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國崛起1857》第121節 美國人的野望
  遠在中國的朱敬倫日子卻不好過,就連剛剛過去的新年都沒有消停,就是因為幾個美國人死了。  一個美國散商,就是上次求見朱敬倫,要求去中國茶區訪問的那個商人,如果不是突然死了,朱敬倫連他的名字都記不住,他叫托馬斯,一個年紀不到三十的商人,懷揣著來東方發財的夢想,卻將年輕的生命永遠的留在了這塊古老的土地上。

  托馬斯自己找死就找死吧,他還拉上了一大群人,他在澳門忽悠了不少抱著同樣夢想的美國商人,他們希望能開辟出新的茶葉貿易渠道,現在的貿易被大洋行壟斷的厲害,根本就沒有他們這些散商的活路,只能在大洋行的盤子外吃一點殘渣剩飯,這根本就無法滿足這些年輕,但是衝勁十足的年輕冒險者的胃口。

  於是他們一拍即合,總共八人相約探查中國茶區,希望直接跟茶園建立起牢固的貿易關系,但是他們好似不死的選擇了鶴山這個縣,而這個地方正是土客械鬥發起的地方。

  鶴山是廣東產茶大縣,種茶面積超過6萬畝,年產毛茶8萬多擔,用來出口的就有6萬擔,而且是距離海岸線較近的一個大茶區。

  鶴山種茶歷史悠久,宋代就有記載,明清時期最為興盛。鶴山茶的起始之地,相傳是在一個叫做古勞都的地方。傳說宋代有一男一女從FJ來到古勞都的麗水石岩頭山洞居住,他們帶來茶種,種製青茶。青茶能清熱解暑,醫治百病。FJ男女死後,麗水人在山頭塑造一對石像,以作紀念,後人稱石公、石婆,是古勞茶的祖先。

  自宋至清康熙年間,古勞都屬新會縣。清雍正十年(1732年)始建鶴山縣,古勞都劃入鶴山,人稱“未有鶴山縣,先聞古勞茶”。古勞都的麗水村種茶歷史最早,而且品質特優,故麗水茶名氣很大。

  明代中葉以後,鶴山茶往古勞都以外擴散,麗水村一帶種茶熱情很高,在其村後的葵根山開發茶園,先後建村10個,葵根山改名茶山。當時開發茶園達4000畝,年產茶葉1600擔(每擔60公斤),到乾隆年間的《鶴山縣志》記載“古勞麗水、冷水、山埠皆植茶”。

  但鶴山種茶真正達到頂峰,還是客家人到來之後,這些善於開山的山民,將每一寸能夠種植的土地都利用上了,結果大大擴大了鶴山的產茶區。到了道光年間《鶴山縣志》記載:“自海口至附城,毋論土著客家多以茶為業”,茶園面積也大大擴大,達到了“茶園8萬畝,年產毛茶8萬擔,出口6萬擔”的規模。出現了“無山不產茶,茶市達60余處”的盛況。

  托馬斯一行人,從澳門出發,在向導的帶領下,逆西江而上,在古勞都北不遠處的海西口碼頭上岸,當地人稱“海口”,也是一個大茶市。

  從這裡往南到古勞都,到龍口鎮,到鶴城一帶都是山區,也都是茶區,同時還是客家人聚居區。從鹹豐四年起當地土客械鬥開始,很快就擴散到了周邊縣域,以山民為主的客家人攜一股悍勇之氣,直到到鹹豐八年(1858年)都佔盡了優勢,僅僅恩平一縣,從橫陂、牛江、朗底、大田到那吉一帶的土著村莊均遭攻佔,客家人連毀土人400余村,數萬人逃往縣城,被殺著不計其數。

  而鶴山作為械鬥開始的地方,客家人同樣佔領了很多本地人的村莊田地,將本地人趕到了外地,所以托馬斯一行始終都是在客家人的地盤上,在本地客家人向導的陪同下是相對安全的。

  他們也成功的走訪了多個茶市,

直接跟當地一些小茶商建立了關系,並且走訪了不少茶園,跟茶農也建立了聯系,走的時候甚至直接采購了數百斤的茶葉,如果是一次貿易考察,那麽他們此行是十分成功的。  可是神仙難救該死的鬼,如果原路返回的話,托馬斯一行就什麽事都不會有,可是走到半路,托馬斯曾聽說新會也產茶葉,就要求向導帶他們到新會的茶園和茶市考察,新會雖然靠近鶴山,但是因為本身客家人不多,反倒沒有卷入這場土客械鬥之中,托馬斯重金許諾,向導琢磨不算危險,就答應帶他去一趟。

  誰能想到,因為在鶴山被趕走的一個土人家族,正在自己新會棠下鎮的親戚家中避難,這個家族有男丁五十余,死於械鬥的也有這麽多,可以說見到客家人眼睛都要滴血,不知道是不是這樣,讓托馬斯一行人跟當地人起了衝突,雙方互有死傷,托馬斯一行洋人中只有兩個逃了出來。

  如果都死了也沒事,就因為有倆人逃了出來,所以美國公使就鬧了起來。

  立威廉想要去廣州抗議,第一個找上的就是朱敬倫,因為此前朱敬倫以兩廣總督柏貴的名義給各國公使遞交過公函,明確告訴他們換約之前不要去廣州,所以立威廉就賴上了朱敬倫,並且一直嚷嚷著要去廣州。

  這就奇怪了,按照美國人的口氣,是要去廣州告狀,可是偏偏要纏著朱敬倫,絕對不是怕柏貴,而是他們根本就不想去廣州。

  他們去廣州能幹什麽?

