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戰隋》第248章 危言聳聽
當然,李風雲做出這樣推論,是建立在聖主發動第二次東征,並且東都激進勢力會舉兵篡國基礎上,而韋福嗣對“基礎”將信將疑,畢竟李風雲目性很明顯,要與齊王合作,這就引出另外一個重要問題,李風雲造反目是什麽?將何去何從?李風雲是山東人,背後強大山東勢力支持,這一點毋庸置疑了。山東人目標是在政治上東山再起,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山東人隻兩條路,一條是擊敗關隴人掌控朝政,一條則是推翻楊氏國祚,重建以山東人為統治核心新王朝。

 由此推測,李風雲造反目無非兩個,一個是以自身為武器,幫助山東人打擊關隴人,一個則是以推翻楊氏國祚為目標,建立新王朝。很顯然,第二個目標難度太大,目前看不到任何希望,所以李風雲造反目肯定是第一個目標,也就是創造機會打擊關隴人。而以李風雲所說,眼前就這樣一個機會,東都激進勢力要利用聖主發動第二次東征、東都政局動蕩和國內外局勢日益惡化利時機,舉兵篡國。東都激進勢力基本上都是關隴人,若李風雲能幫助齊王成功擊敗這些篡國者,那麽就等於重創了關隴人,而李風雲則能利用機會搖身一變,華麗轉身,由罪大惡極反賊變成救國英雄。

 韋福嗣雖然才接觸李風雲兩次,但對其才智謀略卻越來越佩服,覺得人天賦異稟,是個奇才,假以時日成就不可限量。姑且不論李風雲推演是否真實,也不論對未來預測是否正確,僅以其對東都政局深刻認識和了解,並據此做出利益最大化謀劃,就足以⊥人歎為觀止了。最起碼,韋福嗣現在就已經被李風雲構思近期和長遠謀劃所吸引,漸漸感覺自己即將被其說服了。

 “如果依照對未來預測,以及據此所做出謀劃,齊王能否擊殺篡國叛逆?”韋福嗣不動聲色地問。

 李風雲給予了肯定答覆。

 “接下來呢?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麽?”韋福嗣意猶未盡地問。

 “第三次東征。”

 韋福嗣愣了一下,李風雲答案出乎預料。還第三次東征?聖主和中樞莫非瘋了?第一次東征失敗,第二次東征無功而返,而兩次東征不但激化了國內矛盾,惡化了國內局勢,甚至還爆發了一次兵變,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政治風暴,如此惡劣情況下,聖主還要發動第三次東征?這怎麽可能?不要說國力難以支撐,就是政治上和軍事上也不再具備東征條件了。

 韋福嗣笑了起來,連連搖頭,“絕無可能,這太荒謬了,完全經不起推敲

 李風雲也笑了,“明公,東征若能以摧枯拉朽之勢摧毀高句麗,必能彰顯中土國力,給北虜諸種以震懾,但如果連續兩次東征均以失利而告終,且國內叛亂迭起,局勢混亂,國力更遭重創,甚至就連北疆鎮戍軍數量都大量減少,試問,北虜是否蠢蠢欲動?突厥人野心是否會膨脹到極致,舉兵南下?”

 韋福嗣臉色頓時變了,神情僵滯,眼裡更是掠過一絲震驚。

 一年前位居中樞,當然知南北關系隨啟明可汗死去、始畢可汗繼位而急劇惡化。牙帳自從被持反隋立場、且野心勃勃激進突厥貴族持後,與東都關系更是每況日下。聖主和中樞之所以在西征吐谷渾之後,又匆匆開始東征高句麗,正是感受到了來自大漠北虜威脅,再加上隨改革加速國內矛盾日益激烈,於是毫不猶豫,傾盡國力發動對外戰爭,試圖以攻代守,以絕對武力威懾北虜,延緩南北戰爭爆發時間,給中央集權製建立贏得更多時間。

 韋福嗣注意力都在東都,倒是疏忽了大漠,經李風雲這麽一提醒,頓時意識到問題嚴重性。若兩次東征均以失利而告終,那麽南北戰爭不但被效延緩,反而被提前催發了。北虜不是一群善良羊,而是一群凶殘成性狼,這群狼對富裕中土始終虎視眈眈,如今看到中土水深火熱,豈會置若罔聞、視若無睹?如此大好良機,當然不能錯過,當然要南下入侵,乘火打劫,落井下石了。這是理所當然事,只要稍常識人都能想到。

 “如果北虜入侵,南北關系破裂,聖主應該衛府軍放在北疆鎮戍,固守長城,而不是繼續進行第三次東征。”韋福嗣依舊不能接受李風雲預測,隨即對其提出質疑,“高句麗彈丸小國,飽受戰爭蹂躪,國力不堪重負,短期內根本無法對邊疆形成威脅,聖主還什麽必要發動第三次東征?”

