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戰隋》第243章 心緒亂了
李風雲向韋福嗣透露了東征敗局已定兩個機密:段振遺策和中樞內奸

 之前靠這兩個機密成功“忽悠”了李密,現在如法炮製,又它們拿出來“忽悠”韋福嗣,效果同樣出奇得好。

 韋福嗣不知段振遺策,但知段振東征策略。韋福嗣在罪黜之前是內史舍人,參加了東征策略討論,對段振主張可謂一清二楚。以韋福嗣對段振性格了解,可以肯定段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上奏進諫機會,而以段振身份,在臨終前這份上奏份量肯定很重,段振絕無可能放過最後一次進諫機會,所以當李風雲說出段振遺策之後,韋福嗣馬上就相信了,機密絕對是真,李風雲根本不可能憑空杜撰出此等真實故事。

 至於中樞內奸,韋福嗣同樣相信,而且當李風雲說出機密時候,腦海中頓時便掠過一個熟悉身影。

 人與段振矛盾激烈,兩人同在兵部,水火不容,而聖主放在兵部,顯然是想製約段振,唯恐段振大權獨攬。在討論東征策略時候,兩人針鋒相對,爭論激烈,但因為人得到了聖主支持,段振落在了下風。為此段振怒不可遏,曾當很多中樞大臣面,指人鼻子破口大罵,甚至口不擇言,說陰險狡詐,通敵賣國之嫌。東征之前段振被變相“逐出”中樞決策層,估計與當時“口不擇言”關。兩人矛盾公開化了,聖主從維護中樞團結出發,當然要偏袒人,讓段振暫時離開中樞去前線領兵。

 韋福嗣與人是政敵,仇怨甚深。人在齊王“失德”一案中推波助瀾,在打倒韋福嗣過程中亦“大顯身手”,屢屢落井下石。

 先帝時代人所持政治立場頗為保守,聖主登基後“大氣候”變了,人遂搖身一變以改革者自居,為聖主搖旗呐喊、衝鋒陷陣,就此贏得了聖主信任。對於這種政治上“騎牆”投機者,東都權貴頗為不齒,對其印象惡劣。韋福嗣因為是人政敵,對其了解更多,知一些關人秘密,其中最為重要一個秘密是,人與禮部尚書楊玄感是政治盟友。楊玄感是東都保守勢力領袖之一,所以可以肯定,人政治立場是保守,之所以欺騙聖主,目不過是想進入中樞,為保守勢力做內應。

 韋福嗣也是保守勢力重要人物之一,清楚地知曉保守勢力對改革和東征態度。東都保守勢力迫於政治上重壓和利益上重大損失,決心摧毀改革,而現階段若能摧毀東征,則必能給聖主和改革派以致命一擊。而人現在主掌兵部,對東征機密了若指掌,如果通敵賣國,則東征必敗。所以韋福嗣相當握推定,如果中樞出內奸,人背叛皇帝,東征大業毀於一旦,十便是此人。

 韋福嗣既然相信李風雲所提供這兩個機密,當然要重新審視李風雲,不但要對其真實身份做出推演,還要重新界定李風雲在當前複雜局面中地位和份量。

 之前李密從這兩個機密中推演出了許多所需要東西,然後重新“定位”了李風雲,將其放在了與自己對等地位上,雙方之間合作隨即變得更誠意,而韋福嗣同樣經過了一番慎密推敲,但得出結論卻與李密結論迥然不同。

 韋福嗣像楊玄感那樣調查過李風雲,但與蘇威關系非常密切,可以肯定李風雲消息不是來自蘇威。同時也知李風雲與宇述之間某種不為人知秘密,所以首先懷疑李風雲消息來源於宇述,但李風雲隨即就申明了自己與宇述之間不死不休仇恨。

 韋福嗣隨即便目光轉向了中樞核心層中另外幾個重臣。首先排除了內史侍郎虞世基。虞世基是江左人,而李風雲肯定不是江左人,這一點毋庸置疑。然後就剩下黃門侍郎裴世矩和禦史大夫裴蘊。裴世矩和裴蘊均來自河東裴氏,其中裴蘊是江左遺臣,曾在統一大戰中“請為內應”,受到先帝賞識而得以重用,大業初年聖主考績選官,裴蘊和樊子蓋官聲最好,遂撥擢重用,後因主持第二次刮戶運動而贏得聖主信任,就此步入中樞核心,所以以裴蘊江左遺臣和堅定改革派身份,絕無可能與李風雲這樣反賊任何瓜葛。

