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戰隋》第370章 要不得的固執
四月十七日凌晨,當李風雲將要抵達菏水之畔時,陳瑞從亢父城十萬火急送來消息,李安期來訪,要事相商,請李風雲接到報訊後,暫停腳步,途中相候。

 黎明前夕,李安期風塵仆仆而來,而讓李風雲吃驚是,在李安期背後看到了一張熟悉面孔,竟然是蒲山郡公李密。

 在李風雲記憶裡,李密直到楊玄感發動兵變前夕,才從關中西京趕到河北黎陽,也就是說從時間上推算,此刻李密應在西京,而不應該出現在這裡,更不應該出現在自己面前。然而,歷史前進軌跡還是因為李風雲出現產生了些微偏差,一些細節也發生了出人意料變化,比如齊王楊喃,比如黃台公崔弘升,如今又多出一個李密

 李風雲目無表情地看了李密一眼,而李密亦是不動聲色。

 李風雲李安期拉到了一邊,詢問事情來龍去脈。

 齊王對可能存在即將爆發東都兵變保持高度戒備,而韋福嗣、董純和李善衡為了不影響、不誤導齊王對局勢判斷,蓄意隱瞞了李風雲對兵變具體推演,這使得齊王始終保持了清醒頭腦,因為儲君位置致命誘惑而失去理智,但眼前可見危機還是讓齊王夙夜不眠,寢食難安。

 如果東都兵變者在起兵之初就旗幟高高舉起,死活都要拖下水,怎麽辦?只能未雨綢繆,自拯救,只能自拯救希望寄托在李風雲身上。然而,李風雲正在西進中原,齊王感覺李風雲距離越遠,就越容易失控,於是惶恐不安,心“尾隨追殺”,與李風雲保持在一個安全可控范圍內,但李風雲西進中原目是參加東都兵變,如果雙方距離“過近”,必會影響到李風雲謀劃,由此又會影響到齊王對整個未來局勢全面操控

 就在齊王焦慮不安、患得患失之際,李百藥父子“應邀”到了歷城,這讓齊王喜出望外。雖然到目前為止都證據證明李風雲與李百藥父子、與趙郡李氏之間存在密切關系,但隨局勢發展,之前籠罩在李風雲身上那層厚厚迷霧正在逐漸變薄,些東西已經依稀可見,至於真相如何,事實上全在當事人一念之間,都在激烈利益角逐之中。如果利可圖,認為估猜是真,那就是真,反之,如果無利可圖,認為推測都是假,那就是假。現在齊王強迫自己相信,李風雲就是趙郡李氏子弟,與李百藥父子之間密切關系,而李百藥父子及時出現,正是為雙方謀利而來。

 齊王對李百藥非常尊重,給予了超高規格接待,某種意義上就是“軟禁”,就是強行李百藥“綁架”在自己“船上”,以趙郡李氏未來利益挾持李風雲,逼迫李風雲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要兌現承諾,都要不惜一切代價阻止東都兵變者強行“綁架”自己,阻止們在兵變之初形勢尚不明朗情況下就自己徹底“拖下水”。

 與此同時,齊王對李子雄猜忌越來越深,不但與其保持謹慎距離,還三番兩次催促李子雄盡快返回東萊水師。

 現在齊王已擊敗李風雲,已擊敗齊魯和河北叛賊,收復了齊郡首府歷城,齊郡形勢正在迅速好轉當中,另外周法尚所率水師戰船也還遊戈在大河之上,封鎖大河南北之間通,所以李子雄在齊郡戰場上作用已經了,從東萊來,應該回水師去,完全沒必要繼續滯留在歷城。

 齊王“驅逐”態度鮮明,而李子雄也意離開。李子雄並李風雲警告放在心上,依舊打算回水師繼續自己策反大計,即便不能第一個發動兵變,也要在楊玄感發動兵變時候,給予其積極響應和力支援,做一個堅定同盟者。從其本人意願來說,雖然從不同渠傳來各種消息都證實,李風雲對兵變結果推演是可信,但內心卻難以接受,十分懷疑和排斥這一結果。未來終究是不可測,若自己始終掌控命運脈搏,那麽一切皆可能,所以並不死心,決意殊死一搏,於是在見到潛匿而來李密,接到楊玄感密信,確定楊玄感正在積極進行兵變謀劃和部署後,遂辭別齊王,日夜兼程返回東萊。

 李密秘密來到齊郡,不但代表楊玄感與李子雄約定聯手兵變等諸般事宜,還肩負遊說正在齊魯戰場上陷入困境中李風雲。而楊玄感之所以做出這一決定,正是來源於李子雄舉薦,李子雄在給楊玄感密信中信誓旦旦保證,李風雲已經被其說服,只要東都爆發兵變,李風雲必定會參加,必定會義無反顧殺向東都,如此一大助力,焉能不用?

