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國崛起1857》第159節 城下之盟
  攻破明城之後,朱敬倫手下XA縣勇留下休整,靜觀恩平土客械鬥的發展態勢。  這一次客家人的悍勇敗在了廣府人的人力、財力、組織力之下,有錢能招來人,買來槍,在武器裝備上大大優於客家人,他們被打的步步後退。

  朱敬倫坐鎮新安,也不斷的收到各種消息,據說客家人抵抗的極為慘烈,尤其是在包圍他們家鄉的時候,佔土人的地他們還可以撤退,但是自己家鄉怎麽退?

  常有三五十客家青壯不要命一般衝入土人團勇大軍中胡亂砍殺,不是他們不怕死,而是因為他們身後的村子裡只剩下婦孺了。

  土客械鬥中有一個血腥的名詞,叫做鏟村,就是把一整個村子連根拔起,客家人強勢的時候這種事情也沒少做,殺人之後還要燒村,土人的報復同樣野蠻,不過土人有個毛病,經濟觀念似乎更強,比如譚才這種貨色,他不把人完全殺光,把男人殺光了,留下女人,玩過之後買到澳門的ji院中,如果男人能抓住也不殺,賣給洋人當豬仔。

  他買步槍,招鄉勇,投資這麽大,就是靠著這些事情收回成本的。

  眼看著一條條村子被人連根拔起,客家人不斷的後退,橫陂、牛江、朗底、大田、那吉一個個客家據點先後失守,最後被迫撤往L縣開平的五坑山區,整整一個縣的客家人竟然被鏟除。

  此時極大的震驚了其他各縣的客家人,紛紛找當地官府請願,找方山希望製止械鬥,一直抱有幻想的高明和高要兩縣的客家鄉紳紛紛跟廣府鄉紳和談,在朱敬倫的親自見證下,立下鄉約,發誓永不相侵。

  客家人做出了最大的讓步,歸還了所有侵佔的田地,除了恩平,其他五縣,一下子回到了械鬥之前,這時候大家才發現,這些年的械鬥,除了死了海一樣的人之外,什麽都沒變,接著家家戴孝,先安葬親人再說。

  因為恩平的原因,可以說客家人暫時簽了一個城下之盟,BJ的鹹豐就有骨氣多了,他拒絕簽城下之盟。

  反正也抓了他們的和談使者,因此也不用談判了,估計又是那個文人忽悠的他覺得有必勝把握了,鹹豐此時腦子一熱,決定開戰。

  鹹豐立刻指示僧格林沁,不用顧及撫局了,一定要狠狠的打。指示直隸總督恆福,讓他在TJ鼓動當地民團阻斷洋人後路,狠狠的打,以泄民憤。曉諭百姓,重金收購夷人腦袋,黑夷(印度兵)一顆50兩,白夷(英國人)一顆100兩,能斬獲頭目者,1000兩,能焚毀兵船者5000兩。同時斥責一直堅持和談的桂良尚在夢中,他鹹豐要先醒來了。

  英法聯軍此時也憋著一股勁想打呢,他們的談判使者被抓,這還不打?丟不起這個人。

  於是向通州進發,在張家灣一帶,跟僧格林沁手下的蒙古騎兵以及大批清軍步兵交戰。

  一戰打死打傷僧格林沁手下1500多人,己方傷亡只有23人,同時佔領張家灣,之後英法聯軍縱兵劫掠了張家灣,當地婦女紛紛自殺以免受辱,連青樓女子都在大煙館吞了鴉片,最後大部被洋人救活,估計純度不夠,奸商有時候也是能做好事的。

  張家灣失陷,之後通州縣不戰而降。英法聯軍進城後,又是大肆劫掠,格蘭特為了整肅軍紀,吊死了一個搶劫很凶的香港苦力,當眾鞭打了無數人,才算壓製住軍隊的搶劫風氣,維護住了軍紀。

  鹹豐此時還在繼續指揮作戰,告訴僧格林沁他審問洋人俘虜的結果,

告訴洋人打仗的戰法,給僧格林沁出主意。同時讓恆福督促TJ的民團出擊。  可是京油子衛嘴子,TJ衛的這群混混平時吹牛倒是一把好手,真的動真格的了,一個個就慫了,根本就沒人敢上前線。

  還得靠僧王的蒙古騎兵。

  三天后,英法聯軍進兵至八裡橋,又一場大戰爆發了。

  過程不需贅述,僧王又敗了,兩萬多蒙古騎兵全軍覆沒,但是他們的死倒是贏得了英法聯軍的尊重,十分感慨他們的勇氣。

  但是英法聯軍認為蒙古騎兵的武器太差了,在騎兵面前,英法聯軍組成步兵方陣防禦,士兵在四周,大炮在中央,立起刺刀防禦,這種步兵方陣,是從瑞士人的方陣發揚光大的,對付歐洲的重騎兵很有用,導致重騎兵退出了戰場。

  但蒙古人是輕騎兵,擅長的是騎射,他們多次衝進三四十米內拋射弓箭。洋人發覺蒙古人的弓箭十分飄忽,基本沒什麽殺傷力,上萬蒙古騎兵拿生命換取的射箭機會,最後換來的只有二十多個洋人的傷亡。當然這個傷亡是有爭議的,後世各種資料顯示,從2個人,到1000個人不等。

