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戰隋》第301章 誰敢謀反?
二次東征即將開始,這對李風雲來說並不算什麽秘密,李風雲現在迫切想知是,崔弘升命運是否改變?此次北上清河攻克侯城,加劇了永濟渠危機,是否助於拯救崔弘升?

 二次東征前提是國內局勢要穩定,大運河要暢通無阻,所以河北戡亂必須馬上見效。崔九說到這裡,面露得意之色,“河北戡亂不利,段達罪責重大,聖主一怒之下,免其官職,征召回京。聖主詔令,黃台公出任河北討捕大使,檢校左武衛將軍,代替段達戡亂河北。”

 李風雲驚喜不已,暗自雀躍。崔弘升還活,崔弘升死,崔弘升命運改變了,這再一次證明歷史還是改變可能,只是若想達到這一目標,不但要選擇好正確方向,還要采取正確方式方法,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將回歸原點,一切努力都是白費。

 “黃台公復出了?”李風雲笑,“好消息,這是今天聽到最好消息。

 “黃台公復出,與河北局勢日益惡化直接關系。”崔九望李風雲,語含雙關地說,“而侯城一戰,正是局勢惡化重要原因之一。”

 這是崔九代表博陵崔氏向李風雲鄭重表達了謝意,雖然表達得方式很含蓄很隱晦,但做為身份尊崇中土豪門,能向李風雲表示謝意實在是難能可貴,這除了們已經認同了李風雲豪門出身外,還李風雲在東征之前向崔氏發出警告,正是警告拯救了崔弘升,而侯城一戰實際上發揮作用限,不過是順勢而為而已。博陵崔氏欠了李風雲人情,而李風雲出自趙郡李氏,因此人情就大了,博陵崔氏口頭感謝根本不夠,可以預見,雙方之間合作必然會大大推進一步。

 李風雲看了一眼坐在旁邊沉默不語李百藥,見並無任何暗示,遂輕輕頷首,按照自己想法,適時提出了要求,“春天就要來了,大河一旦解凍,南下齊魯之策必受挫折。”

 李風雲希望河北局勢隨崔弘升復出後迅速好轉,從而迫使河北豪雄們不得不暫作迥避,攜手南下與齊魯義軍共擊張須陀。

 崔九與李百藥互相看看,前者撫須而笑,後者猶豫了一下,謹慎措辭,“擊敗張須陀當真如此重要?”

 李風雲神情微凝,當即意識到崔氏和李氏對未來局勢了樂觀預測,而導致這一結果原因肯定是東都方面出現了重大利好消息,聖主和中樞為了二次東征順利進行,為了確保河北局勢穩定,可能在政治上向崔氏做出了更多妥協和讓步,以謀求山東人更多支持。

 “某向詳細解釋過此策對聯盟發展壯大重要性。”李風雲望李百藥,非常嚴肅地說,“在博陵時候,應該與對方過這方面探討。”

 李風雲目光轉向了崔九。崔九點了點頭,示意崔氏知此策並確實過商討。

 “這一策略利於河北局勢穩定,利於二次東征進行,利於崔氏回報聖主恩寵,利於大河南北兩股義軍合作和發展,而山東義軍不斷壯大,又利於山東人在政治上牟取更大利益。”李風雲望李百藥和崔九,皺眉問,“如此利無弊計策,為何不能實施?們在擔心什麽?難清河崔氏向們施加了重壓,給了們阻礙?如果清河崔氏從中作梗,原因又是什麽?”

 面對李風雲質疑,面對李風雲咄咄逼人強勢,李百藥臉色些難看,而崔九倒是更了解李風雲一些,不以為意,微微一笑,說,“水師在平壤大敗之後,非但無過,反而功,水師統帥來護兒、周法尚和崔君肅都受到了聖主重賞,由此帶來不利影響太大了,們三人和水師因此承受了難以想象重壓。二次東征在即,水師要二次遠征,但這一次不能絲毫閃失,聖主敗不起,來護兒、周法尚和崔君肅更敗不起。”崔九目視李風雲,語氣漸漸凝重,“所以,為了二次東征勝利,不但河北局勢要穩定,齊魯局勢同樣要穩定,大運河暢通無阻更是重中之重。”

 李風雲面無表情,暗自冷笑。

 崔九這番,證實了李風雲猜測,東都政局出現了重大變化,聖主向山東人做出了重大讓步,做為山東政治集團核心力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和趙郡李氏,理所當然給聖主以巨大支持,如此一來,李風雲三路義軍聯手共擊張須陀之策就與這一新政治形勢背而馳,河北三大豪門於情於理都不會給李風雲以幫助了。

 “們對二次東征是抱樂觀態度,還是擔心齊王在聖主遠征期間發動兵變?”李風雲直言不諱地問。

 “二次東征確很樂觀,這是事實。”崔九揮了揮手,自信滿滿地說,“高句麗彈丸小國,這種戰爭它打不起,所以二次東征勝利唾手可得,當然了,也可能功虧一簣,而導致這一結果唯一可能性,就是國內政局突發劇變。”

 李風雲笑了起來,“們擔心齊王兵變?”

