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巫在人間》第275章上古傳說
“洪荒?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的洪荒?”巫語影道。

 “對就是這個洪荒。我知道的歷史。你說的這八個字就完全概括了。”白衣道。

 “天地玄黃”一句出自於《易經》。《易經》裡說“天玄地黃”,這裡為了押韻改作“天地玄黃”這種不改動古人文字的引經,為明引。“宇宙洪荒”出自於《淮南子》與《太玄經》。

 《淮南子》裡說“上下四方叫作宇,古往今來叫作宙”。作《太玄經》的是西漢的楊雄,他在《太玄經》裡說過“洪荒之世”的話。兩部經的話合起來就是“宇宙洪荒”,這種引經的方式叫暗引,所以這兩句話都是經典。如果僅僅從字面上看,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天的顏色是黑的,地的顏色是黃的。

 天黑地黃這誰都知道,這不是無病呻吟嗎?能作為經典流傳幾千年嗎?易經》是五經之首,講的就是天地之道和陰陽之變的道理,中國的傳統文化,什麽《四書》、諸子百家,統統都是從《易經》這個根上發展出來的,學中國文化不讀《易經》是本末倒置。

 《易經》上說:“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天地宇宙未生之前,是混沌狀態的,現代物理學稱為大爆炸以前的那個超密度無限塌縮的粒子,中國文化叫太極。

 150億年以前,這個超密度的粒子瞬間產生大爆炸,形成了現在的物質宇宙,其中有形的物質凝集成星體,就是地;無形的空間擴展開來形成了太空。就是天。

 《易經》說:輕清者上升為天,陰濁者下降為地。不是既形象又具體嗎?但這是物理的天地,物質世界的天地。在《易經》文化裡面屬於形而下的“器世間”,也就是物質世界。形而上是非物質的道的世間,那不是我們現有的智力能夠討論的,所以孔子說:“**之外存而不論”。“存”是承認它確實存在,“不論”是暫且不討論,因為我們的智慧不夠,一說就吵架,何苦呢!

 對智慧高的人講真話,形而上是天,形而下是地。對智慧不夠的人只能說淺話:太空是天,地球是地。同樣都是天地兩個字,深人有深解,淺人有淺說,各得其所。

 我們中國的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確切地說,指的是先秦以前的文化,即夏商周三代,特別是周代的文化。上古時期,夏商周都在黃河流域立國、建都,中國的傳統文化,如果再縮小范圍,應該說是黃河流域的文化。黃河是母親河,從昆侖山(約古宗列盆地)發源,匯集於星宿海,過磯石山。經九曲十八彎,從西北高原流下來,同時帶下來黃土形成了衝擊性平原。

 那水的顏色是黃的、土的顏色也是黃的,農作物黍、稷都是黃的,所以說地黃。另一重的含義,宇宙中的天體,包括地球在內,都是大爆炸的產物,在初始狀態都是熾熱的物質。地球就將其溫度凝聚在地核的岩漿之內,並借助太陽不斷地補充。有溫度才可能有生命現象,在色譜分析上,玄色是冷色,黃色是暖色。地黃也是讚歎溫暖的大地有長養和哺育作用,所以中國人又把大地尊稱為“母親”。

 天道高遠,地道深邃,黃也代表地道的深邃。迷信的人說:“人死了以後歸於黃泉,過了奈何橋就是黃泉道了”。話雖不可信,其意無非是指那個不為活人所知的另一個深邃的世界。可見,要弄明白“天地玄黃”四個字,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宇宙洪荒在《淮南子》上說,上下四方叫作宇。上下四方又叫**。所以宇是空間的概念。古往今來叫作宙,是歷史的承續,是時間的概念。宇宙一個說的是空間,一個說的是時間,代表了現代科學裡“時空”的觀念。我們今天所用的宇宙一詞,只是言物理的太空,隻相當於古人所說的“宇”,沒有宙的概念。

 為什麽呢?因為時間不是客觀存在,是人的主觀感覺。空間狀態的延續是時間,脫離開空間就沒有時間,空間不一樣,時間也不一樣。空間拓展了時間就隨著延長了,反過來,空間縮小了時間也就隨著縮短了。古人有“王質觀棋”的故事。晉朝的王質進山砍柴,看見松下有兩個童子在下棋,他就駐足觀了一盤棋。棋罷,斧子把兒已經爛了。回到家裡,同時代的人都過世了。可見空間不一樣,時間也不一樣。

