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薛氏兄弟二人,自書房中出來後,便向著後院踱了過去。【零↑九△小↓說△網】
薛允衍在平城的住處位於南門外的小墩嶺下,地方不及上京的大,前後只有三進,唯一的好處便是很清靜,能隔絕不少好奇窺探的視線。
兄弟兩人一前一後地走著,也不說話,穿過一道四四方方的院門,便來到了後院。
這院子十分空闊,隻種了幾棵樹,此際自是滿樹枯枝,枝上落著些雪,院中並沒有亭台假山之類的風雅物,西南角倒是挖了一座荷池,只是如今那池中也只有淤泥罷了。
看著園門上方的“沛雨”二字,薛允衡的長眉挑了挑。
不消說,薛允衍謹遵著廩丘薛氏的規矩,將平城的這座宅子也命名為沛雨園了。
兩個人沿著院中的遊廊緩步而行,曲廊之外,雪還在疏疏落落地下著,天空也是昏黃中帶著些許鉛灰,層雲累累壓在天邊,望去便有一種壓抑。
薛允衍舉首看了看天,漫聲道:“這雪怕是不會停了。”
薛允衡此時早便沒了方才的張揚,負手立於廊下,語聲冷寂:“這場雪一下,也不知江陽郡又要有多少人吃不上飯了。”
大陳旱情嚴重,糧食欠收,如今北方的糧食多要從南方運過去。可是,據他前幾日收到的消息,北方今年遭逢罕見的大雪,南北要道皆被大雪封住。薛允衡這是走得早,若再遲上十天半月,他可能便要被堵在路上了。
聽了薛允衡的話,薛允衍轉眸淡淡淡地看了他一眼,琥珀般的眸中無一絲表情:“我尚在此處,二弟莫非以為,你長兄真的只會孵蛋?”
半開玩笑似的語氣,說出來的話卻讓薛允衡雙眸一亮。
顧不得對方語中的調侃之意,他目注於薛允衍,正色問道:“長兄是說,你已然做了妥善的安排?”
薛允衍未答他的話,隻淡然地點了點頭,便又轉身往前行去,月灰色的衣衫在微風裡拂動不息。
看著他的背景,薛允衡的面上忽地便有了笑意。
“到底是鐵面郎君,行事果然如鐵板一塊,滴水不漏。”他似笑非笑地說道,停了片刻,又感慨地道:“雖不近人情,然於黎庶而言,司晨之雞便是好雞,管它是鐵還是泥。”
說薛允衍是為了自己的考績也好,說他沽名釣譽也罷,到底他也為百姓做了實事,這樣的官員如果多上一些,大陳也不會是如今的局面了。
應該說,這番話是薛允衡對薛允衍極為正面的評價了,但是經由他的口說出來,怎麽聽都像在罵人。
好在薛允衍很少在這種事情上與自家二弟計較,聞言隻淡笑不語。
當然,如果他真要計較起來,薛允衡從來都會是輸的那一個,這一點毫升無疑問。不過此時的他們顯然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商量。
“父親可好?”走了一會後,薛允衍便出聲問道。
薛允衡抬手扶了扶發上玉冠,寬大的白袖垂了下來,表情十分隨意,道:“父親自然是好,已經在床上將養了好幾日了。我離開的時候,他老人家仍舊每日昏睡,很少醒來。”
“如此便好。”薛允衍輕舒了一口氣道。
聽見老父生病,他似是覺得很開心,語氣中竟有著罕見的輕松,停了一會又道:“若父親能病他個一年半載的,我薛氏便無恙了。”說這話時,他琥珀般的眸子裡一派安寧,沒有半分異樣。
薛允衡聞言未置可否,面上的神情有些難測。
兄弟二人毫無顧忌地討論著病重的父親,全無一點擔心,也不知遠在大都的薛郡公聽了,會是何等反應?
“聽聞陛下時常召集三公密議,是為了桓氏。”薛允衍換過了一個話題,陳述式的語氣,表明了他對此事的確定。
薛允衡神色微肅,“嗯”了一聲道:“應該無錯。否則父親也不會‘受傷’病重,在榻上一躺便躺了這些時日。”說到這裡,他忽地長歎了一聲,道:“我到現在才明白,父親當初何以會大張旗鼓地拒絕了馮家與史家的求親,原來,是為了避開三公之位啊……”
他的語氣聽不出好惡,唯神情鬱結,全沒有方才的灑脫。
薛允衍的腳步頓住了,那一刹,他灰色的袍袖在微風中慢慢拂動,安靜了片刻,他淡然的語聲方才響起:“父親深謀遠慮,非我等可及。”
薛允衡靜了靜,淡淡地拂了拂衣袖,道:“恕我不敢苟同。”
此語一出,兩個人便不約而同地停下了腳步。
此時,他們正行至遊廊的轉角,再往前便是荷花池。薛允衡四顧一番,乾脆便撩袍坐了下來,又指了指對面的位置,懶散地道:“坐下再論。”
薛允衍未說話,卻依言坐了下來。
南方的天氣比北方暖些,他二人都是在北方過慣了冬天的,此時也不覺得冷,坐在那裡也是腰背挺直,全無一絲畏寒之態。
細雪如舞,時而被微風拂入廊中,積出淺淺白霜。
“宗族為重, 社稷次之,君為輕。我以為,這並不對。”薛允衡突兀地便開了口,面上是肅然以及些許的不認同,“身為冠族,位極人臣,享百姓供養、得君主厚待,便應一心為公、為國、為百姓,何能以一姓凌駕於眾人之上?”
他的語氣中含著一種連他自己也未察覺的激蕩,說話時更是止不住地語聲微揚。
看起來,對薛郡公托病不理政事、遠遠避開桓家起複一事之舉,他是有著自己的想法的。
薛允衍聞言,側首掃了他一眼。
那一眼,極遠,如相隔千山萬水,曠遠廣漠。
“我的觀點,與你正相反。”他淡聲說道,抬手撫平了衣擺處的一處折痕,語聲平靜:“宗族為親,社稷遠之,君……遠在天邊,乾我底事?能進時則進,不進則守,守而不成便退。只要進退有據,便堪為智者。民間有句俗語,我倒是想說予二弟聽聽,那句話說‘人有多大的頭便戴多大的帽子’,我深以為然。二弟試想,一個人若是連宗族親人都護不住,又拿什麽去妄談護江山百姓、振社稷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