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國崛起1857》第390節 新的時代
1866年2月15日,農歷虎年正月初一。請大家看最全!

這一天北亰的天很冷,所有人都感到徹骨的寒冷,慈禧在這蕭瑟的季節回到了紫禁城,看到除了牆壁外,被搬的毛都不剩的皇宮,她抱著同治皇帝嚎啕痛哭,她覺得她們孤兒寡母的日子真的是難過極了,這一幕讓無數大臣動容,也跟著抹眼淚。

一貧如洗的皇宮,一貧如洗的國庫,卻要背負高額的賠款。

所有人都覺得未來很暗淡,但這更堅定了一些大臣的忠心,尤其是一些廣東籍大臣,他們紛紛表示要捐款捐物為大清國籌集賠款,因為大明源起廣東,讓一部分廣東籍大臣竟然產生了一種愧疚的情感。

人心真的很難懂,這些人算是道德低下的人嗎?

也很難說。

慈禧哭了很久,然後抹乾淨眼淚,不顧大臣們的反對,她堅決帶著小皇帝住進了這座寒冷的毫無禦寒功能的宮殿。

相比身體上的寒冷來說,發自內心的對未來的恐懼,讓他們的心更冷。

大明從南跨海而來,攻城掠地勢不可擋,讓他們切實感受到了一種亡國的危機感。

這股情感如此強烈,甚至讓人感到絕望,他們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應付這種來自海上的,依靠堅船利炮的威脅,短短幾年之間,京師兩次被人洞開,這已經不能在關起門來掩耳盜鈴在用天潮上邦來自我麻醉了。

洋人曾經帶來的失敗,更多的是讓他們感覺到恥辱,而南方新興的朱敬倫大明王朝,卻讓他們切實感到了亡國的危機感。

清廷對大明是一種切實的危機感,同樣洋人也突然發現,他們需要重新審視大明這個新興的國家了,他們陡然意識到,這個國家的建立,讓東亞的局勢突然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就在大明朝宣布自己成立之後,無數的評論家一下子開始關注這個國家。他們發現,這個剛剛建立的國家,竟然一躍而起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茶葉供應國,日益擴大的生絲生產國,東亞與西方最大的貿易國。

而且他們更發現,這個國家跟清廷完全不同,他們更樂於與西方接觸,更樂於與西方人做貿易,盡管還有許多掣肘,但他們的皇帝不止一次對各國外交官表示,歡迎來自西方的商人,也表現出一副願意與西方國家積極交往的態度,這一切都跟清廷不同,也跟東亞其他國家不同,不管是東北的日本和朝鮮,還是南方的越南,這些東亞國家都竭盡所能的將自己封閉起來,對西方的交流和通過無比消極。

大明國的這種態度,西方人是歡迎的,這也是為什麽最後他們紛紛接受了大明國的要求,做出了一些讓步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要讓他們做出讓步,也必須有對等的利益給他們。

大明要求清廷將大連、青島、秦皇島和寧波交給他們管轄,正面的好處是西方國家,主要是英法也可以通過這裡打開大清國的內部市場,但面臨的潛在風險則是這些商路會像天京一樣,被大明的商人壟斷,所以一開始英法兩國反對激烈,哪怕大明政府做出開放的保證,他們依然不肯接受。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英國,拿破侖三世在這個時代,幾乎就是英國外交的跟隨者,論起在中國的利益,主要還是英國的利益,法國在中國的商業開拓跟英國不是一個量級的,甚至排在美國和俄國之後,勉強列為第四,跟丹麥、瑞典等小國相差無幾。

真正讓英國人做出讓步的是,大明接受讓英國控制的清廷海關介入這幾個城市,也就是說大明盡管要求控制大連等地的土地和行政,

但是這裡的海關還是屬於清廷的海關,依然跟清廷其他領土上的海關一樣,接受英國人的管理。英國人讓步了,法國人也就不會說什麽,美國人更是抱著樂享其成的態度,但是俄國人卻激烈的反對,因為修建鐵路的問題。

大明提出要在大連等地修建鐵路,洋人一開始很奇怪,大明本國還連一條鐵路都沒有,卻要在大清國的土地上修鐵路,但英法等國不反對,因為大明承諾,大明管轄的清國港口,全都是自由貿易港口,歡迎各國前來貿易,那麽大明開拓出來的利益,各國都能分享一份,尤其是美國對這個要求格外支持。