 “曾預測,二次東征功虧一簣,而原因便是人發動了兵變。”李百藥神色凝重地說,“當今天下,能力發動兵變者,且敢於發動兵變者,而且兵變成功握者,唯齊王。另外……”李百藥手指李風雲,“就是,與齊王合作,居心叵測,敢發誓,絕無利用和慫恿齊王背叛聖主之心?

 李風雲搖搖頭,非常失望,一時間失去了說興趣。雞同鴨講,還不如不講。

 與豪門世家之間合作,困難就在如此。豪門世家與生俱來心理優勢,任何情況下,不論實力是強還是弱,也不論是口含天憲皇帝還是一方霸主,它都要想方設法掌控主動權,想方設法榨取價值為所用,所謂合作都是不平等合作,它付出,都是為了貪婪無厭索取更多,它制定合作規則,都是霸王條款。

 一直以來李風雲都試圖利用自己“先知先覺”優勢來贏得合作,現在優勢得到了豪門承認,雙方手建立合作了,但豪門要掌控合作主動權,要榨取李風雲每一分價值,李風雲就是它手上棋子,而不是坐在它對面對弈者。

 李百藥看到李風雲不說,以為自己戳中了李風雲要害,不禁些得意,“曾說過,齊王與聖主執政理念背而馳,所以絕無可能繼承皇統,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幫助齊王發動兵變?明明知齊王戰勝不了聖主,奪取不了皇統,卻非要逆天而行,豈不是自尋死路?”

 “這樣做毫無意義。”崔九也勸,“聯合三路義軍攻打齊魯,無非是為齊王做嫁衣,但就算齊王控制了河南、齊魯和徐州,發動了兵變,亦無法贏得皇統。當年漢王楊諒乃北方霸主,控制了五十多個郡,十幾萬軍隊,實力比齊王強大數十倍,結果如何?當然了,父子相殘,兄弟鬩牆,關隴人自相殘殺,這對們山東人來說確是一件大快人心事,但想過,當年漢王楊諒敗亡之後,多少山東人為其陪葬?今日齊王若步漢王之後塵,又多少人山東人會死於非命?”

 李風雲些受不了了,李百藥和崔九說都是“大義”,實際上都是為了“私利”,貪婪無恥嘴臉令人作嘔。李風雲果斷舉手阻止,冷聲問,“能否告訴某,東都政局到底出了什麽重大變化?除了黃台公復出外,還什麽重大人事變動?”

 崔九和李百藥相視一笑,喜悅之色溢於言表。兩人不再隱瞞,崔弘駿出任趙王府長史、崔賾出任越王府長史,以及由此引發新一輪皇統之爭詳細告知。

 “很明顯,聖主以此昭告天下,皇統繼承將以‘立賢,為原則,皇子皇孫們都‘問鼎,之可能,而齊王自以為計‘逃離東都,之舉,則因此演變為自。”崔九喜形於色,語含嘲諷,“齊王本想以居外發展,來威脅聖主,謀奪皇統,哪料搬石頭砸自己腳,弄巧成拙,居外,是成功了,卻再無‘發展,之潛力,事實上已遭‘廢黜,,已被永久剝奪皇統繼承權。可以預見,韋氏很快就會拋棄,而關隴人更不會繼續支持一個根本就不可能繼承皇統‘廢黜,親王。”

 “齊王之所以得到以韋氏為首關隴人支持,就是因為依照立嫡、立長繼承原則,是唯一擁合法繼承權皇子。”李百藥撫須歎,“但聖主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一轉眼就顛覆了繼承原則,不費一兵一卒就解除了齊王威脅,分裂了齊王和以韋氏為首關隴人之間聯盟。現在齊王孤家寡人一個,不足為慮,韋氏等關隴人轉而支持代王楊侑,而趙王、燕王楊偵、越王楊侗也各支持勢力,東都隨即開始了新一輪皇統之爭。如此一來,聖主輕而易舉逆轉了自己在東都不利處境,重新掌控了朝堂上主動權,迫使東都各大勢力不得不在二次東征、兵製修改、賦稅調整等重大國策上做出妥協。”

 至此,崔氏和李氏對未來謀劃已經很清楚了。

 齊王不重要了,李風雲無論怎麽設計利用,都不可能得到所需要結果,相反,應該借助當前形勢,積極配合聖主,置齊王於死地,齊王對聖主威脅、對東都政局威脅、對二次東征威脅徹底鏟除。

