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聽到盛文鬱這話,張世華卻是搖了搖頭問道:“盛公,漢末黃巾如何、唐末黃巢又如何?古有言:‘千乘之國,尚不可亡與一役。’更可況元蒙這樣擁地萬裡,帶甲百萬的大國呢?”
“如此大國,想要一役便將其鯨吞,實無異於癡人說夢!再說,劉元帥此次北伐,所依仗者,不過就是韓兀奴罕那一支身處河北之地的烏合孤軍。但這樣的一支孤軍,在元蒙韃子的重重包圍之下,無異於是無根浮萍,又怎麽可以拿來作為依仗呢?”
“所以,我反對元帥北伐,非是我膽小甚微,實是時機未到、不可為之啊!”
“這個……張將軍所言卻也有道理,那張將軍您以為我軍現如今應該怎麽做,才方為最好呢?”聽到張世華這樣一番話,隱隱有些讚同張世華所言的盛文鬱卻也不由對張世華問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
而張世華聽到盛文鬱這樣問,再看了盛文鬱一眼之後,卻也是朗聲說道:“現在最好的辦法且最為穩妥的辦法,那就是趁著元蒙朝廷新敗之際,重新奪回那些個屬於我們的地盤。”
“將這個整個淮泗之地,都牢牢的抓在我軍的手中。並在之後,盡快南下渡江,奪取江南膏腴之地。江南之地,乃是天下糧倉、賦稅重地,不但元大都要借漕運之力仰食於此,就連元蒙朝廷養兵所用之賦稅,亦要依仗江南供養。”
“若我軍能拿下江南,無異於佔據了元蒙朝廷的心腹,捏住了元蒙朝廷的喉嚨。那時我軍再以江南之糧稅,養我之精卒,到那時我軍方才是立於不敗之地了。”
“到時,縱哪怕我等不能北上實現驅逐韃虜、興複中華的偉業,也可借長江天險,與元蒙韃虜劃江而治、分庭抗禮。所以我實在是想不明白,劉元帥為何要放著如此寶地不取,而是要北上去啃那些沒有什麽油水的硬骨頭呢?”
然而聽到張世華說出這樣一番話,盛文鬱卻並沒有露出什麽驚為天人的表情,反而是露出了一副遇見知己的樣子,不過這種遇到知己的歡喜表情還沒維持多久,盛文鬱的臉龐就被落寞而籠罩。
“哎!”盛文鬱先是一聲長歎,而在長歎之後,盛文鬱看著張世華卻也不由無比落寞的搖頭道:“實不瞞將軍,將軍所言之計,其實我一早便向元帥提過。”
“畢竟我可是正兒八經的江南人,軍中又有誰會比我更加了解江南的富庶,也又有誰會比我更加想回到江南呢?可是,每當我向元帥大人提出南下江南的方案時,卻又都毫無意外的被元帥大人拒絕否定。”
“畢竟元帥大人是潁州人不說,咱們軍中的將官和士卒們,也大都是江北人士。‘人離鄉賤,故土難分’起兵聚義這種掉腦袋的事情,又有那個會願意拋家舍業,去哪千裡之外,人生地不熟的江南呢?”
說完這話,盛文鬱便也不由有聲一聲長歎。
而張世華聽到盛文鬱這樣的一番話,卻也不由跟著盛文鬱無奈的歎了口氣。
沒錯,盛文鬱說的沒錯,不願意去陌生的地方冒險,其實是所有農民軍都有的缺點。畢竟在交通極不發達古代,一個普通的農民百姓,他這一輩子所生活的圈子,不過也就是用腳走一天,方圓幾十裡罷了。
這就拿張世華他麾下的巡檢司士卒舉個例子吧,這些個巡檢司士卒,再沒有跟張世華起義之前,他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便就是那小小的太和xian城。所以對於這些人來講,這方圓幾十裡的小小土地,其實就是他們全部的世界。
故而在這些人的眼中什麽江南了、河北了,那簡直就像是後世的時候,站在地球說火星一般,都是他們做夢都沒有去過的地方。想一想,不久前就連張世華帶兵去緊挨著汝寧府的南陽府,張世華的麾下尚且出現了上百不願和張世華同去的逃卒,就更不要說讓這些人去千裡之外的江南了。
別的不說,單說張世華自己。其實就連張世華自己都清楚。如果他現在下令,要讓麾下的萬余士卒舍棄掉南陽府的地盤,和他去江南搶地盤。那估計還不等到江南,他麾下的那些個士卒就能跑掉一半。
就算是到了江南,逢年過節,在一思念家中的親人,估計還能再跑一半。畢竟在這些人想來,自己現在在故鄉發展的好好的,吃飽了撐的要去千裡之外人生地不熟的異鄉發展啊!
