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戰隋》第205章 李密決定留下來
李密回到自己帳篷裡,輾轉難眠。

 從今夜李風雲提供訊息裡,可以看出正在局勢向利於齊王楊喃方向發展,但就此推測李風雲背後就是齊王楊喃和以韋氏為首關隴本土貴族,似乎又過於簡單草率了。

 李密反覆思考後,對自己推測產生了懷疑。

 如果從自己立場出發,聽到李風雲那番後,理所當然會李風雲歸結為對手陣營中一員,但假如從齊王楊喃立場出發,那麽同樣一番,則可以得出不同結論,李風雲也可能是楊玄感人,因為李風雲在芒碭山舉旗就是由宋州豪望韓相國一手策劃,爾後李風雲不論是千裡躍進蒙山還是調頭攻打中原,目標都是針對以齊王楊喃為首政治勢力,事實也確如此,而這些事實歸結為齊王楊喃“苦肉計”似乎些勉強。

 李風雲肯定不是楊玄感人,如果也不是齊王楊喃人,那麽是誰人?追溯其經歷,之所以出現在白馬城,源自左翊衛大將軍宇述命令,是宇述下令將其從東北押解到東都,且其途中遭到了包括突厥人在內眾多身份不明者劫殺。楊玄感為此調查了很久,各種猜測,最後還是結論。難李風雲是宇述人?宇述是皇帝絕對親信,由此推測,李風雲也可能是皇帝人,但這怎麽解釋大張旗鼓地舉旗造反?

 最後還剩下一個可能,那便是李風雲是山東人,李風雲背後是某個山東豪門或者某個山東政治勢力。

 今夜李風雲透露了兩個重要訊息可以佐證這一推測。一個訊息是認為中土危機源自北虜威脅,外患大於內憂,聯想到曾是北疆馬賊,遼東大盜,既熟悉大漠北虜,又了解中土邊陲,得出結論理所當然,由此倒是可以推斷出對外患之苦切膚之痛,即便不是北疆人也應該是一個長期生活在北疆人。還一個訊息便是支持以軍事政變手段更迭皇統,聯想到不計後果地舉旗造反和這次近乎瘋狂地攻打中原威脅京畿之舉,可以推斷出仇恨皇帝和中央,對現行國策極度不滿,也就是說反對變革和朝堂上改革勢力。如果李風雲是北疆人,且又堅決反對變革,那麽背後當然可能是山東貴族。

 山東貴族之所以支持皇帝改革是出於“東山再起”政治目,山東人不甘於被關隴人壓製,迫不得已情況下隻以支持“改革”為手段來贏得皇帝和改革勢力支持,向關隴人展開反攻,一旦山東人擊敗關隴人控制了朝政,必然會“背信棄義”反對改革,畢竟們也是改革受害者。而皇帝和改革派心知肚明,利用山東人這種“癡心妄想”,一邊支持山東人與關隴人打個死活,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貴族實力越弱,對改革就越利,而另一方面則毫不留情地繼續打擊、遏製和削弱山東人,比如這次東征就大河兩岸千千萬萬無辜生靈推進了死亡深淵,因此受累山東貴族官僚當真是打落牙齒和血吞,苦不堪言。這種被動局面下,山東人另辟蹊徑,以“終止改革”為手段來聯合關隴保守勢力,以更迭皇統來逆轉頹勢,不是可能。

 李密越想越是擔心。此行目不僅僅是幫助楊玄感確保通濟渠暢通,還要幫助楊玄感徹底擊敗齊王楊喃,讓徹底失去儲君候選人資格。

 楊玄感確以軍事政變來更迭皇統謀劃,但到目前為止,主要目標還是終止改革,推翻中央集權,而不是篡國。弘農楊氏房系分支很多,但唯先帝一房是皇族,唯皇族子孫才皇統繼承權,而老越國公楊素這一支若想做皇帝,那隻篡奪。當初先帝受禪於北周宇氏,而所謂禪讓,實際上就是篡奪,換一個好聽說法而已。

 楊玄感不是野心,也不是不想做皇帝,而是要一步步來,欲速則不達,一步登天是不可能,如果野心過早暴露,必成眾矢之,所以先要發動軍事政變更迭皇統,先要總揆朝政獨攬大權,等到擊敗了皇帝和改革勢力,穩定政局之後,再考慮做皇帝事。而要想總揆朝政獨攬大權,就必須找一個自己可以完全控制小皇帝。當年先帝奪取北周宇氏國祚,采取就是循序漸進、穩扎穩打辦法,楊玄感不過步其後塵,效仿一下而已。而要想新建一個自己中意小皇帝,就必須鏟除其不合心意皇統繼承人,所以距離儲君位置最近齊王楊喃首當其衝,成為楊玄感必須鏟除目標。

