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孺子春秋》第七百八十八章 早晚有1天,朕會打回去的
多謝默恭的打賞與支持,今日會兩更****************************************

韓國,躺在病榻上的韓王韓不信聽完王太子韓庚所念的呂荼《罪己詔》,久久沒有言語,只是一雙眼睛呆呆無神的看著殿內的梁柱。

前段時間韓不信被趙無恤設計,導致晉陽大敗,他自己也在那場戰爭中差點淹死,雖然帶著殘軍逃了出來,但因此卻受到了驚嚇,身體是一日不如一日,眼瞅著就要去地下見祖宗。

韓不信的手動了,他顫巍巍的,如同得了帕金森,韓庚見狀忙抓住他父親的手:“父親?”

韓不信感受到韓庚手中的力度和溫暖,人立馬精神一震,有了安全感,他氣喘籲籲教導道:“庚,庚兒,不,要學,要學齊王,齊王。”

趙國,城池之上,趙無恤手拿著呂荼的《罪己詔》,看著晉陽城外還未退去的汪洋恣肆,喟然長歎:”齊王天生胸襟,我趙無恤不如!“

秦國和苟延殘喘的楚國是較晚得到呂荼《罪己詔》消息的。

幕後繼續執政的趙夷聽完孫兒秦王所念完的呂荼《罪己詔》後,幽幽歎息:“夫子,你以前不是告訴我‘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嗎?”

“為何你總愛犯你告訴別人道理的錯誤呢?”

“夫子啊,你是個口是心非,自己也做不得你自己大道理的人啊!”

趙夷的喃喃自語,幽幽歎息,令他的孫子,大秦的秦王陷入了久久沉思當中。

楚昭王有熊軫兵敗,被齊軍打到巴地後,和秦軍聯盟,這才把齊軍,阻擋在了武當山之界。

楚國得到苟延殘喘,不過楚昭王卻是因此一病不起,不久便病死了,新立的大王是越姬和楚昭王之子,有熊章。

有熊章也就是歷史上的楚惠王。

有熊章看到呂荼的《罪己詔》是哈哈淒慘大笑:“齊賊,你利令智昏,以為是認錯就能解決事情了的嗎?”

“朕告訴你,不可能!”

“早晚有一天,朕會打回去的,會把楚國昔日丟掉的山河奪回來的”

“還有……母親”

有熊章每當想起自己的母親被呂荼給奪走,當了妾室,就忍不住的憤怒的臉色通紅。

蜀國,蜀國開明王五世,黃帝。他聽完巫覡翻譯出來的呂荼《罪己詔》後,是對著神樹嗚哇哇亂叫,接著命人開始祭祀,詛咒呂荼。

至於被秦人趕跑的西北的義渠,胡戎,羌人,還有被齊人,楚人,蜀人,碾壓南方的巴人,閩人,山蠻人,南越人,他們得到呂荼的《罪己詔》時,雖然已經是三年後的事情了,不過他們的震驚程度並不下於北方幾國。

像南越國的五大夫之首的文種,他看到這封《罪己詔》後,先是佯狂大笑,接著是涕泗橫流,他似乎看到了他以前的老主公,越王勾踐,在會稽山上發《罪己詔》時的情形。南越王,鹿郢,卻是眼睛筆直的看向北方,那目光似乎想要穿過武夷山,穿過叢叢原始森林,想要回到故土。

“父王,你等著,我大越國一定會打回去的!”

“文大夫,大軍準備的如何了?寡人這次一定要把閩人給滅種了!”

至於更南方的如生活在古雲南廣西廣東之地的百濮,他們則是更晚一些,不過當他們得知消息後,本來還打算向天子進貢以求天子的庇佑,但是經過一番酋長們爭吵後,最後改成了打算向齊國進貢,而進貢的東西和史書記載的差不多,是茶葉。

呂荼發完《罪己詔》後,很快振作起來,他知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

可能完成不了一統,但是他還是希望能給後人留下一個一統的好底子,所以他要休養生息,努力發展生產,健全國家制度。休養生息,休養首要做的就是,讓駐扎在各地近乎六十萬的軍士們解甲歸田,從中隻保留二十大營共十萬大軍的常規軍。

這些事都由各地的大夫還有將領來做,呂荼所需要的只是蓋上大王的印璽便足夠了。

生息,所謂生息就是繁衍,呂荼不想用漢初的“黃老學說”休養生息,因為這樣太慢。他用儒家有為學說,主動讓人民得到休養生息。譬如他借用越王勾踐的鼓勵人口生產政策,對多生育者,實行獎勵政策,不僅給他們糧食,豬狗,奴隸,還給土地。

政策執行下去,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呂荼不是節流之人,他想開源。他讓高柴去搜集他所有的自己的田產,並把自己的田產改為大莊園,準備搞單一大規模種養殖。

當年會稽山之戰,勾踐一把火燒了會稽山, 呂荼憤怒,讓伯牙在會稽山養豬,那是第一次大規模養殖的試點。

伯牙這些年來的呈報,說,會稽山的養豬規模,已經到達了年產數十萬頭,每年的所殺之豬,肉堆積如山,若是得不到大量食鹽的醃製,恐怕浪費不在少數。

對此,呂渠作太子坐城朝堂,也有批複,讓呂荼名下的鹽場大量提供鹽,運輸至會稽,以保證肉質不被損害,同時發信給東林學宮,大齊第一國廚,太和公,讓其和他的弟子們研究豬肉的保存以及吃法。

當然會稽山養豬場,不是呂荼名下僅有的養殖場,他名下還有東海漁場,大別山養雞場,燕山養馬場,古太湖珍珠養殖場等等。

至於種植園,更是多了,呂荼有三百裡桃園,六百裡河岸梨園,上好茶園萬畝,上好稻田麥田粟田.......千萬畝。

這些都是他私人財產,並不是屬於國家控制的,所產出都是進入呂荼內帑。

但用內帑的東西去鼓勵生息不符合呂荼所立下的國家政治制度,所以他不能取,他只能從國家所控制的土地山川河澤上下功夫,讓國家的產出來的東西用來獎勵。

這些事本來都是由各地的郡守或者邑令來做的,用不著他呂荼,可是這個時代的郡守和邑令,眼界太狹隘,發展生產起來,成效並不明顯,而且多是“應天承運”“看天吃飯”,很少有“儒家的主動作為”的。

所以呂荼要親自帶人去改。

當然他不可能幫助所有郡去改,他只是拿一地做示范,形成模范效應,然後,讓其他地區比葫蘆畫瓢。

與此,呂荼十年的上山下鄉開始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