大事就在眼前,戲志才的態度當然極好。
“哈哈哈,古語有雲,學無先後、達者為先,先生雖然年紀尚請,可才具卻遠在我等之上,以後還要請先生多多指點舍侄才是,某計議已定,伯陽你護送先生回曹公大營,我仔細安排一番,今夜以三支火箭為號,必獻函谷。”張濟下定了決心,他叫張繡護送戲志才回營也有表示忠心之意。
“豈敢當大人如此之讚,以後倒要向大人請教才是。”
當晚張濟依信號放出火箭之後便大開城門,曹軍士卒一擁而入佔據了函谷關,曹操見到張濟表現的十分客氣,並立刻賞賜張濟叔侄金銀極多,並將張繡提為校尉,叔侄二人也都感謝不止。曹操與眾人一陣商議之後決定稍作休整便直奔長安,不給對手喘息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