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戰隋》第228章 擊敗元文都
齊王楊喃質問很凌厲,充滿了憤怒和殺機,而負責庫藏太府卿元都也不示弱,據理力爭。

 責任保護齊王楊喃不受傷害,但無法控制齊王楊喃野心,所以不得不與韋氏結盟,同時又不得不想方設法遏製齊王楊喃實力增長,以免其野心變成現實,那後果就是一場失控災難。

 元都理由是,大河兩岸連續受災,河南上百萬災民逃進豫州求生,這已經是事實了,而之前河南地方官員不但不進行賑災救助,反而欺上罔下蓄意隱瞞受災真相,導致河南乃至通濟渠一線局勢急劇惡化,以致於現在陷入了通濟渠中斷之危機。穎汝貴族官僚在竭盡全力救助河南災民同時,也這一真相揭露於天下,這給了東都一記響亮耳光。東都失察之罪,中央亦失去民心之危,雖然皇帝和中樞東征歸來後肯定要嚴懲河南地方官員,但對於東都來說,當前必須亡羊補牢,必須幫助穎汝地區地方官府全力救助災民,以挽回失去民心,挽救中央損失權威和彌補東都造成過失。

 現在東都要穩定地方局勢了,要戡亂剿賊,傾盡全力支持,而之前東都受到河南地方官府蒙蔽,置災民生死於不顧,以致生靈塗炭。這是兩種截然相反態度,東都對災民置若罔聞,對以災民為主叛賊卻要斬盡殺絕,這將給河南人帶來何等劇烈衝擊?可以預見,東都和河南,關隴人和山東人之間矛盾必將空前激烈,戡亂剿賊前景極不樂觀,所以,剿賊只是戡亂手段之一,血腥殺戮並不能挽回民心,更不能穩定局勢,而若想戡亂成功,必須從安撫上下功夫,這需要齊王楊喃運用高超政治智慧和軍事謀略。

 因此,戡亂不需要調用兩萬大軍,國庫不會給也多余錢財給兩萬大軍提供剿賊用度。

 齊王楊喃好不容易等到一個千載難逢“施展抱負”機會,好不容易抓住機會“殺”出了東都大大小小政治勢力重重包圍,當然要竭盡全力,要麾下兩萬大軍都帶出去。再說了,大家都知,通濟渠戰場實際上就是一個陷阱,人要利用這場危機打倒齊王楊喃,而人迫於政治利益上需要不得不保護齊王楊喃,所以當初尚書都省遲遲拿不出戡亂決策。現在韋雲起以一場大敗揭露了通濟渠危機真相,逼得尚書都省不得不做出出兵戡亂之決策,齊王楊喃以破釜沉舟之決心毅然跳進陷阱,非要背水一戰,那麽若想取勝,當然首先要保證強悍實力,而兩萬軍隊就是實力保證。在這件事上齊王楊喃絕不妥協,帶五千人跳通濟渠陷阱,純粹是找死。

 元都在東都政界德高望重,勢力龐大,又是本朝第一財政大臣,權勢傾天,在尚書都省語權非常重。如今皇帝和眾多中樞重臣都不在,在尚書都省雖然不能做到一言九鼎,但敢於與其針鋒相對甚至強行壓製者,卻少之又

 之前,元都就堅決反對出兵戡亂,後來妥協了,支持韋雲起出京巡查通濟渠,目是希望韋雲起能迅速穩定通濟渠一線局勢,如此東都就主動了,形勢許可就讓齊王楊喃出京撈點戡亂功勞,形勢不許可,就堅決不讓齊王楊喃出京,維持原狀,也算保護了齊王楊喃,對上對下都好交代。

 然而,韋雲起以濟水大敗給了元都一個大巴掌,讓元都顏面盡失,怒不可遏,但沒辦法,形勢不由人,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同意出兵戡亂,只是這口惡氣豈能忍下?另外齊王楊喃到了通濟渠戰場,不論輸贏,通濟渠都可能中斷,而通濟渠中斷後果實在可怕,元都不得不“惡人”做到底,竭盡所能控制齊王楊喃野心,為此不惜犧牲齊王楊喃利益,以此來換取試圖利用這次機會打倒齊王楊喃政治勢力妥協,保證通濟渠始終暢通,保證東征戰場不會出問題,保證中土整體利益不受損害。

 元都義無反顧地斷絕了與韋氏政治結盟,“勇敢”地站在了齊王楊喃對立面,這使得東都政治局勢驟然複雜。以齊王楊喃為首政治集團雖然贏得了尚書都省出兵戡亂決策,但卻陷入了眾多政治勢力圍攻,齊王楊喃出京難度太大了,即便舍身赴死決心,奈何許許多多人出於各自利益需要,百般掣肘,導致想死都死不成。

 元都堅決態度就是“卡脖子”,事實上就是撕破臉了,但韋氏既然敢於公開打臉,當然對“反擊”所防備,豈能束手無策?