 “第三次東征打得不是高句麗,而是高句麗遠東盟友。”李風雲解釋,“高句麗遠東霸主地位遭中土重擊之後,已不複存在,再難駕馭遠東諸種奚、霄、契丹、黑水鞍羯和南北室韋,而突厥人必定乘虛而入,牙帳勢力迅速蔓延到遠東。遠東諸種選擇,唯與突厥人結盟以求生存。

 “南北關系破裂,突厥人要南下入侵,為確保抓住此次千載難逢機會,疆土延伸至長城以南,突厥人必定要做好萬全準備,傾盡全力一戰。可以預見,突厥人極可能分三路南下,西路取靈武、朔方一線,威脅關中,以牽製西北鎮戍軍;東路則以遠東諸虜為主,從幽燕、遼西、遼東方向展開攻擊,以牽製幽燕、遼西、遼東鎮戍軍;中路則為主攻方向,以大漠北虜諸種為主力,由白、武要北原方向南下越過長城,進入代北。”

 “西北軍實力強勁,足以將北虜阻禦於賀蘭山下,而北疆諸路鎮戍軍主力參加了兩次東征,如果損失慘重,實力劇減,那麽可以想像,長城防線已難以堅守,更可怕是,北疆諸軍將陷入兩線作戰窘境,一旦全線崩潰,則代晉、幽燕乃至河北,盡數淪陷之危。”

 “聖主如果發動第三次東征,其目肯定不是為了摧毀高句麗,更不是為了維護自己和中樞權威和顏面,而是為即將到來南北大戰做準備,是為了震懾遠東諸虜,破壞們和突厥人盟約,讓們在南北大戰中保持中立,不敢入侵東北邊疆,如此一來北疆鎮戍軍便可避免兩線作戰困境,同時中土亦能在南北大戰中集中錢糧武器於代晉戰場,與北虜決一死戰。”

 李風雲侃侃而談,顯然對南北局勢非常熟悉,這使得韋福嗣想起了自己推測。

 李風雲十是中土部署在大漠秘兵,是中樞主掌國防和外交事務裴世矩親信手下,而李風雲之所以在東征之前被邊軍抓捕並被宇述下令押送至東都,很可能是因為掌握了北虜南侵之機密,遭到北虜追殺,不得已之下只能以“苦肉計”瞞天過海,試圖將機密送回東都。可惜,東都高層內奸,李風雲在返回東都過程中遭到多次追殺,安全抵達東都可能性微乎其微,於是李風雲在白馬大獄“金蟬脫殼”,造反去了。至於北虜南侵機密,從李風雲與裴世矩保持私密聯系來看,也早已送出,至於李風雲為何繼續待在叛亂者隊伍裡,其中玄機就不得而知了,但韋福嗣相信,終究弄明白一天。

 現在李風雲神秘身份是越來越跡可循了,正因為如此,所透露機密大都是真實可信,而對東都政局、對國內外局勢推演,也基本上是依據,而言辭中所含蓄隱晦表達出來對未來預測,實際上正是為齊王所設計一條獨具特色問鼎皇統之路。

 李風雲說完之後,韋福嗣沉思了很久,雖然依舊不能接受李風雲預測,不相信中土局勢會在短短時間內惡化到如此可怕地步,但也找不到可以直接推翻這些危言聳聽推測證據。李風雲推測依據,采用都是最壞和最為惡劣結果,可事實卻未必如此,比如東征未必會失敗,會接連發動三次,比如南北戰爭未必會馬上爆發,所以韋福嗣對中土未來依舊抱很大希望。

 “如果聖主發動了第三次東征,並且達到了所說威懾遠東諸虜作用,那麽南北戰爭還會在近期爆發嗎?”韋福嗣問。

 李風雲反問了一句,“如果阿史那咄吉世自坐上可汗位置開始,就和牙帳內激進貴族們傾盡全力準備這場戰爭,認為們會放棄嗎?”

 韋福嗣啞然無語。

 “聖主第三次東征肯定能達到目,但延緩不了南北戰爭爆發,相反,北虜擔心中土太強大,會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元氣,而事實也確如此,中土一旦個兩三年恢復時間,北虜也就失去了南侵最佳時機,所以北虜必然要加快戰爭步伐,必然要以最快速度南下攻擊中土。”

 韋福嗣望神情些激動李風雲,驀然靈光一閃,對李風雲造反目突然了新猜測,難,是為即將到來南北戰爭做準備?從目前李風雲所作所為來看,似乎並推翻聖主摧毀國祚想法,否則就不會主動與齊王合作,而是與東都激進勢力合作了。

 “想去北疆,想去抵禦北虜?”韋福嗣試探問了一句。

 “若們合作成功,待南北戰爭爆發,齊王北上禦敵,某願意為衝鋒陷陣,即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辭。”

 韋福嗣證實了自己猜測,但心裡任何喜悅,整個身心都被李風雲所描繪陷入深重危機中土未來陰暗畫面所填充,情緒低落而憂鬱。

 要冷靜下來,必須冷靜下來,不僅要為齊王設計未來,更要考慮自己未來,雖然李風雲所描繪未來都是虛構和杜撰,但誰敢說,那就不是中土未來?假如中土未來就是如此,那齊王又應該如何面對?自己又將如何謀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