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717章:盛世初顯(3)
霍四這番說辭,大夥也信了。這就是此時漢人對自己文化的自信,幾千年的積澱,泱泱大國,又豈是蕃外夷蠻一朝一夕能學會的?慢說偷師學不會,就是手把手教,都還要藏上兩手,免得到時候論起祖宗來,有人厚顏無恥,硬把學來的東西說成是自己祖宗的。

 見眾人沒有了疑問,霍四繼續說了下去:“……但見聖上身著烏金龍袍,遙指江山,揮斥方遒,豪情萬丈,環顧千余禁軍曰:‘我堂堂華夏,能人輩出,今日讓使臣看看,我漢家兒郎雄風!’”

 “好!!!”

 聽得激動處,又是一陣叫好聲。霍四好不得意,繼續說道:“那千余禁軍,齊聲呐喊,倒把那遼國使臣嚇著了。真個是鼓聲喧天,好不熱鬧。千余禁軍或為九宮八卦,或為一字長蛇,或為天地三才,陣法圓轉如意,人舞如龍,好不犀利。如此強陣,直讓那遼國、高麗、天竺使臣面面相覷,不敢做聲。須臾,陣法操練完畢,演練射箭。聖上欲讓遼國使臣伴射,卻聞其為遼國進士,不能挽強弓,騎烈馬,戲言道:‘貴國常言我漢家兒郎,多為手無縛雞之力,今日但見貴國使臣,卻如我大順文人一般,實在捉摸不透啊!’”

 “哈哈哈哈……”

 眾酒客笑了,又是一通開懷暢飲。飲得多了,酒自然賣得好,掌櫃的喜逐顏開,也停下手中活計,聽起說書來。

 “……此話一出,莫說那遼國使臣面紅耳赤,便是在場文官,也鬧了大紅臉。孔夫子都有聖言,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當今文人,不習射、禦、數,又算得了什麽文人?”

 這話有點刺耳了,在場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文人,已經皺起了眉頭,幸虧身旁有人勸阻,才沒有起來鬧事。讀過《大順民報》的文人都明白,當今聖上確實是在激發百姓的血性武勇,而且堂而皇之地用上孔老夫子的話,證明真正的儒學,應當是文武雙全的。甚至有人揣摩上意,要求在科舉裡面加考一科射箭。當今聖上自然不會這麽傻,要知道射箭可是貴族運動,一張弓,值錢一貫,哪裡是貧寒學子能付得起的?

 於是這些官員又退而求其次,認為可以加考一科兵法。當今聖上還是以“紙上談兵”之鑒,拒絕了這個提議。而且明確地指出,文是文,武是武,文官習武,乃是強身健體;武官習武,乃是保家衛國,上陣廝殺,不能概而論之。但文官須習武,漢人絕非手無縛雞之力;武官須習文,不熟兵法不得領兵。

 這基調一定下,長安城中便有不少文人,學著前朝的文人,哪怕鬱鬱不得志也好,也要配上一把長劍,裝出一副遊俠天下的慈悲心腸。一時間長劍在長安是“洛陽紙貴”,許多公子哥也附庸風雅起來,千金求好劍。更有甚者,竟搜羅兵書,欲成一代兵法大家。

 上有所好,下必投之。長安城裡的遊俠風盛行,也影響了周邊城市。甚至偏遠之地,聽聞長安開始流行佩劍習武,很多讀書人也開始聘請武師,教授武藝。畢竟人家學了,你沒學,豈不是在科舉上落後人家一截?哪怕科舉不考,萬一哪天用得上呢,朝廷征辟這類人才呢,豈不是落於人後,白白浪費了一個平步青雲的機會?

 讀書人都是精明的,沒有好處的事情絕不做。你也可以理解為這是功利,可人家投其所好,說明人家在琢磨。善於琢磨的人,總歸是有點收獲的。

 見樓上樓下都有議論聲,霍四才不管這麽多,繼續說道:“那使臣說了:‘陛下,我劉六符雖為遼國翰林學士,可本是漢人,陛下此言,非是詆毀天下漢人乎?’聖上龍顏微怒,戲謔道:‘這更是數典忘祖了,身為漢人,怎能入遼國為臣?’那使臣欲與聖上爭辯:‘太祖時,我家本為幽州漢人,被強擄至契丹,豈非大順之過乎?’聖上好胸懷,直言道:‘若你歸附大順,認祖歸宗,朕可以一樣賜你翰林直學士。’那使臣不言語了,估摸心中是想在遼國是翰林學士,回大順也還是翰林直學士,何必呢?”

 “哈哈哈,那賊子認賊作父,怪得了誰?”

 “就是就是,遼國翰林學士,豈能和我大順翰林直學士相提並論?”

 氣氛活躍了起來,人人都在罵這個“數典忘祖”的遼國使臣。其實他們也大多明白,遼國中漢人的比例是很高的,他們這麽“調侃”,不過是想證明自己過得好,就拿遼國漢人來對比罷了。這是人的劣根性,沒有好壞可言。

 遼國裡的漢人確實很悲慘,被當成貨物一樣甩來甩去,沒有尊嚴,沒有自由可言。大部分都是貴族的奴隸,稍有不如意,就可能身首異處。能在遼國裡做官的漢人,肯定是以前的士紳地主,有一定文化根底的。被遼國擄去後,也是區別對待。

 霍四又拍了一下撫尺, 示意安靜之後,才繼續說道:“聖上此言一出,文武百官偷笑。遼國處處模仿中原,又以‘中國’自居,豈非夜郎自大?我中國乃禮儀之邦,豈是那遼國能比?聖上不追究那遼國使臣失言之罪,已然是聖恩隆厚。少頃,南禦苑內禁軍又有變化,一隊弩兵出列,兩百步開外,手持神臂弩。登時便是箭如雨下,矢似蝗飛,沒入箭靶三寸有余。其神臂弩之威,犀利如斯。那遼國時辰不服,又出三人,與之比強弓。其開兩石弓,可射百余步。我大順士卒,亦開兩石弓,卻能沒入百二十步外,雖不中靶,卻也勝了一籌……”

 這話就有點往禁軍臉上貼金了,大順的兩石弓是強,能比遼國馬弓射的更遠些。但射得遠射不中也無濟於事啊,所以在射箭一事上,肯定是遼國佔優的。陸承啟也沒有不承認,而是當場說道:“遼國弓馬立國,確實在弓馬一道上,略勝大順。只是戰場上,並非只靠弓馬。”

 言下之意便是你不要惹我,我現在可是不怕你了。確實,有洪祥式步槍、子母炮在手的陸承啟,又豈會懼怕遼國?

 霍四感慨道:“我堂堂華夏,善射之人何其多?契丹人自小習弓馬,強些又能何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