  真見到兩廣總督了,這件事就成了外交事件,肯定會被中國官員推來推去,最後甚至推到京城去,顯然立威廉的目的並不在此。

  很快伍家就來找朱敬倫從中溝通,他們隱晦的表達了美國人想派人去鶴山調查情況,並且希望朱敬倫能幫忙取得官方的許可,並且說如果允許他們自己去調查,就不會把這件事鬧成外交事件,否則他們不但要去廣州,甚至還要去beijing。

  朱敬倫算是明白美國人的意圖了,看來他們嘴上喊的響亮,死了幾個美國人,美國公使肯定要有所表示,但是人已經死了,如何利用死人把利益最大化,才是這個公使最關心的,因此他還要繼續派人去鶴山考察,那可是廣東最大的茶區。

  朱敬倫也懶得跟他磨蹭,立威廉每遞交一份抗議,朱敬倫就原封不動的送去給柏貴,自己這個年過不好,柏貴肯定也過不好。

  柏貴果然過不好,每一次朱敬倫送去美國人的抗議,柏貴回信都要千叮嚀萬囑咐,千萬千萬別讓洋人來廣州,讓朱敬倫找洋人商討,死了人大不了賠點錢,以息事寧人為主,不要把事情鬧大了。

  朱敬倫則回信表示自己一定把洋人穩住在新安,絕不讓洋人有去廣州的打算,可是說過之後就撂到了一邊不管不顧,然後美國人就會再次抗議,朱敬倫就會再次轉交抗議給柏貴,在然後柏貴就會頭大睡不著覺。

  這不是朱敬倫有意難為柏貴,而是一種政治手段而已。

  隨著新安這裡的厘金越收越多,廣東官場上眼紅的人多了去了,以前新安靠近香港,大家都認為是一個火藥桶,讓別人來這裡做官都沒人願意來,但如果這個火藥桶每年可以收到上百萬的厘金,那麽就會有人敢坐一坐了。

  也就是說朱敬倫把豬養肥了,有人眼饞想摘果子,而且還不是一個人,是一群人。之前恆祺在對面的南海設置厘局,其實也是這種心思在裡面。

  這股政治勢力此時還無法直接鬥倒有柏貴護著的朱敬倫,所以他們希望能調走朱敬倫,比如明升暗降,給朱敬倫安插一個閑置。已經有文官在柏貴面前報告新安的情況了,他們說朱敬倫把新安搞的一塌糊塗,跟洋人攪合在一起,讓新安xian一片腥膻,毫無上國體面。他們以此向對柏貴提議,說朱敬倫長於武略,短於政事,根本就對付不來奸猾蠻橫的洋人,加上又沒有功名在身,實在不適合在一縣主政,建議讓朱敬倫到廣州當一個綠營提督。

  這些事是柏貴親口告訴朱敬倫的,柏貴的意思很明顯,是他在保著朱敬倫,鞭策朱敬倫繼續好好給他辦事,但這對朱敬倫是一個威脅。柏貴現在留他朱敬倫在這裡,是柏貴對他朱敬倫的器重,但朱敬倫從來不相信這種器重,他可不願意讓自己的處境變成,“柏貴不想動他”這樣的弱勢的狀態,他更願意讓情況發展成,“柏貴不敢動他”的優勢狀態。

  吳三桂帶滿清入關,並且幫清廷南征北戰立下大功,得到清廷賞賜讓他永鎮YN當時吳三桂問計於洪承疇,問他如何才能在YN做的安穩,如何才能當好他的YN王,洪承疇告訴他,如果想真的永鎮YN那就讓YN不可一日無事,沒事也要找點事,讓清廷不敢撤換他。

  這件事是否屬實很值得懷疑,事實上,吳三桂後來的表現看,他沒有這麽做,因為他不久就威脅緬甸,把南明永歷皇帝給抓了回來,並且親手用弓弦勒死,狡兔死走狗烹,結果康熙親政,覺得吳三桂等人已經沒用,要撤藩。

  朱敬倫現在的把戲,何嘗不是用的洪承疇給吳三桂出的計策,讓新安不可一日無事,而且是滿清官員現在最怕惹上的洋事,這樣才真的沒人敢打他的主意, 就連柏貴也不敢把他調走。

  自從不斷的給柏貴發去美國人的抗議之後,朱敬倫派人去打聽,發現廣州官場上說朱敬倫壞話的人都少了,顯然那些覬覦新安的人此時也有些退縮,看到洋人這麽麻煩,暫時不想打新安的主意了,畢竟有錢掙沒命花的事情,沒人願意乾。

  只是這種手段未免有些下作,有挾洋zi重的味道,吳三桂當年都沒做出來的事情,朱敬倫做出來了,但這就是現代政治,越來越肮髒,越來越險惡。

  不過朱敬倫在跟柏貴玩政治把戲的時候,美國人也絕對不會閑著,他們的目的是擴大茶葉貿易,絕不會善罷甘休,如果沒有機會,他們最多最後鬧到beijing,然後訛詐清廷一筆賠償,可是如果有機會,恐怕美國人也不會吝惜派出他們的戰艦狐假虎威,跟在英法聯軍後面嚇唬一下清廷,從而得到更大的利益。

  朱敬倫毫不懷疑能用黑船事件嚇唬RB的美國,做不出再派一次黑船艦隊的事情來。

  當然真正的戰爭美國人不會打,英法兩個超級強國打了幾年也沒怎麽樣,他們才不會趟這趟渾水,他們要的只是嚇唬,只是訛詐,所以派幾艘軍艦來珠江口轉一圈,到了最後幾乎是他們肯定會做的事情。

  不過朱敬倫並不擔憂,因為那正是他想看到的,是嚇唬柏貴最後的手段,到時候柏貴不但不得不更倚重朱敬倫,朱敬倫還要借此實現自己更多的意圖。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