 李風雲很吃驚,原本以為齊王楊喃居外發展,崔弘升復出,都是改變歷史一部分,雖然到目前為止,它們對歷史進程影響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但積少成多,厚積薄發,李風雲堅信到了某一時刻,歷史前進方向一定會被自己改變,然而,剛剛聽到消息,卻給了迎頭一棒,稍稍點偏差歷史再次回到了原軌跡上。

 聖主一招就破解了東都危局,齊王被“廢”了,雖然齊王還是尊貴親王,麾下還兩萬大軍,還被授予戡亂重任,還在徐州辛苦剿賊,但一個名義上嫡長皇子,實際上已喪失了皇統繼承權親王,權勢和潛力,與一個普普通通皇族成員何區別?任何區別,相反,處境非常危險,因為名義上還擁皇統繼承權,名義上還是距離皇帝寶座最近皇子,所以存在威脅到了聖主,威脅到了其皇統繼承人,所以必須死,就算不死,也得找個理由合法剝奪皇統繼承權,徹底廢黜,囚禁終生。

 今日齊王,與歷史上此刻還被關在東都牢籠裡齊王,多大區別?基本上區別,關在牢籠裡齊王雖然呼吸不到新鮮空氣,但無性命之憂,而今日齊王雖然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卻安全保障。

 李風雲情緒驟然惡劣。

 聖主這一招不但讓長期謀劃失去了實施可能,也破壞了短期謀劃。了齊王這杆“大旗”,李風雲在未來短短數年時間內,拿什麽去改變歷史?

 李風雲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強迫自己尋找齊王尚存價值。齊王還什麽價值?隻不死,只要不被政敵擊倒,那麽始終擁皇統繼承權,不論依照立嫡、立長還是立賢原則,也不論聖主是否公開還是隱晦地暗示齊王已失去皇統繼承資格,齊王都是律法所承認皇統第一繼承人,這就是齊王價值所在。

 皇統之爭是權力頂層博弈,是最高統治階層政治遊戲,中低等貴族基本上資格參與,至於平民百姓隻管溫飽,們與權力頂層政治博弈距離,就如們和天上星星距離一般遙不可及,所以齊王這杆“大旗”在豪門世家中確失去了吸引力,但對中低等貴族和平民百姓來說,其號召力依舊,任何減損。

 一定要保護齊王,保護好這杆“大旗”,以便最大程度地榨取齊王身上僅存價值。李風雲果斷做出決策,返回聯盟後第一件事就是趕赴徐州,這一次不但急於見到齊王,齊王恐怕也急於見到,而且不顧一切後果。齊王已危在旦夕了,還會顧忌什麽後果?

 崔九和李百藥敏銳地察覺到了李風雲情緒上變化,這是好事,這說明李風雲不得不順應形勢,只要李風雲在對待齊王態度上發生轉變,兩人便可完成此行使命。

 “從東都政局最新變化來看,如果們未能在聖主北上遼東之前鏟除齊王潛在威脅,那麽聖主為了防備東征期間國內政局發生劇烈動蕩,必然要對齊王采取一系列限制措施,這很可能會激怒齊王,最終導致父子反目。”崔九鄭重說,“二次東征勝利,對中土利,對山東人利,為此,們希望在明年三月前後完成這一目標。”

 李百藥隨後補充,“以實力,完成這一目標並不難。只要擊敗齊王,給了東都充足借口,齊王就不得不回京,如此則隱患盡除。”

 隱患盡除?李風雲笑了起來。如果不知歷史軌跡,或許也會被表象所迷惑,也會像聖主和中樞重臣們、像李百藥和崔九一樣,認定齊王才動機和實力發動兵變,但幸運是,知歷史,知誰才是真正隱患,誰才是真正兵變發動者。

 “們知某對明年局勢預測嗎?”李風雲問。

 “說兵變,二次東征功虧一簣。 ”李百藥回,“但現在,預測基礎改變了,東都政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必須重新推演,而推演結果肯定不一樣。”

 “正因為齊王‘逃離,東都,居外發展,再加上存在,所以才了兵變可能。”崔九毫不客氣地直指要害,“現在局勢變了,齊王支持者一夜間四散而走,兵變成功可能性還多大?而且也曾預測,說這場兵變會以失敗而告終,也就是說,目是父子相殘,是給關隴人以重創,從而給山東人創造更多機會,但現在山東人已經在朝堂上贏得了初步勝利,只要二次東征大捷,們便能乘勝出擊,擴大勝果,所以不需要動用暴力手段了,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事不能於,兵變不但會傷害國祚,同樣也會傷害們自己。”

 李風雲搖搖手,“某預測是,東都會爆發兵變,但發動兵變者不是齊王,而某亦不是兵變參與者。”

 崔九和李百藥面面相覷,目露驚訝之色。

 李百藥忍不住了,急切問,“誰會發動兵變?誰敢謀反?”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