  因為人很難理解,上萬騎兵近距離射箭,英法聯軍都是布衣軍裝,連個甲片都沒有,怎麽可能幾乎沒有傷亡。

  朱敬倫後來聽到一種解釋,據說這些悍勇的蒙古騎兵,都是直接從蒙古草原的王爺身邊調來的親衛,平時都是牧民,騎馬射箭的本事還是有的,但是因為清朝給蒙古部落劃定了草場,因此各個部落之間不再遊動,沒有了地盤之爭,結果這些牧民已經拉不動祖先時代的硬弓了,平時用的都是打獵用的輕弓。

  而他們到BJ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帶弓箭,因為清軍的武庫中有的是弓箭,結果到了BeiJing他們發現,根本拉不開軍用的重箭清弓。

  朝廷只能緊急在BJ采購輕型弓箭,BJ這時代有大批弓箭鋪,但他們製造的弓箭,並不是軍用弓箭,而是給八旗子弟玩的輕弓,因此這些蒙古騎兵還是拉的開的。只是因為這些弓箭本身就是給人玩的,所以為了射箭方便,全都是隻采用了半邊翎羽,平時八旗少爺們拿來近距離射射雞鴨沒問題,可是一旦用來作戰,超過十米距離,射出去的箭隻就會飄忽,根本就沒有任何準頭。

  說到底還是功夫沒了,當年的滿洲八旗子弟不再天天吊膀子,拉不動祖先時代的80磅重弓,連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牧民也沒了成吉思汗時代的技術,不在小時候騎羊拉木弓,長大了騎馬拉硬弓了。

  因此可以說,如果他們有剛入關時候的本領,近距離攢射穿著布衣的英法聯軍步兵陣,肯定能讓聯軍爽歪歪。

  軍備廢弛的結果就是,蒙古騎兵悲壯的贏得了一場失敗,英法聯軍輕松的打贏了八裡橋之戰,鹹豐皇帝跑去熱河巡狩去了。

  BJ發生的事情,朱敬倫暫時還沒收到消息,他此時來到了廣州,五邑六縣的土客械鬥暫時平息,他是來向柏貴匯報的。

  當時他可是授命去撫民的,現在完成了當然要匯報一下。

  柏貴此時正擔心BJ的情況,對朱敬倫如何這麽快就結束了土客械鬥,一點都不了解。

  朱敬倫仔細匯報了一番,順便將XA縣勇都裝備步槍的事情不經意間透露出來,表示之前不是自己隱瞞,而是你沒問。

  果然這種事情柏貴十分上心,連忙問朱敬倫哪裡來這麽多洋槍,朱敬倫回答說買的,錢是從厘局提的。

  柏貴當然知道錢肯定是厘局提的,他震驚的是,自己竟然都不知道,朱敬倫悄無聲息間就組建了一隻上萬人的火槍隊,難怪能這麽快鎮壓下去土客械鬥了。

  朱敬倫則強辯說自己跟柏貴提過,是柏貴首肯的,不然自己怎麽敢動用那麽大銀子買洋槍呢。還好心提醒,就是報告打沉美國炮艦的時候,說的柏貴自己都將信將疑了,這段時間事情實在太多了,保不住朱敬倫說了,自己沒往心裡去。

  至此柏貴依然沒有懷疑過朱敬倫的忠心,只是防止手下力量太過強大,這是一個總督級別老官僚的常識。

  緊接著朱敬倫馬上把話題引到土客械鬥上面來,告訴柏貴自己讓六縣中的五縣鄉紳,自己立了鄉約,約定遵守,暫時大家都不打了。

  之後朱敬倫話鋒一轉,表示對此十分擔心,恐怕兩家不會老實安分, 有可能再起爭端,提出了一個建議。

  那就是在土客雜居區域,在土客雙方土地接壤的地方,駐扎軍隊防范,隨時組織械鬥大規模爆發,一旦有苗頭,就立刻按照鄉約掐死。

  但朱敬倫表示自己手下縣勇傷亡很大,而且他們還要防備香港的英夷,因此不能夠久駐他縣,希望柏貴能派人在各縣編練新的縣勇。

  如果是以往,柏貴肯定不會多想,直接將這件事交給朱敬倫去辦,然後就等著聽好消息了。

  但是這一次,柏貴卻琢磨了很長時間。

  最後才道:“你手下縣勇久戰兵疲,也是時候調回本縣了。你說的也有道理,這土客兩家皆是我大清子民,械鬥日久,傷亡慘重,都是我大清之殤。按你說的,是得在當地駐扎大兵。既然你XA縣顧不過來,我這裡到是有合適的人選,南雄副將與粵匪石逆(達開)屢經血戰,調其駐守五邑,當萬無一失。敬倫,你覺得呢?”

  朱敬倫心中暗歎一聲,柏貴果然對自己起了防范之心,雖還不至於猜疑,但從今天開始恐怕就要開始防范、限制自己的力量了。

  朱敬倫附和道:“大人顧慮周全,張副將確實老成持重,堪當大任。”

  朱敬倫怎麽也沒想到,柏貴竟然會選擇從調遣南雄副將,真是太巧了,因為那南雄總兵,正是朱敬倫認識的張千山!朱敬倫沒想到,自己千方百計挑的這個坑,最後是張千山這個故人跳下去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