 當前局勢下,若想齊王楊喃誘到通濟渠戰場上,並給其以致命一擊,就必須控制李風雲和義軍聯盟。李密之前信心滿滿,以為憑借自己驚豔才華可以輕而易舉“俘獲”李風雲,哪料到李風雲比更“驚豔”,一出手就李密“俘獲”了,這讓李密信心大挫,而且感覺危機重重。

 李密思前想後,毅然決定留下來。

 沒辦法,現在身份暴露了,很被動,而籠罩在李風雲身上迷霧卻依舊濃密,關李風雲所訊息都確切證據予以佐證,都是推測,因此現在主動權都在李風雲手上。李密若想實現此行之目標,幫助楊玄感摧毀齊王楊喃,就必須逆轉被動局面,必須留下來與李風雲一邊妥協一邊合作,而更重要是,必須想方設法探查到李風雲秘密,找到確實證據來證明推測是正確,唯如此,才能拿出正確對策,才能實現自己目標,否則,兩眼一抹黑,連死都不知怎麽死。

 李密拿定主意後,伏案疾書,給禮部尚書楊玄感、叔父李丹和韓相國各寫了一份密信,交由親信衛士連夜送出。

 李風雲一宿未睡。送走李密後,馬上袁安、蕭逸和幾位尚滯留營中豪帥請到了帥帳,詳細告之自己與官方特使之間約定。還是那句,切切不可斷絕通濟渠,現在形勢不一樣了,接下來各路義軍要與梁郡境內官府、鷹揚府和地方鄉團宗團武裝形成“默契”,不要再去攻打城鎮塢堡、劫掠貴族富豪了,而是要全部力量放在劫掠通濟渠上。另外就是切切不可過度貪婪,不要竭澤而漁,要“細水長流”,要盡可能延長劫掠時間,同時密切關注東都和京畿衛戍軍動向,以確保自身之安全。

 李風雲這種“與虎謀皮”做法引起了豪帥們極大擔憂。

 “大總管,這可能是東都陰謀,是官府和鷹揚府設下陷阱。”霍小漢第一個提出了質疑。天上不會掉餡餅,官府更不會這樣懦弱,假如官僚們都這樣“好心腸”,又怎會拒不賑災,以致於餓殍遍野,天怒人怨?

 “東都肯定在調遣軍隊圍剿們,這是官府緩兵之計。”帥仁泰憂心忡忡地說,“雖然們無心斷絕通濟渠,但東都戡亂決心不容置疑。”

 李風雲猶豫了片刻,覺得必要向大家更為詳細和具體分析推衍一下東都政局,雖然之前類似闡述和分析已經很多了,比如齊王楊喃要利用這次機會再次衝擊儲君寶座緣由,但緣由背後所涉及到具體人和政治勢力,以及它們之間錯綜複雜矛盾衝突和利益關系,一直以來都說得很籠統,這使得大家猶如霧裡看花,總是看不真切,心裡難免憂懼不安,畢竟對手太過強大,不怕是假,任吹得天花亂墜,都改變不了實力懸殊這一事實。

 “東都現在三個重要人物決定了們在通濟渠戰場上命運。”

 李風雲頓時引起了大家重視,帳內即刻安靜下來。

 “禮部尚書楊玄感,太府卿元都和河南內史齊王楊喃。 ”

 李風雲由點到面、由淺到深、由簡單到複雜,詳盡分析當今東都政局中深層次矛盾,並由這些矛盾推衍出未來可能出現各種變化。一句,狂風暴雨即將來臨,目前通濟渠一線短暫寧靜給義軍贏得了寶貴發展時間,而了這段時間緩衝,義軍必能蓄積起足夠力量抵擋狂風暴雨侵襲。

 “齊王楊喃佔據了絕對優勢,們勝算微乎其微。”孟海公在李風雲說完之後,依舊信心不足,“雖然東都各種各樣勢力會掣肘齊王楊喃,但到了戰場上,還是靠實力說,而以們實力,根本與其正面決戰之可能

 “某當然不會與其正面決戰。”李風雲笑,“某只要齊王楊喃誘到通濟渠戰場,這一仗就再無懸念,們贏定了。”

 帳內眾人疑惑不解,齊齊望李風雲,而李風雲卻笑而不語,不作解釋。沒辦法解釋,李密就是秘密武器,而堅信李密會留下來,不相信自己在說出“支持齊王楊喃做皇帝”後,李密還信心掌控局勢。只要李密留下來,那麽以李密手上豐富“資源”,擊敗齊王楊喃易如反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