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戰隋》第362章 崔孝仁
李風雲沉默不語。

 崔氏態度出乎預料,很顯然,崔氏已證據證明這場兵變確存在,並且對這場兵變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已了悲觀預測,畢竟齊王楊喃是嫡皇子,而聖主和改革派與整個中土保守勢力已勢成水火,再加上聖主和中樞因第一次東征大敗導致權威大損,如此局勢下,齊王楊喃與楊玄感聯手發動軍事政變,必將贏得整個中土保守勢力支持。

 聖主和改革派若想擊敗兵變者,難度相當大,需要時間也很長,而隨內戰延續,局勢對聖主和改革派肯定是越來越不利,大一統改革嚴重損害門閥士族利益所造成惡果將在這場兵變中得到最大程度爆發和釋放,最終就算聖主和改革派打贏了,也是一個兩敗俱傷結局。崔氏深陷其中,不死也要脫層皮,其利益損失之慘重完全可以預見。

 崔氏當然不甘“束手就縛”,當然要自拯救,當然要拿出各種對策,而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於是崔氏再一次目光投向了李風雲,試圖從李風雲這裡獲悉更多秘密。但形勢變化太快,一轉眼,李風雲就要轉戰中原了,甚至可能參加這場兵變,這說明什麽?這說明李風雲很可能一開始就是兵變謀劃者之一,去年西進中原名義上是劫掠通濟渠,實際上很可能是幫助齊王楊喃“逃”出東都,以便在兵變發動後能夠高舉起齊王這面“大旗”。由此推及,李風雲積極謀求與崔氏之間合作,就是居心叵測了,就是想在關鍵時刻崔氏“拉下水”,逼迫崔氏支持這場兵變,反對聖主和改革派,而以崔氏在山東貴族集團中崇高地位,一旦它確立了在這場兵變中所采取政治立場,必將對山東豪門乃至整個山東貴族集團產生難以估量甚至是決定性影響。

 當這種猜測突然湧入崔孝仁腦海後,崔孝仁些措手不及了,遂決意試探。此刻李百藥父子都在當面,雙方即便拔刀相向,也不會大打出手,安全上沒問題,再說以兩家榮辱與共關系,事情攤開來說更好,如果李風雲居心叵測,利用和陷害崔氏意圖,中止合作反而是一件好事。

 所以崔孝仁也不轉彎抹角,直奔主題,如果們繼續合作,要什麽條件?只要開出了條件,目也就暴露了,想瞞都瞞不住。

 李風雲目光轉向了崔九。崔孝仁如此直接,固然可以免去一些虛偽笑容和費神試探,節約彼此時間,但問題是,崔孝仁做主權力?能不能當場拍板?如果崔孝仁還是一個“傳筒”角色,那這次密談就可以結束了。

 崔九心領神會,猶豫了半天,終究做出肯定答覆。崔孝仁依舊平靜,既不羞惱,也不尷尬,反而微微一笑,拱手說,“十二娘子就在津口外。”言下之意,目前局勢下,十二娘子肯定不能以身犯險,而李風雲在眾目睽睽之下,也不能玩“失蹤”,所以這場密談還得繼續,如果當真崔孝仁不能決斷之事,那就隻去請示十二娘子了,但好在隻十幾裡水路,耽誤不了太長時間。

 李風雲再次望向崔九。這次崔九猶豫,崔孝仁已經說到這份上了,如果還是拿崔孝仁不當回事,認為崔孝仁做不了崔氏主,那就是崔九不對了。“臨行前明公一再囑咐過,此行以公子馬首是瞻。”

 李風雲微笑頷首,然後正色問,“對南北關系何預見?”

 崔孝仁愣了一下,疑惑不解。東都兵變和南北關系之間什麽聯系?

 “東都爆發了兵變,二次東征功虧一簣,對南北關系影響顯而易見。”李風雲不待崔孝仁回答,繼續說,“若這場兵變演變成了曠日持久內戰,對南北關系影響就更為巨大了。”

 崔孝仁點點頭,同意李風雲所說,並且敏銳意識到東都兵變不但會改變東都政局,還會改變南北關系,並影響到中外大勢,而東都政局動蕩給家族利益所帶來損失,與南北關系惡化給中土利益所帶來損失,兩者之間根本就可比性。這一瞬間,崔孝仁突然一種異樣感覺,感覺李風雲超越了自己,凌駕於自己之上,這讓平靜心緒不禁起了幾絲漣漪。

