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做事向來雷厲風行,翌日早朝便將大唐圖書館定了下來,柴令武的授冠之禮,也在三月十二這天給辦了。
行完冠禮,則意味著柴令武已經長大成人,這書,當然也不用再讀了。
婚事,似乎也快了。
盡管兩世為人,可結婚這種人生大事,柴令武還是第一次,對長樂公主沒什麽不滿,讓他糾結的是長樂公主的年齡。
“郎君,你這是怎麽了?自冠禮後,就憂心忡忡的。”這一天夜裡,鄭麗琬終於忍不住關心的問了起來。
柴令武的變化她都看在眼裡,這些天見郎君心神不定,便一直在長安默默的陪伴著。
“沒什麽…”柴令武愛戀的輕撫著鄭麗琬光滑的肌膚。
“不,一定有事兒。”鄭麗琬將半邊軟軟的胸脯擠在柴令武的肩膀上,手肘支起上身,蔥管也似的玉指在柴令武健碩的胸膛畫著圈圈,咬著嘴唇,她一翻身,紅著臉兒跨坐在柴令武小腹處,私密處毫無隔閡的緊緊相貼,柴令武甚至能感受到潮濕的泥濘……
鄭麗琬一手撐在柴令武頭側,將無限美好的上身盡情展示在愛郎面前,然後牽著柴令武的手,按在自己的心口。
“郎君啊!我們在一起已經這麽久了,我還不知道你麽?我不喜歡你現在這樣。”
鄭麗琬輕聲呢喃,傾訴著自己的心跡。
不知為何,柴令武這幾天給她一種咫尺天涯的感覺,鄭麗琬很惶恐。
她愛這個男人。
從驪山殺了陸爽那一刻起,她就無可救藥的愛著這個男人。
入府至今,這種感情已經深入到了她的骨髓之中。
尤其是那一首“無題”,讓她徹徹底底的沉淪。
“身無彩翼雙飛燕,心有靈犀一點通”……
於她而言,柴令武就是她的天,她的命。
她要用命去愛護這個男人,更要愛護這份幸福……
柴令武心底狠狠的悸動了一下,將她死死的摟在了懷裡,深深的嗅了這個女人的香氣,才說道:“其實也沒什麽。行了授冠之禮,意味著我已經長大成人了,也即是說,完婚的日子也快到了……我心裡亂糟糟的……我好像害怕完婚,真的。”
“啊?”
鄭麗琬呆住了。就算敲破她的頭,也想不到柴令武的憂慮居然是這個。
這是霸氣無倫、精明睿智,統帥數萬大軍遊走長安的威武將軍應該有的想法麽?
這個男人就像一頭猛虎,對一切都胸有成竹、自信霸道、睥睨天下,居然害怕完婚……
莫非是因為擔心自己委屈難過?
柴令武捧著她的頭,道:“你是我最親最親的親人,比我爹還親,我怕你傷心難過。”
“郎君…”鄭麗琬心兒一顫,這就是“心有靈犀一點通”麽?自己剛剛想到的話,他就說出來了……
戀愛中的女孩兒啊,甭管古代還是現代,也甭管鄭麗琬還是商界女強人,都是一個樣——智商明顯下降!
鄭麗琬喜翻了天,心裡美滋滋的歡喜了一會兒,情不自禁的微微彎下纖細的腰肢,俯下頭,奉上粉潤的紅唇。
好一頓唇舌纏綿,良久唇分,鄭麗琬才微微喘著氣,伏在他耳邊,柔聲說道:“婉兒不委屈啊?也不難過!入府的那一天就有準備了。”
“真的?”
“不假。”鄭麗琬彎起嘴角,秀媚的玉容溫柔淺笑,綻放處動人心脾的美麗。看著柴令武那如獲至寶、珍而重之的神情,
她心中只剩下溫柔的甜蜜! 這是一個父權夫權為尊的時代,三妻四妾、妻妾成群在這世界上屢見不鮮,在世人眼中理所當然、理所應當。守著一個女人過日子的男子,甚至被衡量成無能無才的表現。
甚至連包括所有女人,都沒有說過不合理。
但,柴令武作為天下青年中的第一人,卻在這裡擔心自己傷心、難過。在這個男尊女卑、階級森嚴的社會,柴令武的這種想法簡直就是大逆不道、有悖倫常!
他之做法,若是傳將出去,必然被人視作異類。可是對於鄭麗琬這個當事人來說,卻是愛煞了這個男子。
情如泉湧之下,一手向後,找對地方微微一坐,纖腰如柳枝舞動。
宛如熱刀切牛油。
臥房一片激揚。
*
翌日一早,宮裡傳來了李世民的傳召,讓他去皇宮。到了宮裡,卻發現除了李世民、柴紹!還有河間郡王、宗正卿、凌煙閣三十六天罡之首天魁星李孝恭。
這位在歷史上頗受爭議的郡王長相不俗,他四十上下,外貌繼承了李家優秀的基因,高大健碩,相貌堂堂。眉似臥蠶,鼻如懸膽,方面闊口,一雙眼眸炯炯有神。頜下一副美髯,修剪得體,烏黑柔順,頗有幾分名仕風采。
李孝恭是李淵的堂侄,是一員身經百戰的戰將,滅蕭銑、定江南,大唐南方的半壁江山幾乎是都他打下來的,論起大唐平定天下的軍功,李世民與李孝恭是鐵打不動的第一、第二。
但是對於他的功績,一直爭議激烈。但凡歷史上一提到河間王李孝恭,就會有李靖插一腳進來,因為當時李孝恭身為主將,而李靖身為長史,於是乎兩人的軍功誰更大,就開始爭議起來。
李靖這個被後世尊為“軍神”的男人,軍事才能是公認的強,若是李孝恭跟著借了光,也未嘗不可能。
然則,當時李孝恭身為主將,而李靖身為長史,那些計策也好,執行的人也罷,誰又知道當時到底是怎麽一回事?說李孝恭的功績是李靖打出來的,或許不假,但是每一場戰爭都是一個團隊共同謀劃出來的結果,單論一個人,根本打不動。
所以,李靖固然有曠世之才華,可也不能因此就說李孝恭一無是處,至少,李孝恭能夠知人善用,僅這一點,人家就足以勝任主將一職,若是換了一個心胸狹隘之輩,哪有李靖發光發熱的余地……就像劉備不會打仗,但會用人,最終打下了赫赫蜀國,但是誰又能否定劉備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