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唐小人物》第668章 壞消息
到了次日,徐天監來取馬去校場操練,見“照夜獅子馬”無精打采地立在馬槽前,他把肖馬夫叫來問道:“這是怎麽回事?”

 肖馬夫誠惶誠恐地回答:“這兩天關了城門,沒有新鮮的草料送進來,隻好用陳年的草料,寶馬可能因此吃壞了肚子。大人請看,昨天還拉了一夜的稀。”

 徐天監心急如焚,眼看著就要舉兵起事,沒有馬他怎麽帶兵打仗,更重要的是這匹馬是西域良種,日行千裡,他是準備將馬獻給譙王的。

 徐天監見狀恨恨地說:“還愣著作什麽,快去叫獸醫來。”

 肖馬夫亦步亦趨走上前道:“大人,如叫獸醫診治,恐怕也不是三五日就能治得好的。小人祖上曾在民間偶得一良方,專治馬拉稀,立竿見影。”

 “哦?”徐天監聞言精神一振道:“你有什麽辦法?若治好了此馬本大人有重賞。”

 肖馬夫笑著說:“城外有一處溫水潭,一年四季潭水不冷,潭邊生長著一種燈籠草,草質綿軟,馬吃了能除百疾。”

 “那我即刻命人多割點來。”徐天監正欲招呼跟隨的親兵傳話。

 “大人,聽小人把話說完。燈籠草只在潭水附近生長,借用的是潭水的溫度,一旦離了潭水馬上就會枯死。枯草是沒有任何效果的,必須將馬牽到那裡啃吃鮮草。”

 肖馬夫表面上雖然很平靜,但心裡面卻緊張的不得了。

 徐天監此時一心隻想著這匹“照夜獅子馬”,哪裡顧慮到其他,於是他對肖馬夫道:“你帶著出城的手令立即去,越快越好。”

 肖馬夫等的就是這句話,不禁心裡暗喜,剛要轉過身去牽馬。

 “等等。”徐天監手一擺手道:“我派兩個人保護你去。”

 肖馬夫當然明白,徐天監對自己還是有些不太放心,明為保護,實則監視。他唯恐露出了馬腳,連忙神色自若地點點頭。

 肖馬夫牽著馬來到城門口,崔文利正帶著一群兵士嚴密地搜查過往的行人。

 肖馬夫把出城手令交到崔文利手中,崔文利蹙著眉頭問道:“什麽事?”

 一名跟隨在肖馬夫身後的兵士附在崔文利的耳邊說了幾句,崔文利“哼”了一聲:“現在是多事之秋,徐都尉怎麽還有這種逸致,居然給馬治病。”

 他一雙鷹目緊緊地盯視著肖馬夫,朝那名兵士一揮手,對肖馬夫問道:“燈籠草能治馬疾,我好像從未聽說過,你是不是別有居心?”

 肖馬夫神色不變,淡淡地說:“這是民間的土偏方,您是貴人,哪裡會知道。要是大人覺得不妥,我去回復都尉大人,反正是都尉大人的愛馬。”

 崔文利疑心雖重,但徐天監畢竟是一方豪強,況且譙王這次舉兵多有倚重的地方。崔文利是聰明人,當然不好忤逆徐天監的意思。他冷笑一聲:“給我仔細地搜。”

 話聲剛落,兵士們已開始搜查肖馬夫的身上,連馬都細細看過一遍。崔文利見什麽東西也沒有發現,方才說:“快去快回,申時就得關城門。”

 肖馬夫點了點頭,接過韁繩朝城門外走去。

 走出一段路程後,肖馬夫暗窺跟隨的兩名兵士不留神,猛地躍上馬背,用手重重地擊在馬臀上,馬頓時如箭一般向前躥去。等兩名兵士發覺時,只剩下一縷塵煙。

 肖馬夫騎著馬徑奔廣安寺,來到寺中他找到姓張的來客,說明了來意。

 張姓之人訝然問道:“那封密信呢?”

 肖馬夫笑了笑,一指“照夜獅子馬”道:“在它的身上。”

 那人不明所以,走上前瞧了瞧說:“在哪裡?”

