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戰隋》第883章 松漠牙旗
十一月初十,弱洛水北岸,松漠牙旗,饒樂城。

 遙輦巴林日夜兼程趕到牙旗,向步利設阿史那咄爾求救。

 阿史那咄爾聞訊,非常吃驚,完全出乎預料。安州大亂,阿會正和奚族五部聯盟自顧不暇、自身難保,哪裡還有能力攻打契丹?退一步說,就算安州沒有亂,但之前奚族和契丹已經打得兩敗俱傷,阿會正損兵折將,物資耗盡,短期內根本無力再度攻打契丹。

 當然,可能性還是有的,如果奚族得到了有力支持,比如中土,給它大量糧草武器,阿會正極有可能行險一搏,如此中土便可借刀殺人,以夷製夷,一方面挑起東胡諸種之間的廝殺,一方面打擊和削弱突厥汗國對東北的控制,一箭雙雕,一舉多得。

 想到這裡,阿史那咄爾頓時有了不祥預感。

 自安州突變,松山要隘封閉之後,松漠牙旗與牙帳、與磧東南牙旗的聯系就中斷了。霫族西南部是平地松林,西北部則是連綿大山(大興安嶺),直接隔斷了東北與大漠之間的聯系,所以由閃電原到鬼方,再出松山,這條道路是兩個牙旗之間的唯一通道。聯系斷絕後,阿史那咄爾當然著急,只是冬天到了,大雪紛飛,他也沒有更好辦法,只能依靠暗中部署在安州的密探艱難中轉,因此在過去近一個月的時間內,阿史那咄爾隻接到了哥哥阿史那咄捺的兩封密件。

 叱吉設在第一封密件中告訴自己的弟弟,中土叛軍殺進了安州,但因為不知道中土真正目的,擔心貿然出兵安州,會引發南北大戰,所以夾畢特勒阿史那思摩和俟利發史蜀胡悉聯袂出使中土,打探具體情況去了,而磧東南牙旗這邊非常謹慎,僅僅維持一定攻勢,以保持對安州的威脅,為此他特意警告自己的弟弟,高度警惕,並做好夾擊安州的準備。

 不久前叱吉設的第二封密件送到,牙帳對安州變局做出決策,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以向中土做出妥協,甚至可以放棄奚族,拱手讓出安州,但東北大局要維持穩定,契丹和霫族兩個別部不容有失。叱吉設為了確保弱洛水兩岸的安全,決定出兵安州,攻佔鬼方,控扼松山,以阻止中土進一步混亂東北局勢。為此叱吉設向自己的弟弟提出建議,利用契丹實力虧損的有利時機,威逼利誘,鞏固和加強突厥人對契丹的控制。

 步利設由此估計,在其看到叱吉設第二封密件的時候,磧東南牙旗的大軍應該已經殺進安州,並且攻佔了鬼方,完成了預期目標,因此他派人趕赴松山打探消息,但隻到今天為止,他也沒有得到回音,反而等來了遙輦部的壞消息。

 這個問題就嚴重了,奚族再次北上攻打契丹,並且殺到了少郎河,包圍了烏丹城,打了遙輦部一個措手不及,這說明什麽?說明距離松山最近的遙來部可能已經敗亡,落馬城可能已經失陷,奚族轉而集中力量攻打遙輦部,勢在必得。

 由此推及,安州戰局應已塵埃落定,叱吉設和磧東南牙旗大軍要麽沒有殺進安州,要麽在安州打了敗仗,總之叱吉設如果已經完成了出兵安州的預期目標,他就不可能支持或者縱容奚族再次攻打契丹,所以奚族再次攻打契丹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土人已經完全佔據安州,並乘勝北上攻擊,而投降中土的阿會正和奚族五部便成了中土橫掃弱洛水兩岸的急先鋒。

 當步利設把這一推斷說出來後,牙旗決策層的另外兩個重要官員,吐屯阿史那扎蘭和達乾阿史德特古爾,均是神情嚴峻,倍感棘手。

 步利設的推斷是否成立?如果成立,松漠牙旗如何應對?

 松漠牙旗建立時間較短,其建立緣由說起來還與中土有一定關系。十幾年前,突厥汗國分裂衰落,大漠牙帳對東胡諸種的控制力迅速下降,尤其契丹,因為與高句麗結盟,日益壯大,與奚族、霫族形成鼎立之勢,狂妄自大,野心勃勃,不但頻繁侵掠中土遼西,對衰落中的宗主突厥汗國亦是不屑一顧。聖主登基之初,漢王楊諒叛亂,北疆混亂,契丹與高句麗聯手侵掠遼西,韋雲起奉命巡邊,目標瞄準契丹,於是跑到突厥借兵。此刻突厥人正好要鞏固和加強對東胡諸種的控制,而中土要穩定邊陲,雙方各取所需,隨即一拍即合。突厥人出動兩萬余控弦,與韋雲起默契配合,以假道伐虢之計,打了契丹一個措手不及,重創契丹。

 兩強聯手,殺雞儆猴,東胡諸種當然害怕,畏之如虎,於是突厥人輕而易舉就加強了對東胡別部的控制,而尤其重要的是,突厥人乘機建立了松漠牙旗,把自己的軍隊派駐到東北。此舉意義重大,在東北之地建立牙旗,派駐軍隊,不僅加強了對東胡別部的控制,更在政治軍事上宣示了自己的主權,這等於告訴其他王國尤其是中土,東北是突厥汗國的疆土,東胡三族是突厥汗國的別部,都是有主之物,就不要再起覬覦之心了。

