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美利堅之帝國崛起》第64章 知己知彼
  孫子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魯登道夫在訓練和動員處,正對亨利的胃口。看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其中一項就是訓練與動員。訓練代表士兵和軍官的職業能力和素質,動員代表一個國家能夠第一時間能夠使用的兵力,以及其後能夠使用的最大兵力,如果再加上裝備的生產能力,後勤保障能力,就可以評估這個國家的戰爭潛力了。

  亨利德國之行的目的除了了解德國軍隊、學習德國的軍事思想、戰役規劃和戰術、組織結構,還有一個秘密使命:補充德國在戰爭中的短板——後勤補充能力不足,主要是資源的不足。通過魯登道夫,完全可以聯系上德國如今的總參謀部當家人小毛奇——赫爾穆特約翰內斯路德維希馮毛奇。

  後世說起來,總是說小毛奇修改了施裡芬計劃才是導致德國遲遲不能擊敗法國的罪魁禍首,因為施裡芬之前一直在強調不要削弱右翼,而施裡芬的繼任者小毛奇卻實實在在的削弱了右翼,而是加強了左翼。

  這樣一來,原本按照施裡芬計劃能夠迅速突破的比利時平原沒能按時間表突破,讓英法兩國得以在法比邊境布置好了大量的軍隊進行防禦,而左翼的力量有不是太強,突破法軍的邊境防線後,進攻至巴黎附近後就失去了進攻的矛頭,被法軍擊退,從此德國與英法之間的戰爭就成了塹壕戰!直至德國因為未能突破英國的海上封鎖而戰敗。

  於是,後世無數吃瓜群眾就不斷指責這是小毛奇的錯,如果不修改施裡芬計劃,就不會戰敗雲雲。

  但是,戰爭是那麽簡單的事嗎?

  二戰初期,德國閃擊法國,也沒有能夠從右翼順利突破,反而是從左翼——阿登山區突破。直接抄了英法聯軍的後路,迫使英國發動了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如果沒有戈林的自大貪功,這數以十萬計的英、法、波、比等國軍人能否順利撤回英倫三島還是個問題呢!

  事實證明,到底是左翼還是右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出其不意,擊打在英法聯軍的薄弱處。

  和總參謀部的人聊天肯定離不開各種戰略、戰術,很快,魯登道夫就邀請亨利參加一次兵棋推演。說起來,兵棋推演這玩意兒還是當時還是普魯士時代的宮廷戰爭顧問馮萊斯維茨最先在歐洲使用的(不給老祖宗丟臉,華夏4500年前就用了),不過經過多年的改善,這種紙上推斷已經形成了很完善的規則。魯登道夫在德國總參謀不也經常參與這種活動,自然也是非常熟悉。

  兵棋推演,實際就是以一張地圖作為依據,大家都按照固定的規則,設計不同的戰場狀況,依據骰子的點數作為發生概率進行判斷,雙方的戰果和損失一目了然。盡管不可能完全符合戰場的實際情況,但在概率論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兵棋推演還是能夠幫助參謀制定出各種情況下的應對措施,以降低真實戰爭造成的損失。

  這一次,亨利參與的是同盟國與協約國軍隊的戰爭情景,由於巨型戰爭推演用時比較長,往往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完成,所以,魯登道夫沒有搞大規模的,隻安排了德國東線,也就是未來德國和俄國之間的戰爭可能,作為此次推演的主題。魯登道夫自然負責德軍,亨利負責擔任俄軍指揮。

  推演前兩天,魯登道夫給亨利送去了關於俄國的資料,都是多年來德國精心準備搜集的,包括俄國將領的脾氣秉性、作戰風格等等,還有俄國的氣候環境、道路條件,以及不能缺少的軍隊數量和武器裝備情況同時,

也給亨利提供了德國軍隊的情況,讓亨利能做到熟悉作戰雙方的情況,情報先行嘛,可謂是知己知彼。  推演是在總參謀部進行,裡邊也暗含著考較一下美國人的參謀能力的因素。

  一戰前,德國總參謀部估計俄國的戰爭動員能力是六到八周,而西線作戰的德軍就必須在這段時間內擊敗英法聯軍,然後轉身擊敗俄軍。根據這樣的估計,施裡芬計劃裡在俄德邊境隻留下了10個師,希望能夠在奧匈帝國軍隊的配合下,拖住俄軍,利用歐俄糟糕的道路限制俄國軍隊的後勤補給,一直堅持到西線德軍對英法作戰的勝利,為此不惜犧牲掉整個東普魯士!

  以上是施裡芬計劃中對俄作戰的要點。然而,現在是小毛奇任總參謀長。

  小毛奇不像他的幾位前任:脾斯麥、毛奇、瓦德西和施裡芬,作為老毛奇的侄子,他被寄予厚望。可是小毛奇並不是那種雄才大略、堅決果敢、勇於冒險的人。他的性格優柔軟弱,在被賦予總參謀長的重任之後,面對軍隊內部各派系以及帝國內部各王國的壓力,總想你好我好大家好,始終在左右平衡:東普魯士是第二帝國的發祥地,於是加強了東線;西線是施裡芬計劃的重點,但一樣也分左中右,負責左翼的是巴伐利亞王國,本身就有獨立於第二帝國軍隊體系的軍隊,在戰爭中同樣不甘心作陪角,於是給小毛奇施加壓力,然後小毛奇把左翼的兵力增加了......

