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大雁南飛 “母親早安!”大爺文廣見仆人著急來喚,便匆匆趕來見母親。
“書民,你馬上進學了,縣裡去了要多多打聽北地之事,我心中實在是放心不下你二弟安危,往年書信還有幾封,今年卻是毫無消息。”祝蔡氏直接說出了心中不安。這書民便是大爺的字,是族學中請來的老秀才劉平武取的,意在讀書為民的意思。
“母親,為兒心中也急,先前著人去問了與文仲同去的鄉人親眷,也大多沒有消息。明兒去了縣裡多打聽打聽。”文廣答道。
“這可如何是好啊?”祝蔡氏一聽有些慌了神。
文廣也感覺自己好像不該這麽說,這樣一說母親怕是更加心憂了忙道:“母親勿憂,都隻是聽說北地要戰,但也隻是要戰,還未戰。朝廷對外開戰沒有那麽容易的,近十幾年北地都是守成而已,哪有說開戰就開戰的,出征事大,糧秣銀錢消耗極大,怕是輕易打不起來的。”
祝蔡氏聽到這話才稍稍安心了些,點點頭:“不戰的好,不戰的好,北地鮮人野蠻,隻要進步了中原,還是不惹為好。”
文廣點點頭,雖然心中不認可母親的說法,鮮人年年寇關,邊民損失慘重,哪個不想一戰功成,但是表面也隻能安慰母親。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大爺文廣在縣學苦讀,準備三年後的秋闈中得舉人,三爺慢慢穩定了些心性,操心著族中大小事情,四爺文遠也是在族學中苦讀,劉平武老夫子對他也是青睞有加。
我們的主人公祝振東也長到了一歲有余,步履還稍顯蹣跚,大爺文廣也正式決定了祝振東的名字,以後就叫祝振國了,振為輩分,國為名。
祝振國雖然一歲余一點,卻是能說不少話語,還是祝振國自己為了掩藏身世來歷故意少言少語,怕一鳴驚了眾人。就算少言少語,也是在其他事情上驚了不少人,每天不哭不鬧,要不就是靜坐發呆,要不就是翻書學字,直驚得眾人大呼:“文曲星降世!”
隻有面對祝蔡氏與祝徐氏才多說幾句話,其他人來問,祝振國是一概不理會,隻道母親與奶奶有教授。其實祝振國也是裝模作樣問了一番,一個字問一遍就當自己會了。
祝振國漸漸發現自己穿越來的這個世界不是自己以為的古代,之前還以為隻是穿越到了歷史上的哪個朝代,現在才慢慢發現,雖然這個世界的文字與文化還有社會結構與中國古代的明朝大概相似,但是在歷史上一點都不同。在東漢之前歷史還是與中國歷史基本一致的,漢末之後完全不一樣了。導致自己原先知道的歷史事件與朝代更迭完全用不上。
這個朝代名叫“大華”,已歷五百年,現在年號則是“承平”,今年已是承平十三年了,皇帝姓夏,叫夏禎,年方三十,正直壯年。看著承平的年號也就知道大華太平已久了,北地長城關外是鮮人,也是遊牧民族,實力很是強勁,隻是有些松散。西北關外則是厥人,人口不多,卻是全民皆兵,團結一致,也是大患。東北是真人,深山密林裡的名族,人數不多,卻是天寒地凍,除了匪亂,卻是最太平的。北地一直有長城拒之,雖然小戰不斷,卻是不失土地。
南邊還有蠻人,也叫山人,一般卻是不出密林山外,與大華也稍有來往,卻沒有兵爭。還有海外倭人為患,只在蘚芥。
祝家莊位於大江郡鹹寧府青山縣治下,離縣城還有十多裡地,自成一隅,莊中戶有一千多,人口有五六千,
大多姓祝,莊前有河名富水,河兩邊是大片水田,莊後是山,丘陵縱橫,旱地也多,林子也密,物產算得上是相當豐富。之前祝家莊還未有這麽多戶人家,到了祝振國祖上中了進士,附近州縣的祝氏大多慢慢遷徙了過來,慢慢開荒,才形成這麽大的產業,也是祖上有德,凡是遷來的祝氏也多有照拂,幫助立業。 莊口馳道中忽然傳來有人大聲鞭笞馬匹的聲音,馳道便是現代的高速公路,是可以一路跑馬車的,所以要修得平整寬敞。祝氏家大業大,所以去縣城的十幾裡路一直整修得相當不錯。
轉過彎來終於看清了來人,正是祝家大爺文廣駕著馬車疾馳而來,片刻便衝過莊口進士及第的牌匾,直衝到府前大院,勒住駑馬,大爺便跳下了馬車。大爺親自駕車急歸引得眾人紛紛側目,不知道是發生了什麽大事。
大爺跳下馬車,馬上有看門的小廝牽過馬匹,卸下裝具帶到側院去照料。大爺徑直入了裡院,三爺正往外走,見大哥行色匆匆突然回來忙問:“大哥怎麽突然回來了?”
“三弟速遣人去族學叫回四弟,為兄現在去見母親,你也速來,事情重大。”說完大爺便直入內院。
文斌不疑有他,照著大哥說的吩咐下去,自己也往內院走去。
原來是文廣在縣裡剛剛接到消息,北地邊鎮出征了。近來說要打仗的消息越來越多,官府邸報也是多有分說,朝堂之內各方大佬爭辯良久。當朝承平皇帝雖然號承平,卻不是一個像承平的人,在位十三年了,國家也算是小有積蓄,三十而立,有著大抱負,幾年前就想效仿祖宗開荒拓土,隻是國家承平日久,朝中大臣多不願輕易冒險。
皇帝想實現抱負也是阻力重重,這些年承平皇帝慢慢整肅朝堂,該致仕的致仕,該養老的養老,直白點就是同意出征的上位,不同意的回家,一時間也是官場風暴。正是前文所說,打仗不是小事,涉及太多,糧秣錢銀是基本,要預算打多久多少錢,要計劃軍隊抽調方案,要整訓軍隊戰力,要考校將官能力。承平年久,除了北部邊鎮軍隊見過血外,大多軍隊不說見血,隊列都站不平直。
邊鎮士卒也不能亂抽調,還有原本防區要守,幾百年來,為了節約開支,邊鎮本來兵力就一減再少,現在三邊一共就不到四十萬士卒守護萬裡長城。東北關東鎮上有七萬,正北大同鎮有十七萬,西北都護府有有十二萬,已經是防守的最基本配置了,至於地方軍隊卻是不足為道。抽調大事不可輕易啟動。這也導致很多溜須拍馬之徒上了高位,真正能籌劃前後的有才之士卻致仕回家。
這也間接說明了承平皇帝有些好大喜功。
UU看書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UU看書!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