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美利堅之帝國崛起》第63章 平靜的歲月
  1907年,是一個平靜的年月,這一年除了剛果變成比利時國王直屬領地之外基本沒什麽大事。

  歐洲火藥桶巴爾乾地區還在積攢著怒火,但是在各國軍隊的裝備、人員訓練等方面還都沒有準備好,最重要的巴爾乾各國都在尋找背後的支持者,沒有一個大國列強的支持,各國誰也不敢先動手。

  自從上個世紀末俄土戰爭中土耳其戰敗,塞爾維亞、黑山、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就脫離了土耳其獨立,土耳其開始了衰落的不可你轉的進程。

  對於歷史上土耳其對巴爾乾各國的殘酷統治,獨立的各國沒有不想進行報復的,但如果單獨憑借其中任意一國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這一個目標的。於是各國開始尋找盟友。

  前邊說過,所有隻談共同目標,不談利益的,都是流氓。各國之間雖有最大的共同目標——土耳其,但各國之間也有矛盾。國土,哪個國家都需要,出海口,也是大家的渴望。於是各國始終說不到一塊去,聯盟,連不起來。

  怎麽辦?歐洲列強都在看著的時候,英國行動了。

  無外乎被稱為“攪棍”的英國找上了塞爾維亞和黑山(當時叫門的內羅哥),答應支持他們結成聯盟,並提供軍火和軍事顧問們。然後在英國支持下,黑塞聯盟又加入了保加利亞和希臘,這下好了,四國聯盟形成了對土耳其的半月形包圍,形式開始對土耳其不利起來。

  土耳其做了那麽多年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雖然現在衰落了,可也不是幾個小蒼蠅能欺負的。不過這也就是想想罷了,俄土戰爭土耳其戰敗後,不僅喪失了好不容易中興起來的軍隊精英,也是去原本還過得去的精神。一個國家的人民喪失了大國的自尊,即使有一兩個精英還在,但如果沒有其他大國支持,想保持甚至複興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就在土耳其四處尋找金大腿的時候,德國人再次因為巴格達鐵路找上了門。

   20多年前,內燃機的發明使得石油這種資源應用進入了快車道,工業國家對石油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德國由於脾斯麥首相的卓越眼光,也是飛速發展,對石油的需求增長飛快。

  歐洲的石油資源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羅馬尼亞的普羅耶什蒂,一個是俄羅斯的巴庫。羅馬尼亞的石油產量不高,但是距離德國比較近,在德國的武力范圍之內,所以從羅馬尼亞得到石油不成問題。巴庫的石油產量大,可是俄羅斯跟德國在巴爾乾地區存在潛在利益衝突——德國的好基友奧匈帝國一直反對俄羅斯插手巴爾乾,並且俄羅斯一直對加裡西亞有著領土要求,三國同盟的存在實際上就是脾斯麥為避免俄國同奧匈帝國開戰而把德國拽進世界大戰的努力。

  威廉二世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皇帝之後,脾斯麥下台,不久之後,三國同盟瓦解,俄國因為得到法國大筆貸款轉而倒向法國,然後形成了新的勢力集團——俄法聯盟。

  德國就開始把獲取石油的目光轉向了中東,由於伊朗當時還是名義上的獨立自主的國家,伊拉克等地包括阿拉伯半島還都是土耳其的國土,所以德國與土耳其簽訂了鐵路建造合同,意圖打通從柏林——維也納——伊斯坦布爾——安卡拉——巴格達這一條石油運輸線。

  伊朗還是波斯帝國時,英國人就成為了最主要的影響力中心,波斯即使不是英國殖民地,但也被看做是英國的勢力范圍。德國人的做法立刻就招致英國的反對!英國不願意有別的國家把手伸到英國人的地盤上,

俄國人當年伸了一次,被英國人砍了一刀、回去了;德國人要來,一樣要砍回去!  現在,土耳其面臨幾個新獨立國家的報復性威脅,真是德國擴張影響力的時候!於是借著中東鐵路(巴格達鐵路)這件事就找上了德國駐土耳其特派顧問團的奧托·李曼·馮·讚德爾斯將軍,由奧托引薦了有著帕夏頭銜的蘇丹寵臣哈桑財政大臣,說服了土耳其蘇丹,加快進行巴格達鐵路的建造,而德國和奧匈帝國將支持土耳其收復失地。

  這樣,巴爾乾半島的火藥桶基本成型,不過還沒有填滿火藥。

  英國看到德國加入巴爾乾與土耳其這盤棋,一看打不過,加上威廉二世雄心勃勃想建造總噸位世界第二的公海艦隊,在海上成為威脅大英帝國統治地位的挑戰者;在陸地上,法德之間因普法戰爭而結怨,法國一心復仇;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於是英國拉上法國就可以製衡德國——協約國隱隱成型。

  既然三國協約成型(1907年完成一系列的協約簽署),那麽巴爾乾各國背後的支持者就全部浮出水面,現在就等各國軍隊訓練裝備完成了!

