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不如疏?治標不如治本?這兩個詞在政治場上並不陌生。
但此刻由柴令武說出卻讓人重視之余,也無人知道他心中所想。
諸臣雖與柴令武少有接觸,但《唐律》問世之後,都深刻的認識到不能以小孩子的眼光去看柴令武,他的遠見讓許多人都心服口服。所以,對於他的話也沒有任何的懷疑,洗耳恭聽。
其實論治國才能,柴令武與魏征、房玄齡、孔穎達、褚亮、蕭r、虞世南這類的名臣比起來相去甚遠,但他勝在擁有劃時代的知識,在諸多理念上,有著千百位名臣累積出來的經驗心得。所以在一些同類的歷史事件上,自然有著最正確的看法。
就佛教這件事情,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了解到佛教給大唐帶來的危害。
魏征滅佛的建議確實很不錯,但他再厲害也是一個人,不是神,算不到事後的答案。
佛學如諸子百家一樣,固然太過想當然,但也有可取之處,作為一種文化,並不是想要滅絕就滅絕的。治水光靠堵,隻能解決當前問題,並不能解決長遠。
李世民不知柴令武擁有超前的知識,隻知他有此慧眼獨具的遠見,便說道:“那朕到要聽聽小柴愛卿是如何治本的……”
柴令武拱手道:“據臣所知,光是長安城內就有幾十座寺廟,城外也有幾十座,而佛隻有一尊,要這麽寺廟幹嘛?故而臣提議限制寺廟數量,一縣統一保留一所就夠了,上中下州,分別保留四、三、二所,將和尚聚集在一處也方便管制。”
“多余的寺廟一律收歸朝廷,而寺廟一般都修在山水秀麗的地方,且都修得富麗堂皇,只需拆除佛像,便可拿來充當義務教育的學舍,這樣一來,朝廷都不用另外花錢修建學堂了。”
李世民聞言,一雙虎目頓時一閃一閃的,他一直惦記著義務學堂之事,做夢都想著讓義務學堂一下子就遍地開花,但由於財政不足,隻能按捺著,現在一經柴令武提醒,一顆心瞬間砰砰直跳。
“臣複議!”最先開口的是蕭r,他真心向佛,崇拜的也是真正的高僧,之前見到李世民對佛家有大開殺戒之心,心中忐忑之極,心裡對於那些敗壞佛家名聲偽和尚更是深惡痛絕。所以一聽到柴令武“通情達理”的論調,便立馬讚同。
他也認為寺廟有一座就足夠了,沒有必要弄得遍地都是佛寺。
因為他的先祖蕭衍就是這麽把南朝玩壞了的。
(新書啟航,請喜歡本書的朋友們,以推薦票、收藏支持)
蕭衍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所以導致南朝寺院僧人急劇增加。大量的良田土地被用來興建寺院,農民少了耕地,收入減少;僧人增加,勞動力就減少;而且佛教寺院不需交稅,僧侶免除賦役,這一切都導致國庫收入下降,國力衰退。
南朝也因此喪失了一統天下的實力。若不是蕭衍出了家,且佛教大興,南朝沒準還能一統天下呢,而他現在就算不是皇帝,但一個親王是妥妥的。
蕭r作為信佛一派的代表,他同意了,其他人自然沒有意見。
而魏征、孔穎達、虞世南、於志寧、褚亮這類大儒家主義者並沒有開口,顯然這一點,還不足以讓他們放下滅佛之心。畢竟,這個機會對於本土教派來說,實在太難得啊!
現在皇帝都開了口,如果不將佛家按在地上摩擦,那怎麽得了。
柴令武接著道:“天下是大唐的、山川河流是大唐的、人也是大唐的。
可佛家最喜歡搞佔山為王那一套。他們先是在山上修建了一座寺廟,然後就把這座山佔為己有,不僅肆意開采砍伐、挖地耕種,還以這座山為中心,鯨吞蠶食四周的土地,如此行徑與土匪強盜無異,於理不容,於法不符。” 李世民聞之也收斂了怒容,點頭含笑,他是皇帝,這幾句話是深得他心。
“除了佔山為王,和尚還有買田地耕種的習慣,甚至以佛的名義,讓周邊的百姓奉上自己的田地。這一點臣是堅決反對的。和尚的正業是念經拜佛,種田耕地的話,簡直就是不務正業,不務正業,那就不是真和尚咯。若是他們真心要以種田的方式來體驗民間疾苦,那也行,如實納稅。都是爹娘生的,和尚憑什麽搞特殊,難道就憑他們沒發頭,多了幾道疤?”