  俄德之間的作戰推演是以德國防禦為開始的,雙方各用8步作為交戰前的動員、準備、布局。不管魯登道夫怎麽設計,亨利依照規則將俄軍同樣按照一戰的真是歷史規劃成兩個集團,總共18個步兵師和8個半騎兵師以及1200門火炮,用於進攻魯登道夫的15個師的兵力(第八集團軍實際兵力14.5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和1000多門火炮)。

  兵棋推演是每次雙方各走一步,用色子搖出的點數決定這一步進行結果,比如是否這一步無效,還是完成部分,等等。亨利知道真實歷史上俄軍是將軍隊安排在馬祖裡湖兩側同時進軍,結果被德軍抓住機會各個擊破的。所以,亨利並不打算重蹈舊轍,18個步兵師和8個半騎兵師的兵力被亨利重新安排了一下,10個步兵師加一個偵查用的騎兵師攜帶700多門大炮作為一個集團,剩余的8個步兵師和7個半騎兵師以及剩余的500門大炮作為稍微拖後一些的集團,與前一個集團互為犄角,要求第一集團(步兵為主)能夠突破德軍的馬祖裡湖防線,第二集團(大量騎兵)利用機動性強的特點隨時威脅德軍側翼,使其被牽製大量兵力用於防禦俄軍在任何地點的突破。同時,誘使德軍進攻靠後的第二集團,再由第一集團轉身從背後進攻與第二集團作戰的德軍部隊。再有,利用前兩個集團的進攻,為後方組建第三波後備部隊做好準備。

  亨利知道,號稱歐洲壓路機的俄國,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麽強,此時的俄國因為日俄戰爭的失敗,雖然只是喪師失地,但一樣激起了國內反對力量的民族情緒,反對俄國沙皇和現政府的革命一直持續到1907年,俄國已經被掏空了!

  此時的俄國,空有眾多的人口,可是軍隊軍心散漫。士氣低落,裝備落後而且不足,到了1914年開戰時,俄國並沒有做好準備,更是因為西線戰事危機,導致沙皇被迫提前發動對德國的進攻,結果造成進攻東普魯士的俄軍後備力量基本沒有,不成穩固的三角形結構,再加上急於打破僵局、輕兵冒進,被德國抓住機會,一戰殲滅了兩個重兵集團。

  但現在不同,這是1907年,俄國即使發生了革命,但還沒有顯露出其外強中乾的本相,亨利仍舊可以從容的組織充足的後備隊,用於前線兩個集團攻勢的後勤保障以及及時的兵力補充。

  不同於歷史上俄軍的冒進,亨利始終穩扎穩打,保留了一個巨大的騎兵集團作為時刻威脅德軍的殺手鐧,讓魯登道夫頭疼不已。

  騎兵這種兵種,在連發速射武器的大量裝備後,已經逐漸成為落後兵種,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可是有一點,一戰的時代還沒有裝甲力量,想快速機動,就只有騎兵一個兵種。所以在西線的塹壕戰那密集的戰壕前,沒有騎兵馳騁的余地,但在東線廣闊的東歐平原上,騎兵卻是大有用武之地。

  德軍在東線的兵力太少,戰線太長,任何一點都可能成為騎兵重兵集團的突破點,一旦防線被突破,德軍的後方必然是損失慘重:後勤補給線將被截斷!而失去了後勤補給,前方10個步兵師都將成為俄軍的盤中餐。這樣,在西線兵力無法很快增員東線的情況下,柏林就直接在俄軍的威脅之下,德國就可能戰敗!

  果不其然, 在亨利的穩扎穩打下,魯登道夫的防線一步步後撤,即使給亨利亮出了突破口,也被亨利識破。不管魯登道夫怎麽引誘,亨利就是不分兵,並且還一步步把後備隊調上來補充。

  在推演進行到亨利進攻的一個月後,亨利指揮的俄軍兵力已經達到近30個師,突破了馬祖裡湖防線,以一個巨大的三角形陣型壓向了華沙和波茲南。而華沙和柏林之間,除了河流能成為德軍的有利的防禦地形,已經一馬平川,無法阻止俄軍的進攻了。何況,一戰時俄國還通過東烏克蘭進攻奧匈帝國,如果東普魯士失守,俄國東烏克蘭方向的兵力加入這個方向,就可能給德國造成無法想象的的災難。畢竟10個師的東普魯士軍隊兵力太過薄弱,而西線戰事並不能像施裡芬計劃那樣理想,就連施裡芬自己都承認這是一場賭博。

  到了二戰時期,小胡子就吸取了這一教訓,在對英法動手之前,搶先跟大胡子簽訂的友好條約,避免了同時兩線開戰,使得德國兵力不敷使用。並且處於對北極熊的戒心,西線作戰剛剛結束,就把大量兵力調動回東線,其中驚恐防范之心,溢於言表。

  據說,當時的大胡子已經計劃了一個“大雷雨”計劃,就是搶先發起對德國的進攻。雖然沒有解密的歷史文件證明這一點,但在1941年6月之前,大胡子確實以進行軍事演習的名義讓大量的蘇軍部隊進入了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以及波羅的海三國,還有剛剛佔據的波蘭東部地區,以其兵力配置足以看得出來這是一種進攻性的戰略安排。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