 楊玄感當然對李風雲極大“興趣”,只是李風雲此人過於神秘,楊玄感始終未能查清真面目,而此次李子雄雖然極力舉薦,但對其身世亦是語焉不詳,如此一來楊玄感就不得不慎重了,恰好李密在去年通濟渠危機中與李風雲過深入接觸,於是楊玄感特意請出了遠在西京李密。而李密亦是義不容辭,急楊玄感之所急,沿大河水泛舟而下,一日千裡,先是到黎陽面見了楊玄感,接日夜兼程趕到歷城拜會了李子雄,然後馬不停蹄,直奔恆公瀆尋找李風雲。

 “李子雄……”李風雲眉頭緊皺,連連搖頭。那個老人太固執太自信了,自己雖然極力警告,努力勸說不要返回水師,但終究枉然,白費了一番力氣。

 “齊王已驅逐之意,建昌公若想繼續待下去也很困難。”李安期知李風雲擔心什麽,無奈歎息。

 從今日齊魯局勢來說,齊王已佔據優勢,羽翼日漸豐滿,這顯然不利於聖主,威脅到了東都政局,所以為遏製和削弱齊王,也為了確保水師能夠順利渡海遠征,來護兒和周法尚極可能快速果斷“拿下”李子雄,斬去齊王一條“胳膊”,徹底鏟除影響到水師遠征最大隱患。水師是來護兒和周法尚“地盤”,而來護兒和周法尚絕對忠誠於聖主,李子雄作為聖主政敵,在風雨欲來前夕返回水師,實為不智,自尋死路之嫌。

 “齊王所知限,真正要驅逐不是齊王,而是齊王身邊那些人。”李風雲冷笑,淡淡說了一句,點到即止

 韋福嗣、董純和李善衡為了最大程度保護齊王在政治上“安全”,防患於未然,當然急不可耐“趕走”李子雄,孰不知這正好“暗合”了原歷史軌跡。李風雲對兵變一點僥幸心理也就此灰飛煙滅。

 李子雄離開齊王回到水師後,肯定要被來護兒和周法尚找個借口“拿下”,而李子雄知楊玄感要發動兵變了,若被押送至聖主行宮,必然會被楊玄感所累,必死無疑,所以李子雄肯定要中途逃亡。歷史上李子雄確被來護兒“拿下”了,而李子雄也確成功逃脫了,但問題關鍵是,李子雄被抓,意味兵變謀劃可能已經暴露,這直接楊玄感逼上了絕路,逼得楊玄感不得不提起發動兵變。而提前發動兵變後果太嚴重了,不但兵變一方起事催促,準備不周,更嚴重是東征戰場上遠征軍尚未抵達平壤城下,聖主可以迅速撤回遠征軍,結束東征,然後在最短時間內調兵回京平叛,這就直接導致楊玄感充足時間攻打東都,而這正是兵變失敗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步走錯了,當然是步步皆錯,而李風雲僥幸就在於拯救楊玄感“第一步”,讓楊玄感能在預定七月也就是遠征軍預計抵達平壤城下時間發動兵變,繼而讓楊玄感獲得更多攻打東都時間,讓這場兵變能夠堅持更長時間。也唯如此,李風雲進入河北之後,方能贏得多時間立足和發展,反之,如果兵變就如歷史原軌跡一樣迅速敗亡,李風雲就算進入了河北也會被官軍圍追堵截,立足都困難更不要說發展了。

 然而,李風雲未能阻止李子雄“固執”走上歷史原軌跡,不出意外來護兒和周法尚很快就要“拿下”李子雄,而楊玄感不得不提前發動兵變。楊玄感催促起兵了,李風雲這邊也就更困難了,留給劫掠通濟渠時間更少,更難東都衛戍軍主力吸引南下,如此不但無法幫助楊玄感以最快速度兵臨東都,李風雲自己突破京畿天塹防線殺進東都難度也大大增加。而攻打東都時間本來就緊張,可以預見,當楊玄感和李風雲會師於東都城下時,聖主調回京師平叛大軍也近在咫尺了。

 “崔氏那邊可動靜?”李風雲轉移了題,“家大人可口訊?”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