 李風雲從南北關系惡化說到南北戰爭,從南北戰爭爆發後,中土若想贏得這場戰爭勝利,所必需中土局勢和東都政局,說到了當前形勢。

 當前大一統改革背後所鬱積重重矛盾和衝突,第一次東征大敗所造成軍政兩界對立,新一輪皇統之爭加劇了中土各大政治集團分裂和對抗,等等眾多不利因素,匯聚到一起導致了東都兵變爆發,而這場兵變不論成敗與否,都將中土局勢和東都政局推向極為惡劣方向,也就是說,當南北戰爭爆發時,無論是中土局勢還是東都政局,都無法幫助中土人贏得南北戰爭,而中土人一旦被北虜人擊敗,其後果之嚴重,可想而知。

 “現在是否知某需要什麽?”李風雲詢問凝神沉思崔孝仁。

 崔孝仁已被李風雲這番分析和推演震撼了。怎麽形容?高屋建瓴、高瞻遠矚、精辟絕倫?似乎都不足以形容李風雲睿智。這就是差距,與李風雲之間差距,李風雲所看到,也看到了,但李風雲所想到,卻想到,這讓崔孝仁在震撼之余不免些沮喪和失落。

 實際上李百藥父子、崔九和徐世鼽都被李風雲這番分析和推演震驚了。徐世鼽太年輕了,閱歷限,對政治理解十分膚淺,突然聽到這番精辟言論,當然吃驚,只是收獲也很大,而李百藥父子和崔九就不一樣了,們都曾聽到過李風雲對南北戰爭預測,並且對這一預測持懷疑態度,但今天東都兵變即將成為事實,再在此基礎上聽到李風雲對東都政局過去、現在和將來精辟分析和推演,們不得不相信南北戰爭很快就要爆發預測,而更嚴重是,們對贏得這場戰爭信心已不複存在。

 東都兵變已不可阻止,而兵變爆發後,中土局勢和東都政局走向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失控,結果面對呼嘯而來南北戰爭,中土人當然無力應對。

 所以李風雲需要什麽,答案很簡單,需要兵變對中土所造成傷害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這樣兵變結束後,中土局勢和東都政局尚可控制,等到南北戰爭爆發,中土人尚可應對,即便贏不了戰爭,也要北虜入侵步伐堅決阻擋住,不讓五胡亂華悲劇在中土大地上重演。

 但條件太大,崔氏做不到,以崔氏之力根本就滿足不了李風雲需求

 “這不現實。”崔孝仁搖頭說,“這一切都是基於對未來分析和推演,而未來未必想像那般悲觀。”

 李風雲笑了,“那們就來談談現實。”

 現實是兵變肯定要爆發,兵變不論成功與否都將對中土造成傷害,而為了傷害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最好辦法就是參加這場兵變,想方設法控制這場兵變,為此,李風雲決定參加這場兵變,但以實力,根本控制不了這場兵變,所以,必須在兵變中加入另外一股力量,一股既不願與兵變者合作,卻又能威脅到聖主第三方力量。如此一來,關鍵時刻,這股第三方力量倒向,必將決定這場兵變勝負,也就是說,只要控制了這股第三方力量,也就等於控制了這場兵變,控制了這場兵變對中土傷害程度。

 崔孝仁豁然頓悟,“齊王?是說齊王要在東都戰場上做第三方力量,要乘火打劫,要從中牟利?”

 “們都是乘火打劫者。 ”李風雲笑,“某參加兵變,戡亂平叛,齊王坐山觀虎鬥,雖然大家乘火打劫方式不一樣,但最終目卻是一樣。”

 “齊王不會參加兵變?是否確切證據?”崔孝仁很冷靜,如此大事,必須確切證據,僅憑李風雲一個人空口說白毫無意義。

 “需要怎樣證據?”李風雲反問。

 “必須給崔氏一個信得過證據。”崔孝仁實實說,“否則某無法給所需要承諾。”

 李風雲想了片刻,轉目望向了李百藥,“既然來了,是否就順去一趟歷城?”

 “去歷城?”李百藥猶豫不決,雖然知李風雲與齊王之間肯定某種不為人知秘密,如果僅僅是李風雲個人要求,去一趟也無所謂,但現在此事不但關系到了崔氏,還關系到了一系列與兵變關政治運作,牽扯到了幾大勢力之間複雜利益糾葛,就不得不慎重了。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