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成了仁宗之子》第616章 權利架構
張方平算是白擔心了。

 內參的彈章沒斷,朝廷的各項政務也沒停一天,朝臣們也沒有一個因為彈章而回家等待處置的。唯一的區別就是,監察衙門很忙。

 如今的朝堂,果然與以往大不同。

 “安道,在官家提出變革禦史台諫之時,就已經對這類情況發布過相公規定。”

 張方平想了想富弼的話,確實有點印象。只是他由於起複的原因,有了份擔當,亂操心了。

 張方平沒有致仕,只是出外,即便是致仕,他這樣層級的老臣,朝廷的抵報也會按時送達的。又如何能不清楚。

 好像因為這點,抵報還刊登過官家對這類事的處置……凡自辯或回家待參者,一律以認罪論!

 ……

 也許是因為既往不咎的詔令,也許是朝臣們觀望的態度,也許是官製改革從透露風聲到成行的時間很長,總則,盡管彈章沒停過,到朝廷還是有條不紊的推行了新官製,三級決策製。

 在確保自己的意志得到體現後,趙曦在這一次的職位調整中,並沒有過多的去幹預內閣舉薦議政的提議。

 有些事需要慢慢來,有些約定俗成的規矩,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完全改過來的。再說了,有任期期滿後的去向和新的吏部考評結果做底,趙曦並不擔心內閣成員舉薦的議政和臣工不稱職……內閣成員是沒有任期製的。

 如此,從提出官製改革和三級決策製,經過三年的籌劃,終於在大宋的朝廷推開了。

 在這件事上,從開始趙曦就沒有獨斷專行,一開始就是本著協商解決的初衷的。所以,並沒有造成朝廷多大的動蕩。

 當然,這也有趙曦利用人的疲性有關。

 怎麽說呢,就跟溫水煮青蛙是一個道理。

 如果官製改革和三級決策製在半年內,或者更短的期間內推動並實行,絕不會像現在這樣順暢。

 趙曦從提出改革官製開始,歷時三年多,期間還有遼夏聯合攻伐的大戰事。

 這樣長的時間間隔,很容易造成朝臣們的疲倦,在官製改革和三級決策製思考上的疲倦。

 更何況,這三年多,發生了不少趙曦處置朝臣的事例,還在群情激昂中推行了監察衙門。

 並且,自趙曦即位近十年,除了自然減員的原因,趙曦幾乎沒有調整過朝中重臣,甚至連州府主官都很少去動。

 很明顯的表達一種要求穩定的理念,這也讓朝臣多少有些忌諱。

 所以,官製改革三級決策製的推行,一切都水到渠成了。

 ……

 參政,也就是參加一年一度朝會的人員,在這一次官製改革後,遴選了五百四十五名。

 涵蓋了國朝所有州府郡縣,朝廷所有衙門。從下縣的吏員,到衙門書吏,從知縣知州,到衙門主官,從河北、熙河邊疆,到礦城主事。

 凡涉及朝廷政務的官員,都出現在參政中。完全是按照三級決策製的細則在遴選和確定。

 在這方面,趙曦並沒有過多摻合,他也管不過來,只能是依靠內閣和議政去確定。

 這裡面肯定少不了有貓膩,也不可能公平……沒辦法的事。這樣也有一個好處,能完全的落實朝廷的各項政策,也能一定程度上確保朝廷政策的執行力,並保持權利架構的相對穩定。

 這也是算是朝臣深度領會三級決策製的具體表現。

 議政,也就是國朝真正的權利階層,趙曦是按後世頂層委員會的模式擬定的。

 國朝的京東、京西、京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荊湖南、荊湖北、兩浙、福建、西川、峽、廣南東、廣南西、熙河等十七路。除重要軍州進入議政席位者,其他的路一級的主官全數獲得議政席位。

 並且,路一級駐軍的主官同樣為議政,文佐官也進入議政。

 但是,在府一級進入議政的問題上,卻沒有將所有路的治所所在地全數進入議政,而是確定了相對重要的州府主官成為議政。

 比如開封府、京兆府、真定府、秦州府、太原府等。

 在朝廷官階地位上,徹底將路、府以及州的主官有了區別。

 原來國朝的體制,州府同級不說,路一級並不是一級行政區劃,也不是一級朝廷衙門,是承擔監察和協調職能的設定,但在事實上卻承擔了一級政府的職能。

 這一次官製改革,算是對路一級正名。

 原來的官製,一般路一級主官多數會兼任治所所在府衙的府尊,並且還主一路兵事。

 而在新的官製中,明確了路高於府,並且取消了文臣主兵事的職能。

 對於路一級,趙曦是按後世省級行政區劃去設定的。只是考慮到約定俗成和慣例,並沒有重新去劃分界線,依然按照原來國朝遵行的界域。

 從地方官這一塊,基本上就形成了議政席位武將佔據三成的效果。

 路一級主官、一路駐軍的主官,一路駐軍的文佐官,各出一人議政。

 在朝廷衙門這一塊,六部九卿主副官,貢院、講武堂、工坊城、市易寺、國營寺等新設機構的主副官等也進入議政。

 就造成了文武比例上的差距,達不到武將佔據三成議政的總標準。

 於是,趙曦經過與內閣商議,將原本太祖解除兵權後,給予特殊待遇的勳貴家族,一並納入了議政行列。

 取締了太祖優待勳貴家族的傳承待遇, 同時放寬了勳貴晉升高位執掌兵權的限制。

 其實這一點根本就不用擔心。能晉升高位的,從來沒有斷過。比如高家,比如曹家,比如石家。

 至於那些真正躺在功勞薄上混吃等死的勳貴,趙曦沒準備繼續養著他們。連宗親都變成了國民待遇,連皇子都容許歷練考舉了,他們又怎能例外?

 這一點上,內閣達成一致很痛快…~對於勳貴的厭煩,估計文臣早不耐了。

 內閣成員的確定,除了呂嘉問很幼稚的一次彈章,讓王安石很沒面子以外,再沒出現任何意外。

 主要是,對於官製改革後,處於三級決策製頂端內閣成員權利有多大,臣工們還是想再看看。

 不管怎樣,這一次大動乾戈的大變革,算是順利的實行了。

 總算是把心中的權利架構完成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