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622章:科舉試題
馮承平的臉色不定,怕被6承啟看出來,連忙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獵文? ?   他原先就是茶酒精通,一品之下,覺舌尖上的味道有些不對勁:“陛下,這茶好似有些不對勁啊……”

 說出這句話後,馮承平就有些後悔了。貢茶四十余種,他大部分喝過,就算是沒喝過的,也大約知道是什麽味道。可這茶明顯不同,入口而甘,清香沁鼻,貢茶能如此清香?禁不住有此一問。

 6承啟翻著一堆奏折,頭也不抬地說道:“不對?怎麽不對了?哦,是了,朕前幾日換了新茶,並非貢茶,而是什麽洞庭新血茶,朕嫌名字不好聽,該叫成‘碧螺春’了……”

 “碧螺春?”馮承平心中有了底,再喝了一口,確實解渴回甘,十分清香。

 這時,6承啟直起了身子,嘴上說道:“總算是找到了……”

 能在一堆奏折裡找出這封奏折,也算6承啟記憶力好了。其實馮承平早有準備,若是小皇帝找不到的話,他還有備份的。就算小皇帝沒有選中題目,他在一邊旁敲側擊,總是能確定下來的。此間距離秋闈之日,不過月余了,要印上幾萬份試題,還是有點趕的。現在長安城郊的印刷作坊早就排得滿滿當當,不提前一點,怕是無法準時開考。馮承平怕弄砸了飯碗,才如此上心的。

 只見6承啟攤開了早已批示過的奏折,掃了一眼,說道:“朕早已選出題目,奈何政事繁忙,竟忘了送至禮部。這樣罷,馮卿你且記下便可。我朝科考,隻考經義,論,策。依朕看來,經義一題,就選‘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這題好了,朕倒想看看有多少阿諛奉承之輩。其二便是‘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積而能散,安而能遷,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很毋求勝,分毋求多,疑事毋質,直而勿有’,這句話應當不難找吧?”

 馮承平連忙說道:“陛下出題,為世人眾所皆知之經義,其一出自《論語·泰伯》,其二出自《禮記》,想必舉子都應知道。”

 6承啟點了點頭,說道:“知道就好,不過越是平常題目,越能看得出舉子們的思想。”

 馮承平心道:“可不是,要是這麽簡單,想要脫穎而出,就更得標新立異了。”不過他也知道,經義只是小道耳,自元綬年間以來,大順的科舉不再以詩賦取士,而是以經義、策、論取士。其中經義是基礎,所佔比例很低。所以很多死讀書的人,往往經義記得很熟,卻在策、論上毫無建樹,被無情地黜落下來,成了“不第秀才”。而一些經義只能說中規中矩的,卻在策、論上大放光彩,往往則能中進士。這也是大順科舉進步的一個表現,不再重虛幻的詩賦經義,而重實用性更強的策、論。

 6承啟點了點頭,說道:“經義不過考舉子們的根底,策、論方才是朕看重的。朕觀遍馮卿的奏折,禮部的臣子出的題,皆不符朕之意。是以朕並不打算用這上面的題目,而是另起試題。”

 小皇帝往往有驚人之舉,這也不算是奇事了。馮承平也算是有些心理準備,小心翼翼地問道:“不知陛下有何心儀之題?”

 “道之以政德之論。”

 6承啟語不驚人死不休,這個題目原是出自《論語》“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意思是,用法制禁令去引導百姓,使用刑法來約束他們,老百姓只是求得免於犯罪受懲,卻失去了廉恥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百姓,使用禮製去統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也就守規矩了。

 馮承平大為吃驚,連忙說道:“陛下,此題若出,恐不好斷文章之優劣!”

 6承啟一愣:“為何如是說?”

 “孔子之言,世人皆知。道之以德,乃士子所明之理。若陛下持以道之以政,天下士子難以歸心,此一也!其二,若卷面皆為道之以德,如何斷定成績之優劣?”馮承平憂心忡忡,他怕的是題目出得不好,被天下士子所詬病。這就等於是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了。皇帝這邊不討好,士子那邊也不好交待,奈之如何?

 6承啟笑道:“馮卿擔憂,朕亦想過。道之以政,道之以德,皆為籠統之言也。人性有善惡,豈能區區以政以德便能使之‘道’?此時非上古之時,民風亦非上古之風。信而好古,朕亦好。只是為君者,不信德,不全為政,唯有政德相輔,方能督促百姓向善向德!”

 馮承平對著話有著一萬種理由反駁,但奈何小皇帝已經下定了決心,把他放在火架上烤了。他能預見到,放榜那日,他的府門前該會有多少士子扔臭雞蛋,爛菜葉啊!其實這個問題,自春秋以來就有人思考了,並非6承啟原創。 說白了,無非就是道德與法制的爭辯。其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只能互相讓一步。如果對中國歷史有所了解,都會知道一個強大興盛的皇朝,都是法制齊全,道德完備的。要是禮崩樂壞,道德淪喪,律法被踐踏,那這個皇朝就是病入膏肓,等著被推翻了。有一個詞,很適合中國自漢代以來的狀態,那就是外儒內法。

 其實法制和道德,完全是兩碼事。法制是強行製約,以國家強有力的武力保證實施的;而道德,則要靠教育。為何上古時期民風淳樸?那是因為人口少,聖賢也多,言傳身教,自然民風淳樸。到了現在,人口多了,可聖賢少了,言傳身教不那麽廣泛了,自然社會問題就出來了。律法肯定是要保留的,其實6承啟出這道題的重點,在於道德建設上面。他很想知道,這些前來科考的舉子們,到底有多少是有真才實學的,能看得到這個方面的。這關系到他施教於民的教育大計,可以說現在就開始鋪路了。

 馮承平不能理解,很正常,畢竟他沒有坐在這個位置上。不過諒他也不敢反駁,畢竟6承啟可不是先前那個什麽都不懂的小皇帝了,這兩年來他一直充實著自己,在把無關痛癢的奏折丟給內閣後,他有更多的時間去看經典,了解當前世人的思想,才能更好的施政。他要想帶領大順走向複興,那先就得自己融入這個時代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