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無盡夢境》第1夜 定居山之殤(3)
  此時眼見夏侯淵的音容笑貌,夢中人不由得有些傷感,這位隨曹操戎馬一生的三國名將生就一副豪氣衝霄的英武樣貌,但待人接物又沒有一絲傲氣,對於地位低下的東海諸人都是一視同仁,不像其他人那般隻重視黃志一人。  這位老將年近六旬,比起同為四征將軍的張遼和曹仁要老得多,兩鬢已經斑白。可以說是曹營的一代元勳,自曹操起兵便一直追隨至今,比曹仁要老資格得多。以他這等年齡早該頤養天年,但他卻依然在為曹魏鎮守漢中,西拒劉備,正應了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中那句“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夏侯淵是西漢開國功臣夏侯嬰之後,是個重情重義之人。早年曹操在家中遇到官訟,夏侯淵便挺身而出,為其頂下重罪,後被曹操所營救才得以免罪。後來兗、豫兩州大亂,鬧饑荒,夏侯淵家裡乏糧,實在養不活全家人。他便放棄了自己的幼子,而將擠出來的那點口糧分給自己亡弟的孤女。

  此女夏侯氏於建安五年外出砍柴的時候,被張飛遇見,便帶回娶為妻。就在這場定軍山結束之後,便是這張飛之妻夏侯氏收葬了自己的伯父夏侯淵。這是一段《三國演義》中所未曾講述過的歷史。但無疑夏侯淵是一位頂天立地的漢子,令人景仰。

  “有士心助我,漢中無憂矣!”夏侯淵摟著與他一般高的黃志,親切地往大帳中走去。要知道黃志的身高可是有一米八,對於現代人而言並不稀奇,但是這在古人中算是相當罕見的。當然,若是比起張飛關羽來說,他並不算高的。

  對於夏侯淵的期許,黃志有些無言以對,只能訥訥地回了一句,“妙才(夏侯淵字)過譽了。”

  夏侯淵爽朗地拍了拍他肩膀,讓他坐在自己身邊。

  司馬富強隨二人進入帳中,他的心裡可是鬱悶得很。不是因為夏侯淵即將身亡,而是東海隊又一次面對必敗之仗。而且這一次的形勢實在是不妙,連主帥夏侯淵都身隕於此,曹軍可謂是兵敗如山倒,於夢中人自然是危機重重。

  他也曾考慮過像淝水之戰那般先謀後路。但是此一時彼一時也。東海隊在淝水之戰中不過是幾名微不足道的小卒,並且存心要脫離前秦陣營,自然是可以恣意地逃亡。但黃志在曹魏陣營可是高居諫議大夫的首席夢中人,所以他們不能逃。不單單是因為陣營貢獻度和親密度的問題,夏侯淵這位統領一方的征西將軍也不容他們臨陣脫逃。

  所以東海隊必須死撐到底,撐到夏侯淵身死,魏軍逃亡那一刻,實在是難熬。

  路上司馬富強看過了,定軍山各處緩坡上都布置著鹿角,也就是拒馬。劉備的軍師法正便是讓人燒了這些東西,同時從定軍山南麓和東麓發動進攻,並順利地分割了夏侯淵的兵力,終至定軍山失守。

  唯今之計,便只能是利用黃志的影響力盡力說服夏侯淵不要分兵,哪怕是敗,也不能敗得太過難看了。

  話說歷史應該是一部美軍重型主戰坦克,要不他的車輪怎麽就是阻擋不住呢?哪怕是明知道的結局,哪怕是夢中人盡力地去提醒夏侯淵注意鹿角不要被燒,但事情還是無法避免地發生了。

  219年元月的天氣特別的乾燥,入夜之後,蜀軍輕易地便引燃了定軍山外圍各處的鹿角,曹軍根本阻止不了。東海隊隨著夏侯淵在山腰處注視著山腳下一處處燃燒著的火頭,無奈地接受了定軍山無法改變的結局。

  法正不愧為劉備謀主,

將萬余精兵分作十路,同時動手燒鹿角,並且對定軍山幾處戰略高地進行突襲。由於無從判斷對手各路兵力的強弱,夏侯淵不得不將自己手中的兵力均分到各處據點,再留下適當的機動力量以應付突發狀況。  這時候,一名傳令兵跌跌撞撞地跑來,“報!東圍有劉備大軍來襲,張郃將軍守不住。”

  夏侯淵的臉色變得非常難看,當即便下令分兵一半去助張郃守東圍。

  黃志和司馬富強再也顧不得什麽上下尊卑,立刻出言阻止,“將軍不可!”

  “有何不可?”夏侯淵納悶地問到。

  “劉備行的是‘聲東擊西’之計,名為攻東圍,實為取南圍啊!”這些東西司馬富強已經事先交代過,此時黃志毫不猶豫地說了出來。

  “那又如何?”夏侯淵那剛毅的眼神突然變得柔軟,“爾等欲棄儁乂(張郃字)於不顧?且東圍失,則定軍失。兵者,虛虛實實也。若我不救,東圍此刻便要失守,棄之何異於認輸?”

  黃志啞口無言。

  司馬富強則看得更深一些,當鹿角被燒的那一刻起,夏侯淵便意識到定軍山的敗局已定。 他一員征戰數十年的老將,豈能比自己和黃志兩個新嫩不懂兵法。史書上並未寫明定軍山之戰點點滴滴的細節,但此時看來,並非夏侯淵分兵之過。

  歷史果真是不可改變……

  夏侯淵分兵並非為了苟延殘喘,他是為了給張郃及大部分魏兵留一條後路,老將軍的心思一目了然。定軍山西北兩面山勢陡峭,無法行人,唯東南兩個方向有出路。往南則蜀軍領地,往東即漢中,是魏軍撤回關中的唯一路線。

  從一開始夏侯淵安排張郃守東圍,便是為他準備一條退路,一旦定軍山失守,正值壯年的儁乂便有一條活路,可東山再起。

  果不其然,夏侯淵突然說到,“爾等亦去助儁乂守東圍,此處有某足矣。去吧,儁乂便拜托諸位相攜。”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處處青山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屍還,曹操委以征西將軍重任,著夏侯淵守漢中,老將便誓與漢中共存亡。當然,他也不是自尋死路,只不過習慣於身先士卒,想堅守定軍山到最後一刻。

  也難怪曹操一再警醒他“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實在是因為太過於了解夏侯淵的性格。

  黃志死死地盯著夏侯淵那張老而彌堅的堅毅臉龐,將其牢牢地刻印在視網膜裡,刻印在腦海裡,這是他們最後一次並肩作戰。

  司馬富強惋惜地搖搖頭,拉著黃志,“走吧,歷史是改變不了的……”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