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成了仁宗之子》第617章 又1個驚人之舉
溝通一定要在正式討論之前。這是趙曦推行各項新法和措施的基本原則,有點像後世的統一思想。

 人都希望得到重視,因為沒有誰覺得自己是蠢才。趙曦提前把準備推行的措施擺出來,就給了朝臣們一種被重視的感覺。

 更為關鍵的一點,趙曦不認為他比朝臣們更了解國朝的現狀。

 趙曦也不算是純粹成長與深宮的帝王,可相比滿朝堂的這些精英,他不以為自己比人家就強。他強的只是多了千年的見識。

 同樣,他也沒有武斷的以為後世的制度就適合當下的社會。

 後世的制度先進,這一點是肯定的,但歷史有它必然的發展趨勢,死搬硬套將後世的制度挪過來,未必真適應如今的社會。

 符合國情,這是在趙曦心底根深蒂固的觀念。所以,他才用這種集權和民主混雜的方式來推行各項政策。

 當然,這裡面最為核心的是利益。

 還好,這個時代算是到目前為止,最為開明的時代,也是商人地位被公平對待的時代。

 這樣的環境,讓趙曦在用利益收買人心上有了用武之地。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這個道理趙曦深以為然。

 用進三十年的時間,先把利益大把的撒出去,讓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有所改變,讓整個社會的關注點隨他去引導,然後再迂回的去改變因為關注點的原因而導致的弊端。

 比如現在,士大夫階層,已經很少把重心放在土地上了。比如現在,文武的界限真的開始淡化了。比如現在的世家,也越來越對大宋有認同感了…~

 不管怎麽說,趙曦自認為現在的國朝,應該算是走上正軌了。

 …~

 內閣第一次議事,首先要擬定朝會參政的章程,擬定議政議事的模式和流程,擬定內閣的日常政務通氣和交流製。

 還有就是擬定在第一次大朝會上,朝廷要公布的一些新法新規。

 “役兵法該推行了。”

 雖然役兵法已經不再是他所倡議的舉兵法,但在王安石看來,官家的役兵法來源他的舉兵法。

 所以,在基本確定那些大事後,他就隨口提了提,也有借這次內閣議事定下來,並在第一次大朝會上昭告天下的意思。

 按照現行的三級決策製,王安石發現,以後國朝推動各項新措施時,應該少很多擎肘。

 早前的朝廷,推行什麽新法,即便是官家同意,臣工也會嚷嚷個沒完,並且還可以陽奉陰違的抵製。

 更別提拉幫結派的攪亂朝政了。

 而現在的體制,只要是內閣超過半數以上的內閣成員同意,就可以形成詔令,請官家聖旨發布,並要求朝臣執行。

 而監察衙門會監察地方州府郡縣的進度,吏部考功司就自然列入考評內容。

 不管是議政,還是參政,若是對新法不讚同,也只能是根據新法實行的效果,通過朝廷規定的渠道反應。

 當然,新法的效果,將與首先倡議的內閣相關。

 這讓王安石從新法團隊離散的情緒中解脫出來了。

 王安石並沒有拉幫結派搞團團夥夥的想法,他之所以拉攏一些新人,目的還是為能推動自己的想法,並改變國朝的現狀。

 “介甫所言極是。國朝軍伍已經三年多沒有更戎了,這不是好現象。雖然將帥兩年一動,可官家的新軍管理體制,更傾向於將權利下放到校尉一級。”

 “役兵法的盡快推動,可以很快的補充兵員,同時將現在新軍中有能力的打散、擢升,完善國朝軍備布局。”

 韓琦從來沒放松過對武將的警惕。

 這樣的話說出來,雖然有理有據,可其中的話外之音,很明顯是在擔心軍伍的情況。

 盡管他很敬佩官家在收攏軍心上的能力,畢竟沒真的在講武堂待過。

 能放手讓武將管軍事,這也是因為有文佐官的設置,以及新式軍備對朝廷的依賴決定的。要想讓他信任武將…~除非能把前朝到本朝之間那幾十上百年的歷史改寫。

 “官家,既然是內閣議事,不如將官製改革之前,官家提出的幾件事一並商討一下。”

 “朝廷拿出章程後,也好在第一次大朝會事公布。”

 富弼也感覺到了這種機制的效率很高。

 既然王介甫和韓琦提出來了,不如也嘗試一下內閣議事機制。

 事不多。一個是役兵法,一個是編戶和開放萬民流動,一個是對國朝的驛站改製。

 “官家,役兵法臣有疑問……”

 張方平煥發了仕途第二春,議事一直很積極。

 “第一問題,既然朝廷規定凡適齡壯丁均有義務服國朝兵役,為何招兵要實行自願製?為何不參照原來的民役制度,實行強製性服兵役?自願服兵役,能否為國朝招收夠需要的兵員數。”

 “第二個問題,將役兵製作為地方州府郡縣官員的考評內容,是否會導致強行攤牌?還有就是,士子服兵役將根據什麽標準來定官階?”

 張方平確實是用心思考了。

 不過對於這些問題,雖然趙曦說明過,還真不擔心。

 “安道,第一個問題應該不是問題。首先服兵役減免繳稅。農戶免兩稅,商戶減商稅,這本身就是個誘惑。”

 “第二, 現在國朝新軍的待遇,對於多數子民而言,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還有,服役期滿後,朝廷根據軍卒的表現,將酌情由國營寺安排到相應的工坊做工,這更是一個吸引力。還有在軍伍擢升的機會。”

 “至於士子服兵役,我的初步意見是,首先范講武堂接受培訓,根據其在講武堂表現出來的能力,酌情安排在軍伍中是文職還是武職。”

 “意見將由講武堂出具!另外,應該是最為關鍵的一點,朕最終的設想是:未來的文佐官,將直接從軍伍中提拔,而不再從文臣中調任。士子服兵役,最終的著點在文佐官上……”

 就知道官家的想法不會那麽簡單。

 當趙曦把意圖說明白後,就是內閣成員,都忍不住考慮自家的子侄有沒有這樣的苗子。

 一路的文佐官入議政,府一級駐軍的文佐官最差也是參政,這對於士子而言,甚至比考舉還要有吸引力。

 這又是一個驚人之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