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美利堅之帝國崛起》一百一十七章
是的,在歐美國家,私人友誼更多的是一種減少障礙的便利,基本上不會有人利用私人友誼去挖對方的國家利益——如果會讓對方利益受損的話,因而更多的是在圖謀雙贏的結果。

而同一個國家,即使分屬不同利益集團,也是需要進行溝通和妥協的,這時候,和對方集團中的關鍵人物具有很深厚的私人友誼,就將成為破局的關鍵,而辦成了別人無法辦成的事情的人,也將在己方集團獲得更多的好處,這同樣是一種雙贏。

在美國,很多時候都可以看到,在國會通過某項議案的時候,也會得到對方黨派的支持,而且雖然議案對雙方都有好處,但總是不可能雙方都得到最大好處啊,所以議案的通過總要進行一番院外的遊說活動,但關鍵地方還需要有雙方大佬們的溝通,如何做出讓步、做出多少讓步,這就需要有人利用私人之間的交往,在幕後定下規則。

不要以為富蘭克林羅斯福在總統的職務上就是得到了所有的議員們的支持,即使在他任期的最後一屆,也一樣有大量的反對者存在,但為什麽他的提案基本上可以在議會獲得通過,沒有別的,就是有大量的幕後交易存在。

即使是二十一世紀的美國總統特沒譜先生也是一樣,別看他在台上高喊種種製裁,但喊了之後也一樣要出台針對某個行業的免死金牌——一旦某個行業背後的政治大佬發話,總統又能怎麽樣?一樣要妥協的。更何況特沒譜本身就沒有在美國政壇的基層工作經驗,不僅沒有擔任過參議員(奧黑牛之當過參議員,沒有州長的經歷),就連成為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都可以說是很僥幸。

與其說共和黨推出特沒譜競選總統,不如說是推他出來搗亂的。這同樣是美國的政治家為了拖延時間,給美國緩衝時間,調整美國國內經濟秩序的一種方式,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反對黨民主黨才會默認特沒譜的競選。因為與沒有什麽從政經驗的特沒譜相比,有著豐富經驗的希拉裡更不容易被操縱!

而且,即使特沒譜亂來,四年的總統任期結束後,美國的政治家也可以用它沒有經驗為由,順利地調整美國的國策方向,這就是四年一屆的總統選舉帶來的最大好處:隨時改變前任總統的國策,而沒有任何的負擔。因為如果出現錯誤,那麽都是前任總統不好,所以,現在我們改過來了,那麽我們和當年利益受損的國家依然可以重新合作。——很無恥的一種心理手段。

不過,這種手段對於同一個職務,同一個政黨出身的繼任者來說,卻不能這麽使用,因為美國畢竟是政黨政治,如果繼任者將問題全部推給同一個黨派出身的前任,將是整個黨派來承擔錯誤,那就是繼任者在拿自己的政治前途來賭博了。這也就是為什麽亨利希望德拉諾這艾爾的最後一屆任期時出任副手,提前做好政策的小幅度改變,比艾爾卸任後,德拉諾大幅度改變政策走向的方式更穩妥,遇到的阻力更小。

當然,雖然亨利設計的是兩年後讓德拉諾進入紐約州政府,但並不代表德拉諾現在不開始重返政壇。現任的紐約市市長約翰·海蘭是一個沒有什麽本事的政客,在擔任紐約市長職務上可以說沒有什麽建設性的工作,但此人很會做人,在黨內的支持者也很多——大量的私下交易,給海蘭帶來了大量的人脈。

雖然利用德拉諾代替海蘭是一個好主意,但更容易把海蘭推到羅斯福的對立面,但是讓德拉諾先出任海蘭的副手,比如財政顧問之類的職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海蘭只會覺得自己又多了一個大佬的友誼。亨利雖然一直都表現出自己對共和黨的偏好(老丈人是共和黨總統嘛),但是畢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亨利加入了共和黨。因為,一開始的時候,亨利是現役軍官,而美國憲法規定軍隊是不能有黨派身份的,所以,亨利就沒有參加過任何一個政黨活動,嗯,所有的政黨活動都是大哥菲利普參加的,菲利普可是資深的共和黨參議員。

