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的嶽州城,滿目瘡痍,家家帶孝,其中有的祭奠死去的親人,有得則是為了殉國的太仆章曠。
嶽州一戰,整個嶽州可謂損失慘重,戰死的近兩萬青壯,這都需要朝廷撫恤,但王彥只剩六十萬兩白銀,卻已經捉襟見肘起來。
這時他要獎賞諸軍,而且勒克德渾並沒有退回武昌,而是在離嶽州三十裡外的洞庭湖與長江交匯之處下寨,接下來肯定還要進行一場大戰,這都需要錢糧的支援。
勒克德渾之所以願意從嶽州撤退,除了王彥已經打下華容,大軍即將援救嶽州之外,便是他擔心糧道和後路被劫。
嶽州原本封閉四門,只有滿大壯一部兩千多人遊走於外,並不能對清兵造成多大威脅,但王彥打下華容之後,幾萬明軍就騰出手來,完全可以和滿大壯配合,用戰船將人馬經長江運到清兵的後方,襲擾糧道,甚至切斷勒克德渾與武昌的聯系,所以他退兵三十裡,更在長江南岸築起簡易的炮台,防止明軍戰船,溜到他的後方。
其實清軍在湖廣連續幾次失敗之後,局勢已經偏向明軍,勒克德渾如果繼續猛攻嶽州,就屬於不智了。
他按著王彥的要求退軍三十裡,讓王彥從容渡過洞庭湖,雖然在氣勢上好像低了明軍一頭,但他如果不退,王彥也可以在其他地點上岸,反而會讓清兵無從防備。
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勒克德渾這一退,不僅可以使他的久戰之兵,得以喘息,進行休整,而且還可以化被動為主動,將騎兵的優勢重新發揮出來。
如果明軍要把他逼回武昌,那麽就需要放棄堅城,出來同他野戰,所以勒克德渾撤退,看似被迫,卻是最好的選擇,並非無奈之舉。
王彥也正是看透了以勒克德渾的才智,經過他一提醒,必然會選擇後撤,才寫下了那封戰書。
王彥之所以寫下戰書,急於渡湖,除了擔心嶽州被清兵攻破之外,便是因為他沒有錢了。
戰爭除了比拚軍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錢糧,甚至錢糧比軍隊還要重要。
歷史上,幾十萬大軍,因為錢糧斷絕,鳥作獸散的例子,不勝枚舉,王彥雖然接連打了幾場勝仗,但卻沒有什麽繳獲,他不可能僅僅靠著精神和民族大義,就讓七八萬人舍生忘死。
就他手中的六十萬兩白銀,如今只夠給戰死的士卒發放撫恤而已,他已經沒有銀子,支持與清兵哪怕再多打上一個月的時間,所以王彥急需一戰,就將勒克德渾趕回武昌,然後抓緊休整,籌集糧餉。
其實無論是王彥身邊的老卒,還是順軍改編的明軍,都是疲憊之軍,他們在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裡,連續經歷了一場場的大戰,心裡和生理上已經疲乏。
如果戰鬥繼續拖延下去,一旦清軍有生力軍加入,必然又會發生變化,所以無論如何,王彥都急需與勒克德渾一戰。
太仆章曠的死,讓王彥心中很是悲痛,但卻也給了明軍一個契機。
王彥一面寫下奏報和信件將最近諸多事務報往福京和長沙,一面又在嶽州城內舉行盛大的祭奠儀式,作祭文拜祭章曠。
七日後,滯留在華容的明軍,全部渡過洞庭湖,來到嶽州,奪回常德後的堵胤錫、高一功部,也趕來嶽州助戰。
八萬多明軍,全軍縞素,將章曠安葬在金鶚山,然後浩浩蕩蕩開往湖口而去。
午時,春日的陽光,照的人昏昏欲睡。
七萬清兵早以在營外,列好了陣型,準備與明軍決一死戰,平原上,綿延的清軍方陣,旌旗招展,刀槍林立,戰馬嘶鳴,殺氣漫天。
王彥派人再次送來戰書,約在今日決戰,與攻打堅城相比,勒克德渾自然求之不得。
他騎在戰馬上,抬頭看了一眼午時的太陽,不禁微微皺眉,心中不禁擔心王彥是否守信起來。
這時他忍不住拿起千裡鏡向前觀看,片刻後,幾股塵煙出現在他的視線之內,那是他派出去的哨騎,而在哨騎之後,一片身披縞素的明軍,隨之漫山遍野的出現。
清軍哨騎一路狂奔回來,向勒克德渾稟報,但不用他言,眾清兵都可以看見,數萬明軍,滾滾而來,仿佛給地面鋪上了一層白色的地毯。
勒克德渾見此,心中不禁激蕩起來,這將是自一片石之戰後,清軍投入精銳最多的一場大野戰。
王彥盡起嶽州之兵八萬眾,來到清兵之前,只見左邊是長江、洞庭湖,右邊是一座小山包,中央是平川曠野,是一片好戰場。
這時八萬明軍,與七萬清兵相迎,以火炮射住陣腳。
王彥身穿鎧甲,與巡撫堵胤錫站立在高大的樓車上,可以眺望整個戰場。
這時王彥先命哨騎四出,探查方圓二十裡之地,然後命旗牌官揮動令旗,命各部兵馬,按著營號,排列陣型。
半個時辰後,一員探馬從小山包後奔回,直入陣內,來到樓車下,翻身下馬,單膝行禮道:“啟稟國公爺,方圓二十裡,沒有清兵埋伏。”
王彥聞言,點了點頭,一揮身後披風,肅聲道:“再探,如有異動,立馬稟報。”
“諾~”哨騎一行禮, 便再次翻身上馬,一騎絕塵而去。
堵胤錫見此,微微一笑,“看來勒克德渾,是真想堂堂正正與國公一戰也。”
王彥看著遠處綿延的清軍方正,不禁一聲冷笑:“他和本督一樣,都拖不起。清軍在湖廣接連失利,消息如果傳到北京,多爾袞必然派遣一位久經戰征的親王,前來接替他指揮清兵作戰。今天這一戰,他有騎兵之利,他沒有不打的道理,而且這一戰,也是他最後的一次機會,他怕本督不與他一戰,所以應該不會使詐。”
堵胤錫聞語點點頭,“這一戰,國公有幾成把握?”
王彥聞語,看了曠野上,四萬多滿蒙騎兵,臉色有些沉重道:“戰場上瞬息萬變,卻不好說。
本督派遣哨騎四出,所求的乃是一個穩字,這一戰,本督同樣先求穩,再求勝也。” () 《崇禎十七年秋》僅代表作者話淒涼的觀點,如發現其內容有違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內容,請作刪除處理,的立場僅致力於提供健康綠色的閱讀平台。【】,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