 尚書台民部副長官,民部侍郎韋津,留守東都,代理民部尚書職權。韋津拍案而起,針對元都說辭,拿出了一系列數據,最後得出結論,根據民部統計,現在國庫肯定充足錢糧支持兩萬大軍戡亂剿賊,但現在元都說國庫錢糧嚴重不足,那只能說明一件事,國庫內部出了問題,非常嚴重問題,不是虛報數據就是貪贓枉法,總之已經危及到了國祚安危,要查,立即查。

 尚書台六部,民部負責財政、國庫統計和支調,是財政管理機構;而做為中央直屬府署九寺之一太府寺,主掌國家金帛和谷物,是保管出納機構

 這兩者之間關系是,民部掌財物政令,太府掌倉儲出納。太府出納,必須根據民部下達書執行,而民部則憑太府寺申報,審核其開支實數,以此來實現兩者之間製約和監督。但這樣還不夠,兩者還可能狼狽為奸,沆瀣一氣,所以律法又特別做出了防范措施,一是特派禦史全程監督太府出納,二是特派大臣直接行使太府出納權,名義上是派出特使承擔具體事物,實際上就是公開侵奪太府本官之權。

 現在韋津公開向元都挑戰,韋氏與元氏正面對壘,參加尚書都省決策國事中樞大員們當然“興奮不已”,推波助瀾,落井下石,冷眼旁觀,就是“勸架”,結果很快拿出決策,依照律法,由禦史台派出禦史進行調查。

 既然禦史對太府庫藏展開調查,那就不是一天兩天事,這會嚴重影響到戡亂大計,所以尚書都省馬上又拿出了第二個決策,當前戡亂剿賊是頭等大事,要特事特辦,依照律法,特派大臣直接行使戡亂軍資出納權,並特派禦史全程監督太府對戡亂軍資出納。

 元都獨木難支,“兵敗如山倒”,雖然德高望重,權勢也大,但以韋氏為首關隴本土貴族集團聯手出擊威力太大了,再加上以禮部尚書楊玄感為首河洛貴族集團從中推波助瀾,以右候衛將軍鄭元壽為首山東貴族集團落井下石,而一部分持中立立場政治勢力又不敢輕易介入皇統之爭,只是冷眼旁觀,結果導致以元氏為首關隴虜姓貴族集團在尚書都省語權大大削弱。

 皇帝和中樞核心大臣去了遠東戰場,國事決策權也帶走了,尚書都省所擁決策權非常限,這種情況下,各政治集團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當然尋求妥協,而元都偏偏在戡亂這件事上被韋氏激怒,錯誤地選擇了鬥爭,結果可想而知,一敗塗地。

 乘病要命。元氏節節敗退,而韋氏則窮追猛打。第三個決策隨之出台,尚書都省議定,由民部排名末位副長官倉部侍郎杜行滿,出任特派大臣,到太府行使戡亂軍資出納權。任命侍禦史韋德裕為特派禦史,全程監督戡亂軍資出納。

 倉部侍郎杜行滿出自關中杜氏,而關中杜氏是關中第二大豪門,與關中韋氏利益一致,雖然兩家在局部利益上競爭,但在整體利益上絕對是生死相依、榮辱與共。

 韋德裕出自關中韋氏。韋雲起出京巡查通濟渠期間,代理禦史台事務便是這位資歷深厚侍禦史韋德裕。

 韋氏摧枯拉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與戡亂剿賊關軍、政、財大權完全控制。從齊王楊喃立場來說,這是好事,權力大了才能為所欲為,才能做自己想做事,才能確保戡亂剿賊勝利,才能從通濟渠戰場上殺出一條血路,但凡事利便弊,若齊王楊喃在大權在握情況下,陰溝裡翻船,那就徹底玩完,連翻本機會都。

 從東都諸多政治勢力立場來說,這同樣是好事,齊王楊喃和韋氏以此來向們妥協,在這段時間內,只要戡亂利益,其利益統統放棄,這等於給了們左右逢源機會,將來不論東都政治風向吹向哪一邊,們都能從中漁利。當然了,這是理想狀態,現實中根本不存在,若想漁利就必須做出選擇,而幸運是,齊王楊喃給了們充分觀察和考慮時間。

 齊王楊喃出京了,兩萬大軍日夜兼程趕赴通濟渠戰場。

 同一時間,東都奏章像雪片一般飛向遼東,飛行皇帝行宮,給盛夏遠東戰場送去了縷縷寒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