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國崛起1857》第389節 登基
1866年1月30日,春寒料峭。

但大明的臣子們卻極為亢奮,一點都沒有感受到北亰冬天的寒冷,他們終於盼到了這一天。

取得了對滿清輝煌的勝利後,誰還會擔心大明的國運問題,在沒有後顧之憂後,官員們表現出了歇斯底裡的忠心,他們是忠臣嗎?

很難說。

所以當跟清廷和洋人的談判完成之後,早就按捺不住的大臣們再次勸進朱敬倫登基,這一次,朱敬倫沒有拒絕,而且選擇就近在北亰登基。

在歡慶聲中,一大批穿著古裝的樂人演奏者嚴肅的古樂,廣東可沒人懂這些,這些人是專門從山東孔府請來的,他們演奏的是雅樂,這種大型樂曲在中國大地上大范圍的失傳,只有在孔府和日本王室還保留著比較正宗的演奏班子,至於民間,早就將大型古曲拆分成一段一段,就是所謂的曲牌,什麽如夢令、臨江仙之類的,由文人填詞演唱,完全戲劇化了。

在古樸莊嚴的雅樂聲中,朱敬倫走上了天壇,沒錯這就是北亰的天壇,朱敬倫有意要在這裡登基,為此不惜將半數大明的大臣用船拉到了北亰來。

他不是有意羞辱滿清,他們早就沒什麽榮譽可言了,他想到了普魯士在法爾賽宮誕生的故事,覺得很有意思而已。

龍元喜聲嘶力竭的高喊著,天帝享祭。

朱敬倫身穿天子大裘,內著袞服,頭戴前後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間插大圭,手持鎮圭,面向西方立於圜丘東南側。這時鼓樂齊鳴,他手牽著獻給天帝的犧牲,一頭牛,他要殺牛。

朱敬倫真沒想到祭天是這麽血腥的事情,竟然要他殺牛,大臣建議是殺羊,那樣安全,但龍元喜說越大越好,最好是牛,牛羊對朱敬倫來說無所謂,別說殺牛了,直接活活掐死,都不在話下。

所以牛就牛吧,一頭無辜的耕牛被朱敬倫捅了一刀之後,頑強的生命讓它不斷的掙扎,鮮血淋漓。

朱敬倫直接按住扭頭一擰,將它的腦袋擰斷,嚇到了旁邊很多人,這時候有人才想起,朱敬倫可是一個開國皇帝,可是跟洋人玩命過的,赫德是朱敬倫悍勇的最佳見證,他又感覺到腿有些疼了。

死牛之後跟一大堆玉璧、玉圭、繒帛等祭品被放在柴垛上,龍元喜讓朱敬倫點燃柴火,煙火高高地升騰起來,他說這樣能讓天帝嗅到氣味。

好多寶貝就這樣浪費了。

朱敬倫暗中歎息,看了一眼天空,真的有天帝嗎?

忙碌了一整天后,大家最期待的時刻到來了,那就是大封功臣的時刻。

封功臣的時刻,再放到滿清的皇宮中就不合適了,所以朱敬倫所幸就在天壇上封賞。

厚賞,莫過於軍功,這是傳統,但可惜這種傳統在文人的壓製下早就名存實亡,即便是貴族在文人眼中,也比不過一個寒門出身的新科進士。

文鳶取得了第一功,對此外界物議很大,都認為文鳶縱容士兵劫掠,然後強女乾宮女,他不配享有這個功勞,但朱敬倫說北亰城的大門是文鳶打開的,功莫大焉。

攻佔一國的首都,這種功勞很大,拿破侖賞賜了帶兵攻打北京的將軍一個八裡橋伯爵,朱敬倫賞給文鳶一個廣渠門伯爵,因為他第一個打開的城門,就是廣渠門,當年袁崇煥在這裡多次抵擋了八旗的衝鋒。

黑狗以統領五坑軍和新安第二軍,以及老資歷的關系,同樣得到了伯爵的封賞。

他的封號是漳州伯,主要表彰的是他在閩南擊敗左宗棠的功績。

其余軍級長官各有爵位,有功的大都是子爵,連大洪軍的鄭金都得到了一個信宜子爵的頭銜,

表彰他在信宜投誠。衝鋒陷陣的將領有獎,為了提升參謀的地位,朱敬倫給參謀部總參謀謝琦也封了一個爵位,同樣是子爵,肇慶子,表彰他在肇慶一戰中的指揮功勞。

非軍功不得爵,從秦朝之後基本上就是慣例,明代得到爵位的大文人王陽明,靠的也不是從政的功勞,而是鎮壓寧王反叛的軍功。

但文人們有他們期待的地方,那就是封官。

經過多次改革,文官制度也將在天壇上訂立。

對於文官制度,大臣們討論了太久太久。

朱敬倫從美國回來的時候,他們討論出了結果,但其實跟歷朝歷代的變化不大,主要依照的是明朝的制度,也就是內閣制度。

其實從漢代之後,中國的文官制度都逃不開一個三省六部製,所謂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尚書省形成於東漢,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於三國時,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其實三省合一,代表就是秦漢時代的相權。

歷代君權相權爭鬥不休,所以皇帝一次次分割相權,三國時出現三省,到了明代更是直接將所有權力都歸於內閣,朱元璋一開始設計的內閣,其實權力很小,等於是幫助他整理公文的秘書班子,但是相權這種東西之所以存在,是有他內在的原因的,不是每個皇帝都有朱元璋那麽勤政,於是就需要有人來幫他處理政務,丞相就是這麽來的。

