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戰隋》第233章 要殺1個人
確,危難時刻,崔弘升若想拯救自己,首先就要確保軍隊安全,不求功,但求無過,但在兵敗如山倒惡劣局面下,若想保全自己軍隊,難如登天。軍隊沒了,全軍覆沒了,隻身逃回,對為將者而言是奇恥大辱,必定會受到國法軍律嚴懲,輕則除名為民生不如死,重則梟首示眾以謝天下。

 十二娘子轉目望向崔九。崔弘升也望向了崔九,憂鬱眼神中掠過一絲期待。既然十二娘子不遠萬裡趕赴遼東尋找自己,且言之鑿鑿說要拯救自己,那李風雲在做出預測同時肯定也拿出了某些對策,只是李風雲遠在萬裡之外,根本不了解東征戰場,雖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但李風雲連旁觀者都算不上,所以拿出對策,實際上不是依據戰場現狀,而是依據窺探到天機。如果即將到來平壤一戰是個敗無勝死局,那麽打破死局唯一辦法也隻依靠神鬼莫測天機了。

 崔九神色躊躇,欲言又止,似乎信心不足,不知是李風雲給出對策讓將信將疑,還是擔心說出來會遭到崔弘升責叱。

 “平壤一戰,雖然攻敵不備是絕無可能了,但遠征軍依舊佔據絕對優勢。”崔弘升看到崔九猶疑難言,知敬畏自己,不敢胡亂說,於是出言試探,“若水師受阻於平壤城下,稍挫即退,實力並無太大損失,那遠征軍依舊可以實施水陸夾擊之策。到那時,高句麗人唯全線後撤,據城堅守,困守樊籠,如此則失去了迂回機動之可能,而遠征軍則佔據了主動,進可攻,退亦無憂。”

 “明公,水師那邊,自渡海之後,就徹底失控。”崔九小心翼翼地回,“水師如何作戰,榮國公(來護兒)一個人說了算,而榮國公對聖主忠心耿耿,言聽計從,若聖主命令其不惜代價攻克平壤,那麽平壤即便是刀山火海,榮國公亦會一往無前,舍身赴死。”

 “榮國公乃中土名將,即便聖主命令,亦不會逞匹夫之勇,更不會跳進陷阱自絕生機。”

 崔弘升雖然與來護兒隸屬不同貴族集團,是政治上對手,但對來護兒才能還是頗為敬佩。

 本朝兩代皇帝都對來護兒信任加,委以重任,尤其自聖主登基以來,來護兒更是成為聖主在軍方代言人,先後出任左驍衛大將軍,右驍衛大將軍,右翊衛大將軍,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來護兒乃江左貴族集團領軍人物,是聖主親信,另一方面則因為確本事,乃功勳累累中土名將,在軍方威名顯赫,德高望重。如此名將統領水師遠征高句麗,雖然也失敗可能,但這種可能性確不大,以來護兒幾十年戰鬥經驗,即便攻克不了平壤,也不至於全軍覆沒。只要來護兒水師保持了強勁戰鬥力,那麽平壤一戰即便打不贏,遠征軍安全撤離絕對不成問題。

 崔九猶豫了半天,終於還是鼓足勇氣說了出來,“明公,假如……”遲疑了一下,崔九又加重了語氣,“某是說,假如假如上面…”崔九豎起食指,虛指了天空幾下。

 崔弘升臉色驟然變了,眼神凌厲,如出鞘之劍,寒氣逼人。

 十二娘子瞪了崔九一眼,似乎對怯畏十分不滿,“大人,聖主身邊叛逆,而且還是參與決策,熟知所機密大叛逆。”

 “何憑證?”崔弘升猛地站了起來,厲聲喝叱,“若無憑證,胡亂猜忌,可是誅族大罪。”

 “兩個多月了,遠征軍還未攻克遼東城,這就是憑證。”十二娘子也站了起來,十分氣憤地說,“兒聽說,每到關鍵時刻,高句麗人就來投降,就來談判,這就是憑證。兒想問問大人,高句麗人對戰場態勢,對行宮一舉一動,為何掌握得如此準確?聖主傾盡國力而來,卻無以武力摧毀高句麗決心,隻想投機取巧,迫使高句麗無條件投降來贏得東征勝利,如此高度機密,高句麗人怎麽知?如果們不知,又哪來勇氣一次次投降卻又一次次反覆,玩弄聖主於股掌之間?一群蠻夷之寇,肆無忌憚玩弄中土聖主,如果倚仗,如果背後黑手,相信嗎?”

