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月八日,從接到發兵聖旨算起拖了一個半月,李植的大軍終於集結在范家莊,準備開往寧遠,支援錦州。
其實從李植掌握的情報來看,祖大壽在錦州再守幾個月也沒有問題。洪承疇上個月從海路運糧,發奇兵衝破錦州城外的包圍,把柴火、火藥和糧食送進了錦州城中。如今錦州城中有堪用一年多的糧草火藥,清兵只能繼續圍困,一時半會無法攻入城中。
不過李植這次借天子催兵之際,成功把自己的勢力觸角伸進了山東,可謂收獲良多,不準備再拖了。再拖下去錦州的祖大壽可能沒事,天子在京城就要頂不住,要在文官的壓力下把自己打為反賊了。
事情如果到了那一步,就很棘手了。
而且為國殺虜,也是武臣的本分,李植也不願意看到建奴在錦州繼續囂張下去。是時候發出大軍,掃蕩遼西的滿清奴軍了。
一月八日一早,崔合挺著肚子站在總兵府裡送李植出門。她手上抱著一個身邊牽著一個,一邊流眼淚一邊說道:“夫君,我們家三個崽在等著你,你可不能死啊。”
李植哈哈大笑,為崔合擦去眼淚,安慰說道:“我怎麽會死呢?安心在家等我回來。說不定你還沒生,我就打贏回程了。”
崔合點了點頭,說道:“我生孩子時候害怕的,你陪著我我就不怕了。”
李植笑了笑,捏了捏崔合的臉蛋,一甩披風翻身上馬,帶領親衛們往城外行去、
往城西去的道路兩邊,站滿了送李植出征的百姓。不但街道兩邊佔滿了人,就連兩邊房屋的屋頂上也站了人。百姓們遠遠看到一身戎裝的興國伯,就大聲叫好,那聲音山呼海嘯,聽上去像是一陣風暴。
等李植的親衛儀仗走到近前,百姓們則紛紛作揖拜倒。
百姓們都知道,論起殺奴,其他的明軍都是了了。大明朝的社稷安危,就靠興國伯的大軍了。興國伯南征北戰為大明殺出一片太平江山,為百姓殺出溫飽的生活,配得上百姓們的這一揖。
至於坊間流傳的,興國伯出征之前和朝廷討價還價,那算什麽。拿命去和東奴拚殺之前不該討一點好處麽?誰的命都不是大風吹來的。而且據說興國伯的條件無非就是在山東辦報,那也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天津的百姓,都是十二分支持興國伯的。
李植騎在馬上,朝百姓們拱手還禮。
百姓看到興國伯的還禮,又響起一片片震耳欲聾的叫好聲。
李植走到了天津西門,天津衛城守備親自上陣,把城門上面的大鼓敲得山響,那隆隆的鼓聲頗有氣勢,讓人聽了熱血沸騰。城樓上的士兵們跟著鼓點,唱起了嶽武穆的《滿江紅》:“...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不少送行的百姓們跟著李植的儀仗隊伍走出了天津衛城,有幾百人一直跟著李植走了幾裡路。
等李植到了范家莊,發現來這裡又有一批送行的百姓,已經擠滿了范家莊的北門。士兵們像是木樁一樣穩穩站在城外,等待出發的命令。他們周圍,士兵們的親屬們則十分不舍,不少人站在大軍隊伍兩邊看著自家子弟,一邊喊話一邊流著眼淚。
此次建奴派出大軍來挑戰,不比以往。大軍出征,不知道要死傷多漢家好兒郎。
李植看到天津附近的文武官員穿戴華麗,站在了城門口,來送李植大軍上陣殺敵。
新任巡撫馮元颺帶領天津百官朝李植深深一揖,喊道:“興國伯為國出征,其勢壯矣。我等來送興國伯,為大軍壯行。”
李植點了點頭,說道:“有勞巡撫了!”
馮元颺大聲喊道:“興國伯大軍出征為國殺奴,我等壯行一場,豈敢稱勞?”頓了頓,馮元颺說道:“在下昨日作詩一首,願在此獻醜,為興國伯壯行!”
一眾天津文官聽到巡撫要念詩,都來了興致,豎耳細細聽來。
李植點了點頭,讓馮元颺念。
馮元颺念道:“二十五年漢家郎,東征西討戰四方。鯉魚坪上斬逆獻,青山口內射胡狼!人言可畏摧直方,鐵血丹心胸中藏!東虜鬥膽下錦州?青鋒寶劍映忠良!”
聽到馮元颺為李植寫的詩,文官們轟然叫好。李植騎在馬上朝馮元颺拱手一禮,笑道:“馮巡撫頗有文才,李植領教了。”
見李植表揚自己的詩詞,馮元颺興奮地滿臉通紅,大聲說道:“願興國伯大勝歸來,馮某在此迎接興國伯的凱旋!”
李植笑了笑,騎馬行進大軍的中軍,揮手說道:“出征!”
海螺號聲響起,大軍在一千名斥候的保護下擺出長蛇陣,朝寧遠方向開去。
李植這次在范家莊留駐了四千兵馬,在山東駐扎了一千兵馬,這些留駐的兵馬歸坐鎮范家莊的李興指揮。李植自己則率領一萬五千部隊出征。
大軍每天行軍五十裡,花了十一天走到了寧遠。
寧遠城外, 支援錦州的各地邊軍已經齊聚。明軍連營幾十裡,一眼望不到盡頭。
薊遼總督洪承疇得知李植來了,帶領諸將迎出十裡迎接。在橋頭灘迎到了李植的大軍。
洪承疇這些日子日日等待李植大軍的到達,當真是等苦了。虎賁師的戰鬥力,豈是其他的明軍可比?李植的兵馬不到寧遠,洪承疇根本不敢謀算支援錦州的計劃。
洪承疇左等右等,終於在一月十九把李植的兵馬等來了。
此時韃子已經圍困錦州兩個月,各路支援錦州的十三萬邊軍已經齊聚寧錦,就等李植這中流砥柱到達了。
李植的中軍行在隊伍中間,洪承疇首先看到的,是軍容鼎盛的虎賁師前軍。虎賁師雖然此時行軍時候沒有穿盔甲,但那苦練下形成的整齊劃一,令行禁止,還是處處透露出一股森森殺氣,讓洪承疇看得不住點頭。
看著這支強軍,洪承疇身後的宣府總兵楊國柱忍不住一拍手,大聲說道:“來了,終於等來了興國伯的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