但俄國強烈反對,因為俄國認為一條從大連修到他們邊境的鐵路,會極大的威脅到他們東方的領土安全。

在這個問題上,大明政府跟俄國政府進行了激烈的磋商和談判,最終達成了分贓式的一致,大明和俄國達成協議,一旦大明開始修建大連通往俄國邊境的鐵路,修建線路一定要跟俄國商議並經過同意之後,才能開始修建。同時這條鐵路必須有俄國的投資,並且在運營之後,必須由中俄兩國共同管理。以免大明將這條鐵路用於對俄國領土的威脅上來。

其實不過是以領土安全為借口,老毛子也希望利用一條東北的鐵路,對滿清的老家進行滲透。在廣袤的東北修建一條通往俄國邊境的鐵路,對俄國同樣十分有利。比如可以徹底改變中俄之間的商業路線,將過去漫長的陸路交通,變為海路和鐵路聯運。從俄國談判代表提出線路要求就能看出來,他們建議大明修建的鐵路線終點在恰克圖,而恰克圖則是中俄商道上最重要的一個重鎮,是俄國商人和晉商經營了兩百年的一個貿易城。

大明的老百姓也感覺到時代不一樣了。

他們此前在大明和清廷之間保持中立,仿佛根本不知道廣東等地已經改朝換代,沉默的過著他們慣常的生活。不是因為他們麻木,不懂得思考,他們分的清好壞,他們知道大明給他們帶來的利益。

首先是商人階層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再也沒有隨意敲詐勒索他們的官吏,沒有隨時剝奪他們財產甚至威脅他們人身安全的官府,盡管要繳納比過去多得多的稅,但在一種透明的制度下,他們有史以來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種安全感。而且隨著科學的管理,以及政策上的開放,商人們得到的商業機會比過去大大增加了,比如天京商道那樣的機會,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那是一種有祖國大炮巨艦在背後支持的生意,是國家權力為他們爭取到的機會。

天京商道還只是一個特例,更普遍的機會則是大明執行開放政策之後,跟西方國家日益密切的商業貿易帶來的機會,赫德打造的高效率海關,和以九龍交易所為代表的商業機構,大大擴大了舊有的貿易基礎。

當然得利的不止是商人,其實大明政權的建立,受益的是整個社會階層,即便是最窮苦的佃戶,也分享了這個政權建立的紅利,最起碼的一點是,從朱敬倫開始擴張勢力開始,沒控制一地,基本上都以各種名義免去各地稅負,到目前為止,大明政府的運作,竟然已經脫離了對地丁稅的依靠,完全改為從商業系統中抽取稅收了。

這些實實在在的利益,不可能讓人無動於衷,無數人的心中自有一杆秤,他們早就做出了他們自己的衡量,只是之前他們畏懼於強權,心裡有對滿清兩百多年來統治的陰影,加上一種對舊時代的習慣和留戀,他們不敢表明他們的立場。

但現在不一樣了,大明王師北伐,攻佔滿清京師,逼迫滿清割地賠款,這一切讓他們打消最後的顧慮,讓他們知道大明朝已經站穩了腳跟。

然後他們不怕了,他們敢表明立場了,他們敢在陽光下站在大明這面旗幟之下,公開宣稱自己是一個大明人了。

登基大典之後,更多的人開始慶祝,甚至一些人以剪辮子表明他們的立場。

但依然有一批人固執己見,甚至對那些自稱大明子民的百姓嗤之以鼻,乃至惡語相向,這些人不但頑固的認為他們的辮子是祖宗之物,還斥罵那些剪掉辮子的百姓為數典忘祖,最可怕的是,在這一批最頑固的人中間,有一大批讀書人,甚至是功名在身的讀書人,他們是中國社會中掌握話語權的一部分人,他們發出的聲音影響力很大。

他們甚至開始在日益常見的報紙上寫文章,對大明各種汙蔑和詆毀,不斷的表達他們大清忠臣孝子的態度,號召讀書人識大禮明大義,不要為偽明效力。

面對這股反勭的力量,一些大明官員也看不下去了,建議朱敬倫嚴懲他們,查封刊登這些人文章的報紙,逮捕甚至流放這些悖逆之徒。

但朱敬倫笑著搖頭拒絕了,他說這些人不過是一群生活在新時代的舊人罷了,一群活在他們幻想的忠誠道義之中的可憐蟲而已。

這些人不值得自己動手,時代遲早會將他們淘汰。

朱敬倫要關心的事情太多了,幾隻嗡嗡的蒼蠅,還不足以讓他浪費精力,當前時期,他最關心的,是苦力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不惜要跟大英帝國較較勁。未完待續。

瀏覽閱讀地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