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戰隋》第356章 敲山震虎了
三月底,聖主詔令送達齊魯地區,水師副總管周法尚當即松了一口氣。

 實際上周法尚雖然態度強硬,堅決不上岸,但張須陀逃離齊郡,確讓進退維谷,心存憂慮。水師上岸必然與齊王對抗,而不上岸則可能遭受聖主懲處,然而周法尚既握趕走齊王,又握掌控齊魯局勢發展,兩害相權取其輕,為了確保東征勝利,為了確保水師能在預定時間內渡海遠征,周法尚寧願承受聖主怒火,也不願一頭鑽進波詭雲譎政治泥沼裡自尋死路。

 聖主在詔令中態度很明確,一切為了東征,所以對隱藏在齊魯局勢背後政治衝突視而不見,對目前齊魯地區各方勢力之間明爭暗鬥充耳不聞,甚至對當前齊魯局勢日益惡化都熟視無睹,不予置評,更不要說指責某個軍政長官或者歸罪於某方勢力了。聖主解決辦法很簡單,既然局勢惡化了,剿賊難度增加了,那就增兵戡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去尋根究底,所深層次矛盾和危機統統掩蓋起來,壓製下去,等待東征勝利之後再予處置。

 既然一切為了東征,那麽周法尚對齊魯戡亂戰場采取保守策略就非常正確,不主動與齊王對抗以便最大程度阻止齊魯局勢進一步惡化,也是明智之舉。但是,聖主對齊魯局勢很關心,緊急從河北調兵進入齊魯戡亂更表明了迫切需要齊魯局勢穩定,所以水師暫時還不能撤離,最起碼在未來一個多月內還要繼續剿賊,還要在戡亂戰場上配合齊王楊喃以及即將到來討捕大使崔弘升。

 齊王楊喃和股肱部屬們也接到了這詔令。韋福嗣和李子雄擔心變成了現實,這次齊王“玩”大了,激怒了聖主,崔弘升到來必將給齊王帶來一系列麻煩,會直接阻礙甚至破壞齊王未來幾個月謀劃。

 不過事情尚挽救余地,因為崔弘升肯定不願與齊王發生正面衝突,南下步伐肯定非常慢,肯定要給齊王留出足夠“騰挪”時間,隻待齊王擊敗了反賊,穩定了齊魯局勢,也就沒必要進入齊魯了。

 崔弘升是什麽人?聖主那點小手段,小伎倆,豈能瞞得了?崔氏目前正深陷於新一輪皇統之爭而不可自拔,危機四伏,而齊王現在就如一頭憤怒野公牛,徹底瘋了,逮誰撞誰,看到崔氏直接危害到生死存亡政治對手,焉能放過?聖主崔弘升調到齊魯,說白了就是坐山觀虎鬥,就是激怒齊王,逼齊王打擊崔弘升,而崔弘升無奈之下,也隻奮起反擊,齊王“掀翻”在地。此事周法尚和張須陀都不敢做,避之唯恐不及,而崔弘升卻不得不做,不是死就是活,不打也得打。

 結果可想而知,崔弘升不到迫不得已,不會進入齊魯,而齊王為了確保自身利益,必須想方設法阻止崔弘升渡河南下,為此必須以最快速度擊敗反賊,穩定齊魯局勢,於是聖主目也就達到了,一個敲山震虎,就在齊魯“玩”得忘乎所以齊王震懾住了。

 李子雄聞訊,當即遣使約見李風雲,心情很急迫。

 最近與楊玄感取得了聯系,主動詢問邊疆局勢,主要是西北疆消息。楊玄感在回信中提供了一些高層機密,比如西疆形勢惡化,隴西局勢尤其緊張,西北軍最高統帥漁陽公元弘嗣因為性格、手段和策略原因,在過去一年裡不但未能在派系林立西北軍裡建立起足夠威望,反而激化了西北疆紛繁複雜矛盾,以致於西北軍內訌不斷,西北各方勢力衝突迭起,這直接危及到了中土在西北疆利益,嚴重打擊了中土國防和外交大戰略。

 如今西突厥射匱可汗已經擊敗西域鐵勒人,建牙帳於龜茲北部三彌山,阿爾泰以南所土地盡數收入囊中,西域大部分王國俯首稱臣,之前中土經略西域所成果基本喪失殆盡,而吐谷渾步薩缽可汗慕容伏允則乘機反攻西海,意圖收復故土,重建吐谷渾,若西北軍不能阻擋,則之前聖主西征所戰果將化為烏。

 元弘嗣處境艱難,外西突厥人和吐谷渾人左右夾擊,內隴右地方勢力之間爭鬥和西北軍內部傾扎,可謂內憂外困,舉步維艱,以聲望和能力已經對付不了這種危局,必然顧此失彼,節節敗退,甚至可能在內外兩個戰場上都一敗塗地。也就是說,元弘嗣現在焦頭爛額,根本就顧不上兵變事情了,能自己那一攤子事情搞定就不錯了。