 所以九年前對契丹的那次打擊,看上去中土達到了目的,韋雲起也大出風頭,建下了功勳,但實際上便宜都給突厥人佔了,實打實的好處都讓突厥人不動聲色地收入囊中。中土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聖主當時的政治處境非常不好,內憂大於外患,韋雲起能以最小代價贏得最大利益,巧妙利用以夷製夷來緩解外患,穩定邊陲形勢,實屬不易,即便讓突厥人乘機大佔便宜,也是無可奈何。

 松漠牙旗建立之初,有上萬駐軍,耗費很大,雖然糧草輜重由東胡別部負責解決一部分,但關鍵是突厥控弦常年戍邊在外,遠離家園和部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東北局勢逐漸穩定之後,牙旗駐軍人數也就迅速下降,最少甚至只剩下三千余控弦,也就起一個威懾作用。啟民可汗辭世,始畢可汗繼位,牙帳權力鬥爭隨之激烈,激進主戰派佔居上風,這種局面下,持保守主和立場的阿史那咄捺和阿史那咄爾,就被哥哥始畢可汗“打發”到了遠離權力中樞的磧東南牙旗和松漠牙旗,而隨著這兩位權貴及他們支持者的到來,兩個牙旗的軍事力量也迅速得到加強,尤其松漠牙旗,突厥控弦的人數翻了一倍多,達到了六千余騎的規模,只是在牙帳所屬的眾多牙旗中,松漠牙旗卻是實力最弱的一個。

 牙旗駐軍多了,東胡別部的負擔就重了,就要定期上繳一定數量的牲畜草料等軍需物資,於是牙旗與別部之間的矛盾衝突隨之激烈。此刻奚族阿會正已經崛起,奚族五部聯盟背靠中土,實力強悍;同時契丹大賀咄羅也崛起了,契丹八部聯盟與高句麗攜手,實力亦很強勁。這兩大別部都要發展壯大,都雄心勃勃,都想掌控自己的命運,當然與牙旗愈行愈遠。恰好中土發動東征攻打高句麗,做為高句麗的盟友,契丹亦遭打擊,陷入孤立無援之窘境,這給了松漠牙旗和奚族出手打擊契丹之機會,一個要殺雞儆猴,加強對東胡別部的控制,一個要打擊和削弱契丹,壯大自己,於是雙方一拍即合,一個暗中支持,拉偏架,一個則傾盡全力攻打契丹。

 松漠牙旗如願以償,兩虎相爭兩敗俱傷,眼看控扼“兩虎”的目的就達到了,誰料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中土人突然殺出,一口吃掉了奚族,如今又北出松山,乘勝出擊,要吃掉契丹,直接把松漠牙旗推到了無路可退的絕境。

 “我們已無路可退。”吐屯阿史那扎蘭歎道,“如果我們消極防禦,堅守弱洛水北岸,任由中土聯合奚族重創契丹,不予救援,不兌現承諾,則契丹即便不亡,其殘余力量亦不會為我們所用。而弱洛水南岸廣袤土地一旦被中土所控制,大兵壓境,我們就被動了,牙旗實力有限,霫族諸部恐慌之下必然動搖,如若倒戈,則大事去矣,牙旗將失陷,牙帳將失去對東北別部的控制,大汗國的利益將遭受嚴重損失。”

 步利設阿史那咄爾二十多歲,正是熱血沸騰、血脈賁張的年紀,突如其來的重壓不但沒有讓他緊張和畏怯,反而鼓起了他無窮鬥志。

 “我們為什麽要退?敵人已經殺到弱洛水,已經危及到牙旗安全,我們的別部已陷入覆滅之危,驟然惡化的東北局勢已嚴重損害到我大汗國利益,我們怎麽能退?敵人氣勢洶洶、咄咄逼人,要把我們趕出東北,要從我們手裡奪走東北,我們又能往哪退?我們唯有一戰,我們唯有擊敗敵人,才能守住東北,才能在大漠援軍到來後,轉守為攻,奪回安州,重建奚族別部。”

 此言一出,牙旗決策也就形成了, 吐屯阿史那扎蘭和達乾阿史德特古爾都表示支持,但現在知己不知彼,不知道安州局勢的最新發展,不知道奚族控弦後面是否有大量中土軍隊,也不知道契丹遙來部的生死存亡,還有托紇臣水東部的出伏部和迭剌部是否對突變的局勢做出了應對,等等,總之牙旗雖然決心主動迎敵,但也不能倉促出戰,尚需做一些準備,打探一些消息,爭取對當前局勢有個全面的正確判斷,確保萬無一失。

 “如果我們的推斷是對的,叱吉設在安州戰場上打了敗仗,磧東南牙旗短期內已無法對安州形成威脅,安州已無腹背受敵之危,那麽中土就可以集中力量北上攻伐,中土和奚族聯合出兵攻打契丹就難以阻擋。”

 達乾阿史德特古爾做為牙旗的軍事參謀,馬上以現有訊息為基礎,對安州及弱洛水兩岸的局勢進行了一番詳盡的分析和推演,最後得出結論,“中土若想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攻擊目標,最好的辦法莫過於以最快速度擊敗我們。牙旗大敗,甚至全軍覆沒,必將給契丹和霫族以巨大震懾,諸種部落股戰而栗,紛紛投降,東北易主,中土隨即以最小代價完成征服。”

 步利設面如寒霜,殺機畢露。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