所以對於這一點,張世華自己也感到及其無奈。畢竟他手下的那些個士卒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又不是什麽傀儡寵物,張世華這個將軍也不可違背這些人的意願。因為沒有這些人,就自然也不會有張世華。
故而,在聽到盛文鬱這樣的一番訴苦之言之後,張世華也隻得是一聲長歎。
“既如此,末將也沒甚好辦法。畢竟士卒也是人,思鄉之情人皆有之。所以此次只能向上天祈求,願劉元帥的辦法一切順利安好了。”心中無奈之下,張世華便也知道對盛文鬱如此道。
而聽到張世華這般說,盛文鬱也隻得苦笑的對著張世華抱了抱拳,做了一個揖禮,並說道:“既如此,那我在此也只能祝張將軍您,一路順風了。”
“盛公保重,末將去也!”聽到盛文鬱這話,張世華抱拳回禮之後,便也翻身上馬,在盛文鬱的目送之下,向北方行去。
……
因為這一次張世華他們沒有了車馬糧隊的拖累,所以行軍速度比來時快了不少,故而在第二天的中午時分,張世華他們便也回到了上蔡城。
“末將等拜見將軍大人!”在上蔡城南方十裡之處,接到消息的趙九等人,也不由早早的便在此恭候迎接,並且在見到策馬回來的張世華之後,趙九等人便也不由帶著身後的諸將官們,這般對張世華拜道。
而張世華見此,在擺手讓趙九等人從地上起來之後,卻是騎在馬上,對著趙九他第一時間便吩咐道:“阿九及諸將們聽好,我命爾等回城之後,立即便著手準備拔營事務。”
“等到今天晚上,各營各部都務必要給我準備妥當。明日一早,咱們便返回南陽,都明白了嗎?”
“末將等遵命!”周圍諸將官們,雖然不知張世華為何這般著急,不過長期一來所養成的習慣,卻還是讓他們在第一時間便這般高聲領命道。
而張世華見此,在默默的點了點頭之後,便也不由帶著趙九及麾下的一眾將士們,再次返回了上蔡城。
……
夜晚戌時四刻,上蔡城,張世華臨時落腳的那處府衙之中。
“啟稟將軍大人,城中所有糧草都已然裝車,明日一早,便也就可以直接出發了。”腳不沾地的忙活了一下午之後,連飯都顧不上吃的趙子玉也不由找到張世華,並這般恭謹的對著張世華稟報道。
而張世華見此,先擺手讓趙子玉坐下之後,便也不由對趙子玉道:“子玉,這兩天辛苦你了。等咱們回到南陽之後,咱們便也可以著手準備世輝和你家妹子的婚事了,到那時候咱們便也真的是一家人了。”
聽到張世華這樣的話,遇事向來淡然的趙子玉,臉上卻也不由露出了一抹笑容,並在之後更是滿臉歡喜的對著張世華抱拳道:“能與將軍大人結親,實乃我家舍妹三生有幸也。”
而聽到趙子玉這樣的話,張世華本人在呵呵一笑之後,自也是面帶笑容的對趙子玉道:“子玉言重了,我那兄弟能娶到你那賢惠妹子為妻,是他的幸運才對。”
“所以子玉你且放心,弟妹嫁過來之後,我定會讓世輝好好帶她,決然不會讓弟妹受到半分委屈的。”
“既如此,下官便也代舍妹先行謝過將軍大人了。”聽到張世華這樣的一番話,趙子玉也不由這般滿臉感動的說道。
然而張世華見其如此,卻是故作不滿的擺手對其說道:“子玉,不是我說你,咱們即將都是一家人,你還謝來謝去的,這豈不顯得見外了嗎!”
