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日,柴令武一如既往的早起練武,剛剛衝澡完畢,就得到了下人來報,說李世民讓他去參加早朝。
柴令武一臉納悶,怎麽要自己參與早朝?今日還打算將一眾朋友叫來參股呢。
不過,皇帝是天,他的話不能不聽,於是回房翻出了朝服。
“郎君要上朝?”鄭麗琬想要起床服侍柴令武更衣。
柴令武把她塞回被窩裡,笑著道:“也不知聖上叫去幹嘛。”
鄭麗琬一雙眼睛閃閃發亮,斷言道:“郎君昨天獻出物美價廉的新紙…今日很可能是要封賞郎君這個大功臣。”
“不會是封侯吧?”柴令武想到小蘿莉昨天的遺憾,一顆心也怦怦的跳動了起來。
“當然?”女人總是對於名利上心,更何況有著不讓須眉之志的鄭麗琬?聞聽此言,頓時心思活絡起來,若是真能撈個開國縣侯也不錯啊。
柴令武見她一副心動的花癡樣,打擊道:“別做夢了,如今不同以往,立國時太上皇為了拉攏人心,國公是大把大把的封。現在四海升平,朝廷對於爵位的誕生、上升都有嚴格的要求,想晉級困難之極。”
鄭麗琬翻個身,趴在被窩裡,一頭烏鴉鴉的秀發披散開來,愈發顯得膚白如雪、臉容嬌美,分析道:“新紙不僅利在千秋,且被聖上視為對付世家門閥的利刃。而郎君的爵位是新豐縣子,位於大唐九品爵製中的第八品!離開國縣侯也就相差兩品,封侯不是沒可能。嗯,郎君啊,你索性將啟蒙新作帶了去,加重封侯的籌碼。”
柴令武從善如流:“行!”
穿好朝服,與鄭麗琬吻別一下,推開房門走了出去!
到了太極殿,就在自己的位置上跪坐了下來。
滿朝文武抱以詫異目光,柴令武官居正四品,以他的官職確實有資格參加常參,但他難得一見。他一旦去了,便預示有大事發生!就像科舉、唐律、限佛、限道等等都是由他主導的,而且,有他在的早朝就會熱鬧,是故,人人都是暗自猜測了起來。
柴令武也懶得解釋,隻是坐在那裡聽著大家開會。
今日早朝的主題依舊是春耕。
諸多良臣提出了一些利國利民的政策,李世民覺得合理,一一照辦,即便存有異議,也沒有憑借主觀判斷,而是提出來與大臣商議,集合眾人之智來解決問題。
在他們這群真正的幹練大臣面前,幾乎沒有什麽問題是得不到解決的。所有存在的問題,都一一讓他們克服。
在處理完日常政務後,李世民瞄了柴令武一眼,道:“由於限佛限道得以盛行,各州府、縣都已挑選出位置環境最好的寺廟,亦或許道觀充當義務教育學堂,經小小改造,各地學子已經勝利就學!”
眾人精神一振,知道肉戲來了。
“但是教化萬民的事情並沒有那麽簡單,至少從目前來看,我們也隻是前進了一小步。學堂畢竟隻能教育一部分孩子!還有更多人無法得到教育。要想人人讀書識字,就必須擁有承載知識的書籍。但是由於紙張的價格居高不下,導致書籍一直價比黃金,百姓勉強能夠解溫飽,根本買不回家讀!也買不起紙練習書法、丹青。所以,問題的根源還是在於紙張。”
李世民這一番話,說的實實在在,滿朝文武也不得不點頭讚歎。
房玄齡機敏多謀,深知李世民不是無的放矢,稍一思忖,出列道:“莫不是聖上已經解決了紙張金貴之困惑?”
李世民笑道:“現在有一種品質稍遜宣紙的新紙誕生了,
其售價卻低如竹紙。新紙品質堪比宣紙,價格卻如同竹紙!從今往後,書比黃金的日子將一去不複。普通百姓雖不能說藏書萬卷,但數百卷還是可以的。” 此言一出,滿殿嘩然!
“聖上,此言可真?”孔穎達激動道。
李世民哈哈大笑,讓人將新紙分發下去,道:“大家都看一看。”
刹那之間,稱讚、驚歎、震撼之聲……此起彼伏。整個太極殿亂如菜市場一般。
良久良久,喧嘩之聲才漸漸平息,一個個將目光投向老神在在的柴令武。
李世民這時哈哈大笑道:“如眾卿所料,此新紙乃是小柴愛卿所發明創造!”
這到這裡,他突的一聲大喝:“柴令武上前聽封。”
“臣在!”柴令武出列行禮。
李世民高聲道:“愛卿發明了物美價廉之新紙,讓我大唐不論貧富貴賤,人人都可以擁有讀書識字的機會,從而提高我大唐子民的修養,是傳播文化道德、推動我朝文明發展的絕世創舉。愛卿之功績利在萬世!朕加封你為開國縣侯, 實封八百戶,就食新豐縣。”
唐朝爵製九等:一等為親王、公主,食邑萬戶,正一品;二等為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戶,從一品;三等為國公,食邑三乾戶,從一品;四等為開國郡公,食邑二乾戶,正二品;五等為開國縣公,食邑―乾五百戶,從二品;六等為開國縣侯,食邑一千戶,從二品;七等為開國縣伯,食邑七百戶,正四品上;八等為開國縣子,食邑五百戶,正五品上;九等為開國縣男,食邑三百戶,從五品上。但這大多都是虛的,唯加實封者才可以享有所封地的租稅收入。
就像長樂公主的長公主爵位,食邑定為一萬戶,但她卻隻能享受三千戶待遇,因為她的實封隻有三千戶,其他人也是一樣。再如柴令武的新豐縣子,食邑五百戶,但隻是分到一百戶而已。
一般來說,實封食邑往往是虛封食邑的一半以下。但柴令武卻封賞了八百戶,佔據了虛封食邑千戶的五分之四,可以說是極盡榮寵了。
但,滿朝文武對於這一封賞,都有些傻眼。
封侯雖好,實封雖高!但是新豐縣土地貧瘠,這八百戶實封的收益還不如其他地方的四百戶,所以,八百戶的實封算起來依舊是虛的。
故而一個個也未反對。
李世民接著笑道:“此新紙利在千秋萬世,朕也不願古人專美於前,便命名為‘柴侯紙’!”
眾人這才恍然,原來封侯的目的,也為了給新紙命名為‘柴侯紙’啊!古漢有蔡侯紙,本朝有柴侯紙!名字相近,倒是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