  由於塞爾維亞等主要巴爾乾國家新獨立不久,一切都在百廢待興中,一時沒有錢買裝備,與土耳其的開戰時間就拖了下來。歷史上直到1912年,第一次巴爾乾戰爭才爆發。

  戰爭爆發之後,老邁的土耳其被幾國揍了個滿頭包,失去幾乎所有的歐洲領土。

  不過,巴爾乾幾國加上希臘,好景不長,保加利亞又因為出海口問題與塞爾維亞等國發生矛盾,戰爭再次爆發!結果,保加利亞被揍了個鼻青臉腫,不僅土耳其得了一些好處,塞爾維亞成了最大贏家,領土擴張了近一倍,成了扎進奧地利的一根刺,同時也迫使保級利亞加入德奧同盟,去尋找靠山。

   1913年的第二次巴爾乾戰爭的結束,也成為一戰的導火索,現在就等塞爾維亞將它點燃。

  然而,1907年整年都沒發生什麽戰爭,就連局部的小衝突都沒有!

  沒有衝突,世界和平,對於美國、對於亨利其實也不是壞事,可以排除各級軍官組成交流團到歐洲列強那裡進行訪問,不僅可以了解各國軍隊的訓練、裝備情況,還可以熟悉各國的戰鬥戰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比較才能知不足、有進步。

   1907年4月,亨利夫婦率領一支由海陸軍軍官組成的30余人的軍官團訪問德國。此時亨利的軍銜依舊是中校,不高也不低,既能做到級別合適,又不讓協約同盟雙方感覺過於重視,符合亨利低調的要求。至於參加的軍官,其他最高也不過是少校~嘿,亨利又把馬歇爾帶上了。說句題外話,有芬斯頓將軍的推薦和亨利的保駕護航,古巴一戰之後,馬歇爾順利晉升少校,比原本歷史早了十幾年。同時,亨利也告訴馬歇爾,讓他準備在少校軍銜上多呆幾年,至少美國不參加一戰,就不要想再晉升了。

  還是那件事,和平年代,以美國國會的尿性,不解散軍隊就不錯了,晉升就等著玩兒吧。

  對於美國人派出的軍官團,威廉二世和他的總參謀部誰都沒有當回事。美國遠離歐洲大陸,和歐洲各國沒有本質上的戰略衝突,最多是一些貿易關稅方面的矛盾,通過談判進行利益交換是能解決的,而且這方面美國與英國的矛盾反而跟多一些。還有就是,以美國現在總共30多萬人的常備陸軍數量來看,還不如一個歐洲的二、三流國家多,所以在歐洲列強眼裡美國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土一流, 工業二流,軍隊三流不如的路人甲。

  當然,從外交禮儀的角度上講,不管美國是幾流國家,人家中校領隊還帶著夫人,德國這邊也要對等接待,人員也要至少是中校,職務也應該符合亨利參聯會的身份-一樣出身德國總參謀部才行。

  德國方面接待亨利的是目前負責訓練和動員的總參謀部第二處的副手埃裡希馮魯登道夫,參謀約翰尼斯弗裡德裡希利奧波德馮澤克特和馬克斯霍夫曼,海軍方面是弗蘭茨馮希佩爾,一位中校,三位少校。

  看似德國方面沒有重視美國訪問團,但亨利知道啊,德國方面排出來的幾位校官都是什麽人啊?魯登道夫不用說,澤克特和希佩爾都是後世大名鼎鼎的人物,德棍的崇拜者。

  唯獨霍夫曼沒那麽大名氣,可這位也是貨真價實的名將,真正的坦能堡戰役的直接指揮者,1916年到1918年之間東線戰場的實際控制人。如果不是魯登道夫和興登堡最為上級攫取了絕大多數的勝利光環,霍夫曼也不會黯然退役,並過早在一場事故中(?又是事故)去世。出生於1869年的霍夫曼屬於老毛奇看重的那種懶惰而聰明的參謀軍官中的典型,依他的生活習慣,不出事故的話,估計也能活個百歲老人的樣子。要知道一戰時的德國將領可有不少活到90多歲高領的!

  德國的陸海軍也一樣有其他國家的毛病,不和。(都是錢鬧的。希佩爾苦笑)

  接到美國人後,兩國的海陸軍軍官自然而然的分成了三波。一波是團長,然後一波海軍,一波陸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