 崔弘升確不相信,對高句麗人反覆無常戲弄聖主和中樞也早懷疑,只是想到聖主身邊,中樞內部,竟然會叛徒,但仔細想來,這種匪夷所思事也不是可能。

 這些年隨改革步伐越來越快,東都內部矛盾和衝突已經到了爆發邊緣。如果東征大敗,皇帝和中樞權威盡喪,改革派試圖加快改革進程目就徹底失敗,而保守派會乘機“發難”,不遺余力地阻礙甚至破壞正在進行改革。改革一旦陷入停滯或者倒退,皇帝和中樞將在政治上陷入被動,不得不步步後退,而這種後退一旦演變為潰敗,皇帝和中樞必將在政治風暴中灰飛煙滅,如此一來,改革也就失敗了,保守派目也就達到了。

 崔弘升越想越是心驚肉跳,臉色越來越難看。李風雲之前預測都是正確,如果對接下來東征進程預測還是正確,中土遠征軍在佔據絕對優勢情況下還遭遇慘敗,全軍覆沒,那麽隻一個解釋,中樞內部出了叛徒,而且還是知最高機密叛徒,否則東征斷然不會出現如此匪夷所思結局。

 本來崔弘升面對困局就心無力,如果中樞內部當真出現了叛徒,崔弘升即便三頭六臂也休想力挽狂瀾了,那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戰鬥,連自保之力都。

 “水師那邊凶多吉少。”崔九看到崔弘升緩緩坐下,久久不語,知被猜測震驚了,就如當初也被李風雲預測嚇得瞠目結舌。如果事實當真如此,仗就沒得打了,心算無心,怎麽打都是輸,尤其水師那邊,本來實力上就優勢,又給高句麗人了解得一清二楚,就算來護兒、周法尚都是百戰之將,都是中土名帥,亦很難全身而退,除非們遵從統帥部命令,等待陸路大軍殺到平壤之後再展開攻擊,讓高句麗人詭計無法得逞,否則必墜陷阱。

 水師大敗,那麽陸路大軍優勢就不多了,而這剩下一點優勢,也被攻擊時間嚴重不足、糧草供應等諸多不利條件抵消了,隻後撤,而後撤先決條件是,必須牢牢控制住薩水通。

 崔弘升心裡一點僥幸被“內奸”震撼性猜測徹底摧毀,於是也就知如何拯救軍隊,如何拯救自己了,那就是想方設法從前線統帥部爭取到戍守薩水任務。

 難度非常大,與右翊衛大將軍於仲、左翊衛大將軍宇述、尚書右丞劉士龍都是政治上對手,與其統帥也不是“一路人”,其統帥中左驍衛大將軍荊元恆是江左人、右候衛大將軍衛升是河洛貴族、右翊衛將軍薛世雄是河東顯貴、右屯衛將軍辛世雄是隴西名將、右禦衛將軍張瑾是關中世家、右候衛將軍趙孝才是河西豪望,彼此之間都利益衝突,根本無法形成合力影響統帥部決策,所以崔弘升若想衝在大軍最前面倒不會人反對,但若留在大軍後面,為遠征軍看守退路,那就不行了。很顯然,留在後面人,肯定是前線統帥部最為信任人,而前線統帥部最信任人肯定不是崔弘升。

 崔弘升想了很久,終於忍不住問,“計將何出?”

 這一問,算是委婉告訴十二娘子和崔九,完全認同了李風雲預測,現在,迫切需要李風雲破局之策。

 崔九也不敢猶豫了,“明公要殺一個人。”

 “誰?”

 “誅殺乙支德。”

 崔弘升愣了一下,隨即怒火上湧,差點就想衝崔九吼上一嗓子。

 這也算對策?乙支德是高句麗第一權臣,是高句麗王高元師傅、輔弼大臣、第一宰執,高元以下就是乙支德。此人武於略,聲名龜赫,正是在努力下,高句麗人實現了世世代代夢想,高句麗國成為半島霸主,遠東第一強國。也正是因為高句麗在遠東崛起,影響到了中土國防戰略和邊疆安全,所以中土才向蠻夷小國發動了攻擊。對於皇帝和中樞來說,東征第一個要誅殺對象就是乙支德,其次才是高句麗王高元。此次遠程攻擊平壤,皇帝就給前線統帥部下了一密旨,若機會,必須緝拿或者誅殺乙支德。乙支德一死,高句麗人中流砥柱就倒了,人心就散了,軍心就亂了,攻克平壤易如反掌。

 乙支德對高句麗重要性,高元知,乙支德知,高句麗人都知,所以自中土遠征軍發動攻擊以來,雙方談判雖然進行了一輪又一輪,但乙支德始終不露面,不給中土人任何誅殺機會。 現在,崔九竟然獻策,誅殺乙支德,這不是難如登天,這根本就是不可能事。乙支德像個烏龜一樣縮腦殼躲在平壤,怎麽殺?

 當然,計策是好計,殺了乙支德,遠征軍不僅了攻克平壤希望,崔弘升也算建下了大功勞,退一步說,就算此次遠征軍未能攻克平壤,甚至在後撤途中遭到了高句麗人反攻而損失慘重,但崔弘升僅憑誅殺乙支德功勞,就能幸免於難。

 崔弘升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此策肯定不是出自崔九,而是來自李風雲,而李風雲是可以窺探到天機人,那麽由此推測,在遠征軍長途奔殺平壤過程中,乙支德可能會露面,可能會親自詐降、談判,以阻礙遠征軍推進速度,延誤遠征軍抵達平壤時間,從而給平壤調集主力擊敗中土水師、摧毀中土水陸夾擊之策贏得戰機。

 崔弘升沉默不語。崔九也不說。十二娘子忍不住補充了一句,“李風雲預測,到目前為止,尚無差錯,大人寧可信其,不可信其無,以免錯失自救之良機。”

 “善”崔弘升斷然說,“某就做一回急先鋒,看看能否尋到機會殺了乙支德。”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