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成了仁宗之子》第520章 監察
可能有人會覺得官家做事有點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一陣一陣的。

 殊不知,趙曦對於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說法是深得其精髓。

 或者可以說是懂得如何轉移人的注意力,懂得如何讓矛盾轉移。

 就跟他借用王安石的青苗法和市易法,來推動銀行和市場監管以及官辦產業一樣。

 名頭可以讓任何人戴著,只要結果最終是自己心中所想,過程無所謂。但大家針對的點,趙曦從不讓集中到自己身上。

 一旦有衝著自己的彈劾,趙曦一次次的挖坑,一次次的打臉……當然這都是趙曦故意的,他想在朝臣中達成一個官家不能彈劾的認識。

 趙曦並不是不讓朝臣檢點自己的得失,而是討厭所謂的風聞奏事,不經過調查就可以隨便指責的做法。

 市易寺,這是相公們擬定的監管市易衙門的名稱。還沒有三司製置司好聽……無所謂了。

 但是對於何人來任市易寺的正卿……好吧,這名字又是循舊例了,就跟大理寺、司農寺一樣,這名字基本上確定了市易寺衙門的官階。

 “著呂惠卿擔任第一任市易司正卿吧,官階不夠可權知。按一正兩副的編制設置,副手諸公推薦,以老成持重為善。”

 趙曦並不是單純安慰王安石受傷的心靈,主要是因為薛向在講武堂培訓得出的考評結果定的。

 薛向認為,呂惠卿參訓,並非單純是學員的身份,甚至對薛向與官家擬定的講義都有促進。

 呂惠卿不善財貨之道,但他能很輕易的道明易貨過程中的諸多貓膩,並且對萬物定價一事頗為精通。

 另外就是薛向不落文字對呂惠卿的評價:奸詐、陰險、善於玩弄人心……這正是一個新組建部門首任長官的必備品質。

 加上這一段時間,王安石,老王同志因為青苗法和市易法張冠李戴的施行,讓老王同志很不爽吧?或許他那個小心眼的兒子攛掇的可能更大一點。

 都是革新,名聲還是你老王背著,就別端著了。給你一個市易寺正卿的位置,繼續好好的幫我衝鋒才對。

 趙曦絕不信王安石那幫馬仔沒有研判過市易寺,否則呂惠卿沒那麽大能耐。

 或許對於市易呂嘉問確實費了心,相對於陰險奸詐和背祖忘典,趙曦傾向於用陰險狡詐。

 再說了,啟用呂惠卿,在出身這點沒有任何質疑。對於市易寺衙門,呂嘉問個人資歷上,就差了很多。

 或許他要還是呂家的兒孫,或許還這能成,畢竟趙曦會賣呂家兄弟幾人面子…~可惜!為了呂家兄弟的面子,他呂嘉問就是大才,趙曦也必定要將其壓死,王安石硬推也不行。

 國營寺……好吧,又是一個有點別扭的叫法。趙曦也明白,這是相公們為確定這兩個衙門品級才這樣做的。

 不管是群牧寺還是司農寺,就包括大理寺,在國朝,始終跟工部、吏部、禮部、兵部等不等同。

 這也是官製改革造成的。

 在相公們的心思裡,入內閣,必定應該具備各部尚書和國朝各大軍州和府道經略的經歷。新組建的這兩個部門,給一個執政資格,應該算是相對折中的做法。

 趙曦也是這樣認為的。

 薛向本來就有三司使副使的職銜,還兼任著皇家銀行總理一職,本官也夠格。

 “國營寺統管國朝官辦產業,將皇家銀行納入其官家也是應有之義。”

 “市易寺和國營寺,一個具有龐大的產業主導權,是為財;一個享有監管一切易貨職權,是為權。所以,在對兩個衙門的監管上,還需要妥善處理。”

 “先令其運行一段時間吧,待以後,借鑒兩個衙門垂直管理的運行模式,朝廷可以設置垂直管理的監察衙門。”

 “目前國朝的禦史台功能,重風聞,輕證據,重彈劾,輕調查,重朝官,輕地方。可以以禦史台為基本,嘗試設置一套自上而下垂直管理的監察糾察衙門。”

 “職能包括糾察國朝所有官員,調查官吏貪瀆,監督朝廷所有衙門履職和工作作風情況,並拿定一般性處理意見。”

 這是趙曦早就醞釀想組建的衙門,甚至比市易監管和官辦產業還重要。

 “監察衙門的組建,配合著官製改革進行,最好在官製改革形成之前,此衙門也要運行起來。監察衙門的主官,必定為內閣成員,而監察衙門在執政級的指標分配上,要高於其他部門。”

 “並且,所有的議事,包括各州府郡縣議事施政,都必須有監察衙門的人員參與。監察衙門要獨立於朝廷官僚體制之外,直接向君王負責。”

 “監察衙門不僅要分布於國朝的州府郡縣,更是要深入到軍伍的每一廂每一都。當然,軍伍方面的監察官,從軍伍中遴選,執行軍法。”

 “在監察衙門成立並運行的同時,撤銷軍伍中內監監軍。所有監軍統歸皇城司統領,另行安排職能。”

 “監察衙門的各州府郡縣主官的選任,從吏部剝離出來,將統歸到內閣負責。”

 “同時,朝廷將撤銷禦史台諫的機構設置,禦史台諫的官員,可轉任監察官,也可留用一部分,舉報朝廷官方的報紙,繼續發揮風聞奏事職能。”

 又是一項革新,雖然又是框架性質的,但官家這樣說,相公們聽著卻難以平靜。

 越聽越能感覺到監察機構革新後的作用。

 或者說在大家心裡掀起滔天巨浪也無不可。

 這次不同於以往,官家會讓朝廷先拿意見,這次又雷同與以往,官家又在新創。

 “我只是大概的想了想,就想了這麽多,具體如何讓這項革新豐滿起來,還需要諸公辛苦。這是一次涉及到朝廷體制本質的革新,還望諸公慎重待之!”

 “諸位相公都是從地方到京官,從牧民到執宰,經歷了國朝各個層級的大才,對於朝廷衙門的了解遠甚於我。盡快完善吧!”

 “謹遵旨!”

 除了遵旨還能說什麽?這次官家倡議組建的這監察衙門,別說能預想到效果可期,就是沒什麽效果,也沒人會去駁斥這項革新。

 誰開口,就意味著誰懼怕糾察,誰反對,就說明誰存在貪瀆。

 面對這樣的革新提法,相公們,包括朝臣們,唯有謹遵旨了。

 這將是沒有任何異議的一項革新提法。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https://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