 韋福嗣懷疑對象最後只剩下黃門侍郎裴世矩。

 裴世矩是山東高齊遺臣。高齊滅亡,裴世矩入仕北周。先帝受禪開國,裴世矩為其衝鋒陷陣,立下了汗馬功勞,為開國勳臣之一。開皇末年,裴世矩與長孫晟一起主持國防和外交事務,成功擊敗突厥人,穩定了西北疆域。聖主登基後,改革思路轉為激進,高潁、楊素、蘇威、裴世矩等先帝老臣轉眼便從改革派變成了保守派,雙方之間矛盾愈演愈烈。裴世矩不願意在改革一事上與聖主發生激烈衝突,同時又想保住自己權力,於是另辟蹊徑,獻上了經略西北大策略,以專心國防和外交事務,一門心思建設新國防和外交大戰略,來巧妙地回避因為改革加速而引發激烈政治鬥爭。

 在今日中樞核心決策層裡,蘇威因政治製衡而存在,裴世矩因南北關系而上位,宇述則是聖主在軍方代言人,唯虞世基和裴蘊才是堅定激進改革派,是聖主加快改革進程左膀右臂。很顯然,只要與南北關系牽連人和事,都與裴世矩千絲萬縷聯系。

 如果李風雲背後裴世矩影子,受裴世矩遙控,那裴世矩任由其造反目是什麽?韋福嗣認定,但凡與裴世矩關聯事,肯定與南北關系脫不了於系。

 就目前中外局勢而言,東征必須勝利才能威懾虎視眈眈大漠北虜,但東都很多人蓄意破壞東征,要以東征失敗來打擊聖主和改革派,所以從裴世矩立場來說,確可能在通濟渠設下一個“局”,以“局”來挑起東都各方勢力之間爭鬥,以此來混亂東都局勢,保障通濟渠暢通,保障東征勝利。唯如此,才能確保以其為核心所擬製新國防和外交大戰略順利實施。可以設想一下,假如東征失敗,北虜南下入侵,南北關系破裂,那麽足以證明裴世矩國防和外交大戰略失敗了,裴世矩必定要為此承擔責任黯然下台,這是裴世矩所不能接受,理所當然要竭盡全力、窮盡一切手段來保全自己政治利益。

 當然,韋福嗣也認定,李風雲造反背後玄機重重,其背後勢力肯定不止裴世矩一個,遠非推演這般簡單,但以裴世矩與山東人之間特殊淵源和密切關系來說,即便李風雲造反與裴世矩直接關系,裴世矩亦可能利用李風雲和背後山東人,為自己牟取政治利益,大家各取所需,各得其利。

 如果東征如李風雲所推演,已成必敗之局,那皇帝和改革派為了穩定東都政治局面,肯定要向保守勢力妥協,那麽齊王入主東宮機會就更大了,但李風雲為何非常肯定地說,齊王只要不改變執政理念,就絕無可能贏得皇統呢

 對韋福嗣來說,東征事是次要,齊王事才是頭等大事,所以稍加權衡後,還是追問了下去,“東征若敗,國內外局勢必然緊張,聖主和中樞腹背受敵,危機四伏,按理應以妥協來拯救危局,而冊立儲君顯然是聖主力挽頹勢最好辦法,但卻認定齊王無緣儲君,這是為甚?”

 李風雲神情嚴肅,望韋福嗣,一字一句地問,“如果聖主和中樞以妥協為手段,以皇統繼承人為條件,要挾們支持發動第二次東征,們是否接受?是否會支持發動第二次東征?”

 韋福嗣略感錯愣。

 第二次東征?再以舉國之力發動第二次東征?這太瘋狂了,失去理智之嫌,國力難以承受,不過聖主和改革派發動東征目就是要以軍事上勝利來贏得政治上絕對權威,然後以絕對權威來加快改革進程,如果第一次東征失敗,聖主和改革派權威大損,不得不向保守勢力妥協,那改革必定停滯甚至倒退,這是聖主和改革派絕對不能接受事,所以們確可能發動第二次東征,以第二次東征勝利來重建權威,來保住既改革成果,來繼續維持政治上優勢,堅持不懈地推進改革。

 但是,政治本質是欺詐,政治承諾都不可信,如果聖主和改革派妥協實質上是緩兵之計,二次東征勝利後,們自食其言,違背承諾,向保守勢力大打出手,要老帳新帳一起算,那保守勢力就完蛋了,齊王儲君夢也將徹底破碎。

 韋福嗣越推敲越覺得李風雲這句可信,心緒不禁些亂,遲遲不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