“言之有理!”孔穎達莊重的臉上浮現了一抹笑意:“禮佛念經是和尚的專職,他們插手耕種,沒有理由不繳稅。”
柴令武接著說道:“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佛家收取的是百姓供奉的血汗錢,針對這一項,臣提議百姓捐錢的箱子一律封鎖,鑰匙由當地官府保留,每月在和尚、百姓的見證下打開來清點數目。若是封條鑰匙出現異常,嚴懲不貸。如此避免假和尚以百姓錢行奢靡事。”
“出家人四大皆空、超然物外,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可以不要,還要錢財這種身外之物幹嘛?接觸錢財這種髒東西的事情,還是由俗人來辦得了,免得玷汙了神佛。”
眾人忍不住笑了起來,這一手實在太狠了,直接就斷了和尚的財路。
柴令武接道:“當然,和尚在沒有羽化登仙之前,也是需要吃飯的。於是便根據當地的消費水準,給予他們一定的花費,至於多出來的錢財,則用來修橋鋪路,也算是符合佛的慈悲心腸。”
“至於留給他們花銷的錢財,一樣是百姓的血汗錢,所以百姓有權利知道這些錢的去向。是故,寺廟都必須設立善簿帳簿,以供所有人隨時隨地查閱,以弄清錢財的去向。”
古代不同於現代,現代的假帳可以做的天衣無縫。然古代就不成了,沒有什麽超時代的科技,交通也不便利,錢物只在附近州縣,花費什麽隻消一查,就能分辨真偽。
他這一法,正是斷了和尚的財路。
既然當和尚就要有當和尚的自覺,和尚是吃苦的而不是發財的。
“最後…”柴令武望著一雙雙等待的眼睛,認真道:“微臣在青龍寺遊玩時發現,寺中九成以上的僧人、沙彌都不是誠心向佛的。這點必須嚴肅對待,不如效仿科舉,將天下所有的和尚來一個考核,隻要不及格的一律還俗,遣散回家。日後有人想出家的必須通過佛學考試,以證明自己能當和尚。”
說著他陰陰笑了起來。
和尚佔名山為己有,那便不讓他們胡亂立廟;和尚佔用良田,那麽就規定,和尚不許擁有田地;和尚驕奢成風,那就限制了錢財,讓他們無錢可賺;和尚遍地,那就控制他們入取的條件。
如此一來,和尚不能吃肉、不能結婚、不能免稅、不能賺錢、不能奢侈、不能沒文化、不能犯戒……
在這種條條之下,依然誠心向佛的,那則意味著對方是真正的高僧。既是真和尚, 自然不會做出有損民族、國家、百姓的事情了。
隻要這些條款執行下去,完全可以將世間的偽和尚一網打盡。
魏征終於明白了柴令武“堵不如疏”的真正用意,那是利用法制來管制和尚,用以限制和尚一切揮霍的空間。
如此做法,確實比他的更要高明,畢竟他的滅佛並不怎麽正大光明。世間的佛家信徒太多,想要禁佛,並不容易。
而柴令武這種做法,完全是以佛家教義來給和尚下套。
你們和尚不是推崇四大皆空嘛?既然四大皆空,那就應該有四大皆空的模樣。
更為主要的是,這種玩法不僅不會引起百姓、信徒的暴動,反而會大力擁護。因為他們理想中的和尚就是不能吃肉、不能結婚、不能免稅、不能賺錢、不能奢侈、不能沒文化、不能犯戒……
所以,柴令武的辦法固然沒有他魏征毒辣,但那陰狠的效果,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畢竟,不是什麽人都吃得那種苦頭的。
魏征上前一步道:“聖上,無規矩不成方圓。微臣也覺得對於佛家,應該進行合理管制,以免得苦了百姓,富了偽僧。小柴大人的提議非常之高明。”
蕭r也站出來複議,他崇拜的是佛家教義而不是和尚。在他看來,高僧就是這樣的四大皆空,框框條條對於得道高僧來說有如同無。
李世民因為佛教的潛在威脅,對佛教已生警惕,再加上空出來的寺廟可以用來辦學、良田可以創收、釋放民力、僧尼可以繁衍人口等種種好處,於是毫不猶豫的便決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