美國政黨政治隻規定了總統有任期,而潛規則下,一般總統不超過兩屆任期,即使期間沒有連任,而是隔屆勝選也是一樣(克裡夫蘭就是典型的例子,他是美國第22和24任總統)。而對於參議員和眾議員沒有這方面的規定。其中,參議員是任期六年,每兩年改選國會參議員總數的1/3;而眾議院任期兩年,每兩年競選一次。由於眾議員的任期以及參議員的改選,往往正好在總統四年任期的中間,所以又被成為中期選舉。

而中期選舉結果,就是對這兩年內總統工作的一種檢驗,如果總統在兩年的執政裡不能讓選民滿意,就會出現原本執政總統所在的黨派會失去在國會的多數席位,而總統也就成為了“跛腳鴨”總統。

這樣一來,總統為了討好選民,總會在第一任任期的後兩年調整政策,為自己的第二次任期連任打好基礎。當然,到了第二個任期,總統先生就不在乎選民的態度了,反正不可能連任第三任,還討好選民幹嘛?!於是,這樣一來往往導致白宮易主(換黨派了)。

特沒譜現在的做法,實際上就是估計到自己競選連任還是有機會的,所以在拚命地討好美國國內的保守派,不過以老豬的估計是沒啥機會的,特沒譜的瘋狂估計還在後邊呢。

海蘭實際上並不介意自己成為某個大財團勢力的代言人,現在他就沒有歸屬於美國的兩大派別——摩根和洛克菲勒,所以,海蘭也經常地發表一些言語驚人的話題,比如“看不見的觸手”“銀行家幕後操縱”“輿論控制”什麽的來博取選民的眼球。

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海蘭能夠得到美國頂級家族的幕後支持,還需要他乾這種需要博眼球的事情嗎?答案是不需要。只要他在紐約的執政,不影響大家族的利益,自然後有人來幫助他在輿論等各個方面造勢,甚至連競選演講的稿件都可以替他準備好,而海蘭只需要照本宣科就好,而這一切的前提是:關照背後家族的利益,提供便利。

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美國式的“政商合流”。有財團支持的政客享受權利帶來的各種好處,而財團享受政客提供的各種便利;財團為政客的政治生命保駕護航,政客在政策、法律導向上給財團保駕護航。雙方都可以能從對方那裡得到需要的好處。——這,就是馬克思在《資本論》裡論述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典型表現。

海蘭是屬於民主黨的一位資深黨員,能夠競選紐約市長,也是因為他在紐約的時間足夠久,因為不斷地抨擊各種財團的醜聞什麽的,深受紐約選民的喜歡,這才得以在競選當中脫穎而出,並且一直連任到1927年。

當然如果需要,海蘭完全可以讓出紐約市長的寶座,反正這個職務也就是幕後交易的一項權利保證罷了。不過,海蘭和德拉諾並不需要這個。海蘭在紐約並沒有太多需要的產業,僅有的長島別墅還是屬於鮑爾默家族,當讓現在並不只是一棟別墅裡,而是一片別墅群。而德拉諾需要的更多的是讓紐約和紐約州的選民更加熟悉他自己,需要的產生足夠的信任,而不是立刻就提出自己的施政方案,在大蕭條到來前,還是讓海蘭和艾爾去背黑鍋吧。