所以明代隨後罷免了宰相,從朱元璋後期在也沒有設立過,但是內閣慢慢承擔了丞相的職責,內閣首輔直接就被私下裡稱作相。

朱敬倫沒有那麽重的權力慾,因此不需要用一個內閣制度遮掩,既然三省六部從漢代開始不斷的變換花樣,可最後實職卻總是不變,皇權強大的時候就是朱元璋的內閣,文官強勢的時候,就成了宋代的樞密院,或者明代中後期的內閣製,朱敬倫所幸不遮遮掩掩了,直接三省六部,並設丞相。

尚書省負責執行國家的重要政令,基本上就是執政權。

尚書省的尚書令當然就是丞相,這個位置是陳芝廷的。

禮官龍元喜大聲念誦陳芝廷的委任狀後,陳芝廷莊重的下拜,接過朱敬倫親賜的官服。

然後是中書省,中書省最重要的職權是撰作詔令文書,閱讀臣下的表章,這才是真正的皇帝秘書班子,中書令的官職交給了方山這個狗頭軍師,沒有人意外。

但是讓人意外的是門下省。

門下省的長官,稱作侍中,秦代的時候,是丞相派赴殿中往來奏事的府史,是丞相府的一個小吏。但是慢慢演變成了一個獨立的部門,而且可以跟尚書省和中書省相抗衡。

門下省裡的官員,有黃門侍郎、諫議大夫等職位,因此慢慢具有了一些皇帝顧問加檢查百官的權力。朱敬倫給這個省的設計,也是皇帝顧問,加上監察百官。但是他卻將這個職位給了赫德這個洋人,這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

連赫德自己都沒想到。

赫德是一個很看重自己地位和權力的人,當朱敬倫將制度公開之後,他很是下了功夫研究了一番,他當時看重的是戶部的官職,他希望能長官大明的戶部,這樣跟他現在稅務司的職位基本一致。他現在的稅務司可不僅僅是收稅的,還堅固了財政預算等工作,相當於才政府加上稅務部兩個部門,因此他覺得戶部非他莫屬。

可沒想到朱敬倫給了他一個看似高高在上,卻沒有什麽實權的部門,這讓他驚訝之余,心中是不太滿意的,接過官服的時候,他也沒表現出高興的樣子。後來他為此還找過朱敬倫,認為朱敬倫是因為他是一個洋人,所以限制他的權力。朱敬倫則告訴他說,門下省是中國傳統官職,跟丞相所在的尚書省平級的部門,他是大大提高了赫德的地位,如果赫德不願意接受的話,就打發赫德去戶部,赫德又是一個很看重地位的人,權衡之下他還是覺得地位重要,他可以對外宣稱他是跟首相平級的。

三省之後就是六部,禮部自然是龍元喜的;兵部給了被龍元喜說服投靠的羅惇衍;刑部交給了較早跟隨朱敬倫的舊官僚和大畫家羅天池;吏部交給了高要人蘇廷魁,他也是當年跟龍元喜、羅惇衍一起在城外練兵的三大鄉紳之一,做過工科給事中,人比較耿直,當年就敢彈劾八旗權貴穆彰阿,吏部這個管人的部門,就得讓一個眼裡揉不得沙子的人來管;工部的任命也有些出人意料,讓一個大臣們認為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南海人陳啟沅擔任,大多數人都沒聽過這個名字,但朱敬倫給工部的設計,其實類似後世的工業部,不僅僅是管理國家工程,民間工業也歸他管;最後一個,最重要的戶部,則交給了東莞豪門張敬修。

張家是當地豪門,修建了可園,但張家卻是經商發達的,張敬修做官並不貪財,他也不需要貪財,他當官的錢,和修園子的錢,都是他二哥張熙元掏的,戶部需要跟商人打交道,而且就得一個不貪財的人來掌管,所以一步步怕到了廣肇羅道台的張敬修得到了這個職位。

三省六部主要官員封完,剩下的小官不需要在天壇一一封賞,事實上其他官員,大都不再這裡,因此最後隻念了一遍委任狀了事,就算是在吃牛肉的天帝面前封的,圖個喜慶。

盡管名字跟古代官職一樣,但事實上主要職能是做了調整的,比如工部就是這樣,權力擴大到了民間,不止像古代的負責給皇帝修個皇宮了,修修運河了之類的職責,這個部門歷來是清水衙門,沒什麽權力,所以交給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商人,也沒引起多大的反彈,他們不知道的是,後來這個部門的權力之大,讓他們很眼紅。

禮部跟工部一樣變化比較大,古代的禮部是兼顧外交的,理藩院最早就歸禮部管理,因為番邦的使臣到中國後,得由禮部教他們覲見皇帝的禮儀,有的使臣甚至要學習大半年,然後才能見到皇帝。

但現在的外交,可不是隨便來倆野人磕頭給賞錢時代的外交了,而是實實在在要跟洋人打交道的外交,因此禮部下設了一個洋務司,只能跟奕欣建立的總理衙門一樣,就是外交部,洋務司的主事,依然是伍崇曜。

剩下的吏部長官人事,刑部掌管司法,兵部掌管軍隊,這些部門的變化也有一些,大體變化不大。

先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比如收藏筆趣閣:手機版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