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戰隋》第302章 給我挖坑?
李風雲再次搖手,語氣很不善,“某坦誠相告,某在推演之上確天賦,而且運氣好,屢屢言中,但某不懂八卦天象,亦無未卜先知本事,某只是一個普通人,某不是奇人異士,更不是神,所以某無法回答問題,不過某可以告訴一個事實,齊王謀反動機,卻無謀反實力,們如果始終目光放在齊王身上,不但會做出錯誤推演,亦會錯過一個千載難逢機遇

 李百藥皺眉不語。

 崔九想了片刻,拱手相請,“何解?”

 “關明年局勢分析和推演,們基點錯了,思路錯了,結論自然也就錯了。”李風雲說,“們依據錯誤結論,擬製了錯誤對策,結果可想而知,們不但無法在明年朝爭中獲利,反而會今年努力成果化為烏。”

 李風雲手指李百藥和崔九,以非常鄭重地口氣說,“們必須改變推演基點,必須改變推演思路,否則們會自食惡果,而某亦將中止與們一切聯系,絕不會因為們錯誤而付出慘重代價。”

 李風雲威脅讓崔九頓時湧出一股怒氣,給三分顏色還開染坊了,竟敢威脅?崔九忍不住就想厲聲呵斥,李百藥眼明手快,搶在前面開了口,“所謂基點是什麽?思路又是什麽?”

 李百藥在說同時,衝崔九連使眼色,示意稍安勿躁,先事情原委搞清楚了再說,畢竟此趟使命重要,而能否完成使命全在於李風雲配合,李風雲若拒絕,麻煩就大了,會影響到全盤布局。

 “們對明年形勢預測,都建立在齊王謀反這一假設上,而對明年朝爭樂觀推演,則基於二次東征勝利。”李風雲沒辦法,隻耐心細致解釋,“為此,們對策是,想方設法阻止齊王謀反,以促成二次東征勝利,但們想過,假如們假設是錯誤,齊王謀反,而是其人謀反,們措手不及,這麽辦?只要兵變發生了,不論兵變結果如何,都會直接影響到二次東征進行,二次東征肯定是功虧一簣,到了那一刻,們謀劃全部落空,束手無策,這麽辦?”

 “其人謀反?到底誰會謀反?除了齊王,誰謀反動機和實力?”崔九質疑,“東都政局已發生了巨大變化,齊王已成眾矢之,如果們不做防備,不先行下手,讓關隴人搶了先,讓某些居心叵測者推動齊王舉兵謀反,以達到摧毀齊王和累及山東人目,們就被動了,到了那一刻,們又如何應對?”

 李風雲忍無可忍了,衝崔九厲聲說,“此次崔氏在東都政局變化中雖然獲利,但同時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隨時都覆滅之危。在某看來,崔氏實際上不但獲利,反而掉進了聖主挖三個坑,而這三個坑一個比一個危險。”

 “若河北局勢不穩,永濟渠頻繁中斷,影響到了二次東征,家家主罪無可恕;若東都爆發兵變,家家主既要拯救東都,又要戍衛永濟渠,還要顧及河北局勢,另外聖主一旦從遠征戰場回師平叛,家家主還要給平叛大軍提供糧草武器,如此困局下,必然顧此失彼,只要任何一個環節做好,出了問題,家家主便頭顱難保。”

 “崔弘駿出任趙王府長史,崔賾出任越王府長史,崔氏再一次被拖進新一輪皇統之爭漩渦,以為是好事?”

 “齊王楊喃繼承權並被公開剝奪,齊王依舊登頂機會。如果齊王不能登頂,年幼趙王楊杲便是最希望繼承人,雖然趙王為聖主所寵,但皇統之戰,各方勢力無所不用其極,崔弘駿實際上就站在懸崖邊上,稍不慎便會墜落,而且還會連累整個崔氏。如果趙王楊杲亦被排除在繼承人之外,那麽就剩下元德太子三個兒子燕王楊偵、越王楊侗和代王楊侑,其中燕王楊偵背後是以元氏為首虜姓貴族,代王楊侑背後是以韋氏為首關隴人,而越王楊侗母親雖然同樣來自虜姓貴族,但燕王楊偵比大,比才華,倍受聖主恩寵,所以理所當然被虜姓貴族放棄了,哪料到聖主卻托付給了崔氏,這擺明了就是逼迫崔氏所力量都投到皇統之爭中。崔氏看似風光,實則正在被聖主一點一滴榨於全部血液。”