但聽到張世華這樣的話,坐在凳子上趙子玉,反而是站起來對著張世華抱拳見禮道:“將軍此言差矣。聖人言:‘禮乃國之本。’又有言:‘天地君親師。’所以下官又怎麽可以因私親而廢公禮呢?”
聽到這樣的一番話,張世華卻也不由呵呵笑了一聲,並指著趙子玉說道:“你呀……”語氣中好像帶著幾分不以為然的樣子。不過說真的,在聽到趙子玉這樣的話之後,張世華的心中真的很開心。
……
翌日一早,上蔡城的西城門之外,數以萬計的人馬在張世華的一聲號令之下集結在了此處。
上萬的紅巾軍士卒、無比龐大的押糧隊伍,和那數以千計即將都要遷移到南陽府去居住的百姓,所組成的龐大隊列簡直一眼望不到邊際,足足十裡也是有的。
是的數以千計的上蔡百姓也都要和張世華一起走。畢竟在紅巾軍和元蒙朝廷雙方戰火不絕的蹂躪之下,上蔡重鎮早已殘破,短短半年來,差不多三萬上蔡百姓,就有近一半死於戰火。
這樣的殘酷,用家家戴孝、戶戶掛喪都不足以形容了。故而在這樣殘酷的環境之下,顯然也沒有任何百姓願意留在這裡。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短短的幾天時間,張世華和他麾下的南陽紅巾軍也的確給了這些在絕望中掙扎的百姓們很多的希望。比如,張世華他們沒有像佔領這裡的元蒙官兵那樣四處屠殺、縱兵為禍。
甚至不但沒有傷害這些百姓,在起初看到他們這些百姓受災的時候,張世華更是拿出了剛剛繳獲的大量糧草,救濟了這些個絕望之中掙扎的百姓。
沒錯,或許張世華現在做的這些事情叫咱們後世人來看,都是最天經地義的事情。
可是這樣天經地義的事情,要是放在幾百年前的中國,卻是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
畢竟在古代,就連所謂的仁義王師,也僅僅是在行軍途中不殺人不擾民罷了。所以張世華這樣的做法,在這個時候,的確為他在殘破的上蔡城和苦苦掙扎求活的百姓之中,聚集起了極高的威望。
也正因為有著這樣的威望,這些百姓們才會相信,張世華他們是真正的仁義之師,是上天派來拯救他們,給他們重新找一條活路的人。所以當張世華對這些百姓說出,要帶他們去遙遠的南陽府,並在那裡賜予他們田宅之後,百姓們也才願意和張世華去人生地不熟的南陽府,開始他們全新的生活。
而至於張世華為什麽要這樣做,其實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張世華的治下,真的是很缺人丁。
畢竟元蒙韃子入主中原、踏平南宋的時候,在南陽府所展開的屠殺真的是太狠了。據史書記載,元世祖至元八年,也就是大元朝廷一統天下後不久。南陽府,一府五州之地,境內十三處縣城,所有的丁口加起來竟然只有四千八百九十三口。
這是個什麽概念,這就相當於後世兩個市的龐大土地上,所有人的人加起來,卻僅僅只夠一個村莊。這樣殘酷的大屠殺,即便後來長達百年時間的休養生息,南陽府依舊是地廣人稀的嚴重。
別的不說,光看南陽府一府五州十三縣之地,所有的百姓加起來卻僅僅只有二十萬人口就能看的出,南陽府到底地廣人稀成了什麽樣子。
畢竟同是江北行省的蘄州路,不過只有五個縣城,卻是足足有著近四十萬人丁啊!
所以在這樣天差地別的巨大差距下,張世華又怎麽可能不會想方設法的來擴充治下的人丁。畢竟這個時代,“人多力量大”可是真正的真理。
故而當騎在高頭大馬上的張世華,轉身回望了身後那一眼望不到頭的隊伍之後,也便不由面帶喜色的拔劍高吼道:“所有人聽我號令,向前、開拔!”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