 為此楊玄感在書信中頗為感歎,本來元弘嗣具備發動兵變最好條件,兵力,距離西京又近在咫尺,若其據關隴而下,則東都乃至中原盡在掌控之中,可惜時運不濟,被西疆那個大牢籠活活困住了,動彈不得,如今只能自力更生,畢竟眼前機會千載難逢,錯過了也就了,所以楊玄感還是決心殊死一搏,只是各種各樣困難太多,數不勝數,而能夠給楊玄感幫助人又太少,這讓楊玄感殫精竭慮之余,不免心力交瘁,一種孤立無援之感。好在李子雄復出了,進入了衛府,在東萊水師統領軍隊,並且也在積極謀劃兵變一事,這讓楊玄感看到了兵變成功希望,於是在書信中表達了與李子雄全面合作意向。

 合作重點就是皇統繼承人人選。現今東都政局太複雜,即便是保守勢力也被聖主所發動新一輪皇統之爭搞得四分五裂,而資格角逐皇統繼承權幾位皇子皇孫,因為各種各樣複雜原因,誰都眾望所歸聲望,誰也一呼百應實力,以致於楊玄感在選擇新皇帝人選時,茫然無措了

 新皇帝人選,是兵變最核心最重要一環,直接關系到了兵變成敗。目前趙王楊杲和燕王楊偵都跟隨聖主東征,不在考慮之列。留守西京代王楊侑是關隴本土貴族集團扶植對象,而關隴本土貴族集團與河洛貴族集團雖然都是中土最大保守勢力,但雙方一直以來都是針鋒相對政敵。如果河洛貴族集團發動軍事政變,關隴本土貴族集團從保守派整體利益考慮,未必會落井下石,背後捅刀子,但合作難度非常大,除非形勢明朗了,對河洛貴族集團利了,且雙方在利益分配上達成了一致,否則關隴本土貴族集團絕無可能參與政變,所以代王楊侑暫時也不在考慮之列。留守東京越王楊侗崔氏輔佐,山東貴族集團支持,而關隴人和山東人矛盾與生俱來不可調和,所以越王楊侗也不在考慮之列。

 最後就剩下了齊王楊喃。齊王楊喃在楊玄感、李子雄等人心目中,一直是最好皇統繼承人選,無論是身份、能力、資歷還是政治理念,都是最合適新皇帝人選,但一直以來齊王楊喃背後都是關隴本土貴族集團,若齊王上位,等於給關隴本土貴族集團做了“嫁衣”,這讓楊玄感等河洛人失去了將其推上皇位動力,最後更是一不做二不休,於脆配合聖主和改革派將其“打翻”在地,連皇統繼承權都給剝奪了。

 李子雄雖然與楊素、楊玄感關系密切,與弘農楊氏亦是政治盟友,但畢竟還是隴西李氏,政治利益還是側重於關隴本土貴族集團,所以對楊玄感等河洛人配合聖主和改革派“摧毀”齊王楊喃之舉非常不滿,再加上受齊王連累而“下台”,自身利益損失太大,更加重了雙方之間矛盾,加深了彼此間隔閡,所以在軍事政變這件事上,李子雄雖然很積極,甚至到了水師之後就秘密謀劃,但始終告之楊玄感等同盟者,原因就在如此,雙方之間信任度已經不夠了。

 還一個更重要原因是,李子雄傾向於高舉齊王楊喃這杆大旗,並政變所得政治利益歸於齊王楊喃,但這顯然得不到以楊玄感為首河洛人支持,而楊玄感等人堅決支持,李子雄一廂情願,剃頭挑子一頭熱,兵變成功可能性就非常小了,所以當齊王楊喃堅決拒絕之後,再加上李風雲一番分析和推演,李子雄基本上也就放棄了兵變想法。

 然而,放棄了,不代表楊玄感就放棄了,而楊玄感一旦發動軍事政變,做為同盟者,李子雄於情於理於利益都要為之響應,都要生死與共、榮辱與共,這就是李子雄獲悉楊玄感留鎮黎陽督辦東征糧草,李風雲預言得到驗證之後,主動聯系楊玄感原因所在。

 結果從楊玄感那裡得到了更多機密訊息,同時也進一步驗證了李風雲預言準確性,現在基本上相信了李風雲對未來幾個月中土局勢推演,也就是說,再過兩個多月,僅僅兩個多月後,兵變就要爆發了,然而,還做好準備,楊玄感也做好準備,齊王就更絲毫準備了,所以迫切要見到李風雲,具體商討未來對策。

 韋福嗣仿佛預感到了什麽,第一時間告之李子雄,與李風雲秘密會晤,必須兩個人一起,否則後果自負。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