 “可以預見,在未來皇統之爭中,崔氏如果失敗,必定全軍覆沒,如此重創,即便是千年豪門也難以承受。教訓丨對們崔氏來說實際上已經很深刻了,當年一門兩妃何等榮耀,當年崔氏在皇統之爭中佔盡了天時地利,結果如何?秦王楊俊被毒死,秦王妃被賜死,河南王妃被廢,崔氏在皇統之爭中慘遭重創,影響至今。可惜們急性,好了傷疤忘了痛,其實們傷疤還好,痛疼依舊,只是沉浸在自編制夢幻中自陶醉,一旦夢醒,那就不是傷口上撒鹽痛上加痛,而是走向死亡。今日崔氏危機之重可謂空前,但悲哀是,們崔氏懵然不知,如果崔氏子弟都像一樣狂妄自大、自以為是,則亡族之期指日可待。”

 崔九面紅耳赤,勃然大怒,但忍住了。李風雲振聾發聵,給了當頭一棒。確確,崔氏表面風光,實則危機,而且還敗不起,正因為如此,十二娘子才再一次紆尊降貴,“求助”於李風雲。不論李風雲出身如何,李風雲都是一個叛賊,崔氏“落魄”到與賊親近,與賊為伍,與賊合作,本身就是一種悲哀,一種心無力卻又不得不垂死掙扎無助,一個不可遏止走向衰落不祥之兆。

 李百藥情緒低沉,兔死狐悲之感。崔氏正在沒落,李氏也在沒落,而且走在了崔氏前面,相比在中土政壇上翻雲覆雨、叱詫風雲、揮斥方遒先輩們,這一代子弟實在是羞愧難當。若放在過去,以崔氏、李氏子弟尊貴,掌控朝政輕而易舉,但今天呢?看看中樞和中央府署官員,多少山東豪門子弟?不要說掌控朝政了,連自己命運都難以掌控,比如李百藥自己,自中土統一以來,仕途就艱難坎坷,如今竟然“落魄”到在鷹揚府裡做個小小步兵校尉,這對趙郡李氏和李百藥來說,實在是一個莫大恥辱。

 先帝大一統改革,是倚仗新興貴族打擊舊豪門,聖主大一統改革,則是挑起新興貴族和舊豪門之間廝殺,然後同時打擊。依照這樣形勢走下去,等到中央集權製完善了,中央集權根基穩固了,大一統改革基本完成了,門閥士族政治也就徹底死亡了,而隨門閥士族政治一起死亡還豪門世家,還舊和新興大大小小貴族。所以,任由改革進行下去,豪門世家死路一條,為此,一部分激進勢力豁出去了,反正都是死,倒不如博一,與改革派殊死搏殺,一決死戰,而大部分保守勢力則在反對改革和維護自身利益之間搖擺不定,若反對改革利於自身利益,則反對改革,反之,則限度支持改革,總之,利益至上。而博陵崔氏和趙郡李氏就屬於這一群體,們政爭思路始終禁錮在“利益”牢籠裡,局限性非常大。

 “如果依照預測,計將何出?”李百藥開口問。

 L李風雲不假思索地說,“不要寄希望於二次東征,所力量都放在平定叛亂,拯救東都上,唯如此,才能牟取最大利益。”

 “如果預測是錯誤,東都並發生兵變,而是齊王在徐州舉兵叛亂呢?”崔九再次質疑,“如此嚴重後果,誰來承擔?”

 李風雲出離憤怒了,手指崔九,一個字一個字,冷森森地說,“或許不知誰要發動兵變,但身邊,崔氏,肯定人知,而且,某可以肯定地告訴,此次兵變,不但身份顯赫河北人參與其中,而且還是兵變謀劃者和策動者之一。”

 崔九張口結舌,李百藥目瞪口呆,兩人難以置信地望李風雲,幾乎不敢相信自己耳朵。

 “某甚至懷疑……”李風雲怒目而視,殺氣噴湧,“這次兵變背後推動者,就崔氏和李氏,而們受人愚弄,被人欺騙,跑來給某挖坑,試圖逼迫某攻打齊王,陷害齊王,以此來吸引東都注意力,混淆視聽,混亂局勢,以掩護這場兵變發動者,確保這場兵變成功。”