 肖馬夫又指著馬腹,對方恍然大悟,稱讚道:“果然好計!”

 ……

 “什麽?鄭廣暴死,徐天監舉兵前被擒……”

 崔文利從定州逃回來之後,把得到的壞消息一一講於了李重福,李重福聽罷,重重坐在了椅子上。

 過了好一會,李重福才喃喃自語道:“又是張寶兒,這難道是天意嗎?”

 當年,譙王李重福被韋皇后趕出長安,任均州刺史,他就一直夢想著有一天能再重返長安。可是他心中很清楚,只要韋皇后在位一天,他就別想回去。

 在李重福最失落的時候,有兩個人始終在寬慰著他。

 一個人是崔文利。

 還有一個便是張靈均。

 張靈均是一個奇人,沒有任何官爵,而是洛陽城中一個普通百姓。張靈均是認準了李重福了,從李重福離開長安的那一天起,就開始追隨他了。

 當初,張靈均勸李重福的話,時常響徹在李重福的耳邊:“天下人皆已背離韋氏,若譙王舉兵討伐,一定會有許多人呼應的。”

 這些年來,在崔文利與張靈均的輔佐之下,李重福暗中做了無數準備。無論是京城長安,還是各州縣,無論是朝廷官員,還是江湖異士,他網羅了許多人,財物兵器也積累了不少。這一切都在有條不紊按部就班的進行當中,可誰知,自從張寶兒似從天而降一般出現在了長安城之後,這一切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張寶兒似乎天生就是李重福的克星,他抽繭剝絲順藤摸瓜,使得譙王暗中隱藏的勢力一一浮出水面,而後一網打盡,僅僅數月時光,竟將譙王逼到了現在這般走投無路的地步。

 張靈均在一旁為李重福打氣道,“譙王萬萬莫要氣餒,最為逆賊韋氏所憎恨、連在國都居住都不被準許的是譙王殿下你,相信天下的人都期待殿下即位才對。如今形勢雖對我們不利,但也不應該放棄,在下認為,現在最好的途徑是舉兵進入洛陽,佔領此城。”

 張靈均的這一番話顯然是觸到了李重福的痛處。

 作為中宗李顯的兒子,李重福對是否造自己父親的反,最初還有些猶豫,但有一件事情讓李重福徹底下定了決心。

 李顯與韋皇后在長安城南郊祭舉行天大典,各州的的刺史都來到長安來參加典禮,卻獨獨沒有讓李重福來,這讓他覺得很委曲。祭天結束後,李顯下旨大赦天下,流放之人都得放還,這一次又是唯獨不準李重福回到長安。事後,李重福上表自陳,向李顯求情,說天下的蒼生百姓都沾染了陛下的雨露之恩,可是我作為陛下的兒子,為何就不能夠回到長安看您一眼呢?李重福說得很是淒慘,很是可憐,但是韋皇后絲毫沒有被打動,就是不允許他回來。甚至連他的表奏都被韋皇后壓了下來,根本就沒讓李顯看到。

 張靈均提議舉兵洛陽, 也是有深意的。洛陽有根深蒂固的反長安情結,太古時代,洛水之北的這座城是聖天子的國都,現在雖然被稱為大唐“東都”,但此地的住民都有歷史較長安悠久的自負情結。正由於國都地位被奪,因而反長安的情結愈強。長安決定的任何事情都與洛陽無關,絕不承認,張靈均作為土生土長的洛陽人,期待的自然也是這樣的感情。

 李重福看向了崔文利:“你怎麽看?”

 很多時候,李重福更看重崔文利的意見,畢竟他曾經是大唐的官員。

 崔文利對洛陽並不感興趣,倒是讚成在均州起兵,畢竟他們在均州已經經營多年,起事成功的可能性比洛陽要大的多,洛陽那裡根基實在太淺。

 崔文利還沒來得及說出自己的想法,張靈均的下一句話便讓他改變了主意。

 “我們在洛陽也做了一些布置,若是能奪取鎮守洛陽左右屯營的兵力,那洛陽就必然成為譙王的囊中之物。洛陽與均州同時舉兵,可以成為犄角之勢,從洛陽和均州同時進軍長安,勝算可就大的多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