 今天我們覺得時間不夠用,一天的時間比起我們小時候的一天,顯得很短。這很自然,因為空間縮短了。唐朝的玄奘去印度取經要走三年,現在坐飛機幾個小就到了,交通的便利縮小了空間,自然我們在時間的感覺上就縮短了。

 此外,時間與物體的運動速度有直接關系。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宇宙中的質量、能量和速度可以互相轉化。宇宙的速度極限是光速,即30萬公裡/秒,當運動速度到達光速,時間就趨近於零。超過光速運動。時間就倒轉了,就是科幻片裡描繪的“時光隧道”。

 到達這一步,人類才能說“進化”了,否則總是研究猴變人、人變猴的,一點新意都沒有。但問題是,零也是存在的一種形式,不是不存在。我們即使進入了時光隧道,也只是倒計時,還是沒有超越時空的束縛。《金剛經》和《老子》是東西方兩大聖人教給我們破時空的經典,早已超越了宗教的界限,所謂“東方有聖人,西方有聖人,此心同,此理同”。

 古代的讀書人沒有不讀這兩部經的,今天我們把它當作宗教著作拒絕接受,這是我們現代人的福薄,享受不了。洪荒是指地球形成以後的早期狀態,是50億年以前(太陽系形成),那時地球的地殼很薄,溫度極高。造山運動引發了洪水,洪字的本義就是大水,指地球上的早期洪水說的。

 地球上的洪水至少鬧了三次,大禹治水的一次是最近的一次。大約在4000年以前。大禹平水患,定九州,這是人類史上出現的改造自然的最早的范例。

 荒的本義是草木的蒙昧,指代的是遠古時期,人類還沒有出現以前,離現在至少是500萬年,那時的地球上還處在混囤蒙昧的狀態中。中國自古就有盤古開天地的故事,說的是盤古氏開天地。

 在久遠前天地還未分開的時候,有一個人,他像胎兒一樣盤縮在像雞蛋殼一樣的天地裡面睡覺,一睡就是一萬八千年。誰也不知道他有多少歲了。所以叫他盤古。他睡醒了以後覺得又黑又悶,就把這個雞蛋殼一斧子劈成了兩半。輕者上升為天,濁者下降為地,為了固定住天地,他每天身高長一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地終於被固定住了,盤古也化作了天地的一部分。這雖是個神話故事,但與宇宙大爆炸說有一點神似。

 在世界上任何一個有足夠時間跨度的民族歷史和傳說中,都有著驚人相似的“大洪水”的傳說。而且在傳說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內容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綜上所述,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一、大洪水確實發生過,大致的時間是公元前8000年到14000年之間;

 二、一種巨大的能量的突然作用,導致了這次“史前大洪水”或者更確切的說,是“史前全球性海浸事故”。而如此巨大的能量,目前看,應當而且只能來自於我們的星球之外。

 三、這次“史前大洪水”造成了一個史前文化斷層,就像我們傳說中消失的“亞特蘭蒂斯”。

 四、歷史上的第四紀冰期結束時間也是一萬年前左右,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冰川融化後沒有很好的沿著河道流入大海而是形成一個個堰塞湖, 當水位達到一定程度時爆發了洪水。

 五、或者說真的存在史前高科技文明或是傳說中的神魔,當然我們可以認為,那之後的古代人對史前高科技並不了解,片面的以為那是神魔。

 一萬年前他們曾發生過一場大戰,引發了板塊運動引發海嘯或海平面上升,而亞特蘭蒂斯作為戰敗方徹底消失,其他文明也大傷元氣只剩下少部分人存活。

 後來神話中的英雄或神都是當時的領導人,他們帶領剩余的人民繼續生活下去,甚至利用所剩不多的知識和工具給人們帶來更好的生活,後來的人們為了紀念他們漸漸把他們神化,而他們用的知識和工具也被人們當做“魔法”和“神器”。

 上古大洪水後,女媧氏殺黑龍斷龜足,建立了巫政文明。後來因生產要求,農業出現了,農業一出現,男人的重要性提高了。而巫政是母系社會女神文明,這樣就引起了父系與母系的衝突。使巫教發生內亂。內戰就產生了。

 雖然其後發生了很多戰爭,卻從來沒有關於封神戰爭的傳說。所以白衣很疑惑,巫語影的那些傳說是從哪裡聽說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