 “這場兵變真正目是篡國,唯篡國才能摧毀改革,才能讓豪門世家利益最大化,但若想成功篡國,就要擊敗聖主,就要擊殺齊王距離皇統最近人,而若想擊敗聖主,就必須控制河北,若想擊殺齊王,則必須利用某這鋒利刀,所以,某懷疑理據,某推測與事實不會太大出入。”

 李風雲這番驚世駭俗,給了崔九和李百藥以巨大衝擊,兩人呆坐良久,相視無語。如果李風雲真實無誤,兩人必須馬上返回家族予以求證,畢竟不論是們所知布局,還是李風雲所透露另一個布局,李風雲都是其中關鍵,默契配合,就無法獲得最大化利益。

 李風雲無意繼續,站了起來,冷聲說,“們低估了聖主,高估了自己,根本就想到,如果聖主在東征前夕,決定帶走趙王楊杲和燕王楊偵,卻讓距離皇統最遠兩個皇孫越王楊侗和代王楊侑分別留守兩京,並授予留守之大權,以最快速度,以最出人意料方式,推出新一輪皇統之爭,那麽聖主不但打了東都各方勢力一個措手不及,分化和分裂了東都保守勢力,激化關隴人和山東人之間矛盾,還成功遏製了齊王爭奪皇統衝動和。因為齊王即便謀反了,但東都、西京均留守親王,更多政治勢力會支持們,齊王孤立無援、孤掌難鳴,焉能不敗?既然明知敗無勝,齊王為何還要謀反?”

 李風雲憤然離去,對河北豪門背信棄義切齒痛恨。怪不得歷史上竇建德在其全盛時期匪夷所思敗給了李唐,這肯定與河北豪門背信棄義直接關系,而之後劉黑闥再舉義旗,再次失敗,也必然是河北豪門與李唐政治博弈犧牲。

 李風雲回到聯盟後,一邊火速南下徐州,一邊急遣信使趕赴彭城,秘密邀約韋福嗣。

 大業九年(公元u13年),正月初一。

 李風雲與韋福嗣秘密會晤於孤山。

 韋福嗣神情憔悴,臉色難看,顯然這些天夙夜難眠,見到李風雲後直言不諱地問,“東都變化,都知了?”

 李風雲微微頷首,“東征前夕,還會更大變化。”

 “齊王成了眾矢之。”韋福嗣望李風雲,眼裡露出深深戒備,“從山東人立場來說,若能在東征前夕解決齊王隱患,必將贏得聖主歡心

 李風雲說,皺了皺眉,問,“董純很快就要來了,是否會離開齊王,返回西京?”

 韋福嗣馬上聽出了這句弦外之音,當即正色說,“事情遠未到山窮水盡之地步,尚可挽救,們理由放棄。”

 李風雲神色微凝,十分嚴肅地問,“此當真?若西京相召,明公是否拒絕?”

 “某在不在齊王身邊,與們是否放棄齊王,任何關系。”

 李風雲冷笑,“某給一個警告,若返回西京,今年必死,而且死得很慘。”

 韋福嗣面無表情,嗤之以鼻,“因何而死?”

 “謀反。”

 韋福嗣笑了起來,揶揄,“能否告訴某,是齊王謀反,還是某舉兵作亂

 “聖主殺人,需要理由嗎?”李風雲反問。

 韋福嗣臉上笑容頓時凝滯,一瞬間腦海中做了無數推演,卻找到結果,於是很自然地聯想到了李風雲對未來局勢推演。

 在李風雲預測中,今年東都要爆發兵變,這場兵變導致二次東征功虧一簣,而這場兵變如果不是齊王發動,那必然是東都保守勢力策劃。以韋氏為首關隴本土貴族集團便是東都最為龐大保守勢力之一,當然,韋福嗣可以肯定,本集團不會發動兵變,所以假如李風雲預測是準確,那兵變一定是另外一個強大保守勢力發動。但大家都是保守勢力,都是聖主和改革派政敵,當平叛之後開始清算時,所保守勢力都是打擊對象,如此推算,做為關隴本土貴族集團鼎柱級人物韋福嗣,確受累而死可能。

 “如果留在齊王身邊,並平叛功,或許,能借此機會東山再起。”

 李風雲這句極具誘惑,讓韋福嗣怦然心動,是否賭一?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