亨利不是那種不講究的人,利用完了海蘭和艾爾就撒手不管,既然有心利用兩人背黑鍋,也就會給兩人以及他們的幕僚準備好足夠的利益,比如擔任一個谘詢公司的顧問什麽的。

在美國有大量的谘詢公司存在,而這些谘詢公司就是美國國會院外遊說集團的組成部分。而這些谘詢公司還有一個稱呼,就是所謂的智囊團體,或者說就是利益交換中心。

和海蘭以及艾爾的試探和協商,並不用海蘭自己出面,畢竟海蘭還掛著一個準共和黨人的招牌,但是亨利還有一個年長於他的好友,也是他的金融投資基金的顧問——伯納德·巴魯克。伯納德是威爾遜總統的私人投資顧問,也是威爾遜總統在一戰期間任命的“戰時工業委員會”主席,也因此和時任遠征軍副參謀長的亨利建立了深厚的私交,而他在股票投資方面的出色戰績,也讓對股票投資是一個門外漢的亨利得到了一個可靠的操盤人。

伯納德是一個專家類的政客,並不屬於民主黨或者共和黨任何一黨,但與兩黨很多大佬級別的人物都有交情,也出任過包括威爾遜、柯立芝在內不同黨派總統的政府職務。由他來與艾爾和約翰海蘭進行聯絡溝通是再好不過了。

當然嘍,伯納德的溝通很迅速,也很有效果,海蘭甚至直接提議讓德拉諾擔任他的競選副手,出任紐約市的財政局長的職務,而艾爾也開出來條件,紐約州公共事務局局長的職務。現在就看德拉諾自己的選擇了。

就在德拉諾左右為難的時候,亨利被胡佛找了過去。

這位胡佛可不是後來的那位權傾於世的聯邦調查局局長,而是後來的大蕭條時期的總統赫伯特·胡佛,曾任美國糧食署署長,以及在哈定和柯立芝政府連續擔任商務部長的胡佛。

當亨利來到商務部,見到胡佛的時候,才知道是什麽事情:美國對歐洲(主要是德國等東歐地區)的出口疲軟,需要開拓在南美洲和亞洲市場,而對亞洲市場最了解的高層就以亨利為最,誰讓亨利在華夏有大量的投資,以及招募工人呢。所以,胡佛希望亨利可以向商務部提供一些建議。

對亨利來說,這是一個好事,代表著美國商業會大舉進入華夏。不過,以華夏薄弱的工業能力,如果美國只是向華夏出口商品,那就等於是直接的經濟掠奪,並不利於美國的正面形象,以及美國擴張自己在華夏的影響范圍——美國要的不是地盤,而是工業和經濟、文化等等領域的影響力。

所以,海蘭的第一個建議就是,來料加工。 利用華夏勞動力成本的低廉,為美國生產大量的零部件,供美國公司直接進行組裝,而華夏生產不了的核心零部件還是由美國提供,這樣不僅節約了美國的人工浪費,也節約了時間。而美國的公司也可以保證利潤不受損失。

而越多的美國公司前往華夏,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就將擴張的越快,而對華夏工業的提升也就越快。最重要的是,華夏將獲得足夠的有經驗的工人,對於未來抵抗日本侵略是有巨大的好處的。當然嘍,美國如果到華夏建立工廠,往往會選擇青島或者上海,因為那裡的交通方便。不過,亨利給胡佛的建議是到華南或者西南建立工廠,因為那裡臨近和亨利關系良好的越南以及緬甸英法殖民地。

歐洲國家也是很有意思,殖民地和非殖民地的政策和政治地位是截然不同的。比如,英法國家在華的租借地的管理人員往往趾高氣昂,老爺味十足,但是到了殖民地卻不一樣,雖然同樣都是高人一等的感覺,但往往更務實一些——因為殖民地的總督更多的需要下轄的各種行業給他納稅,如果因為某種歧視性看法導致企業經營困難、甚至破產,那麽對他轄區的經濟指標只會有惡劣的影響,也將直接到他自己的錢袋子。

這種例子很典型的就看香港。英國殖民地時期的香港,除了明令禁止的某些行業,華人在香港政府了會擔任很多職務,但這並不代表英國殖民當局就把華人視為自己的國民了,而是一種安撫、或者說以華製華的一種方式——不要鬧事,否則影響的是你們自己人的前程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