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世揚明》第52章 試射
  崇禎三年八月,百仞灘鋼鐵廠、百仞灘兵工廠火槍車間和火藥車間進入了試驗生產階段,博輔造船廠的主體工程完成過半,臨高紡織廠的生產如火如荼,帶來了滾滾利潤,為這個工業體系的成長輸送著血液。

  九月,百仞灘鋼鐵廠按照生產手冊,獨立煉製成功一爐低碳鋼。

  同月,百仞灘兵工廠火藥車間配製出了合乎要求的黑火藥。

  十月,百仞灘兵工廠火槍車間試製成功首批十把燧發槍,得益於水力車床的應用,鑽孔效率的提升,製作槍支的速度和質量遠高於明軍鳥銃。

  夏天南得知首批槍製作成功,第一件事就是拉著林偉業去試槍。在火槍車間的後面,開辟出了一塊空地以供試槍專用。在林偉業的指點下,夏天南往槍管內倒入適量火藥,然後把鉛子放入,再用通條把子彈和火藥壓緊,給點火裝置倒入一點火藥後,發射準備工作就完成了。

  槍管有簡易的照門和準星,都是後期焊上去的,也打磨的異常光滑。夏天南按照大學軍訓時的記憶,三點成一線,瞄準了目標——五十米外一個人形木製靶,與真人大小一致。屏住呼吸,扣動扳機,轟的一聲,煙霧彌漫,後座力震的夏天南一晃,乖乖,這貨比軍訓時的八一杠動靜大的多。

  迫不及待地上去看靶子,槍法還不錯,命中了目標,這塊2厘米厚的木板被鉛彈射穿,還形成了一個不規則的洞孔,拳頭大小。

  林偉業解釋說,滑膛槍的射擊效果與現代步槍不同,初速度和穿透力遠遠不及後者,但是軟質的鉛彈停止效應特別明顯,射在人身上,鉛彈不是像現代步槍子彈一樣穿透人體,而是會變形翻滾,造成大面積的傷口,鉛還會造成中毒,拋開開射程和精度,僅就殺傷力而言,滑膛槍比現代步槍破壞性更強——在這個時空,被鉛彈射中,基本上沒得救。

  對槍的威力夏天南很滿意,他問林偉業:“有效射程多少米?”

  林偉業說:“具體數據還要等到測試後才知道,不過這槍的藍本——褐貝絲的有效射程為100米左右,命中率可以達到50%,最大射程將近300米,仍然有殺傷力,但是準確度就不敢保證了”。

  雖然對滑膛槍的性能有一定心理準備,夏天南還是有點失望,“有效射程這麽近啊?100米都能看清對方的臉了!”

  林偉業失笑說道:“你以為這時代的滑膛槍能打多遠?有效射程近的關鍵原因在於射擊精度差,只能靠近距離的大規模齊射彌補這個缺陷。”

  他解釋道,在成熟的線膛槍問世以前,歐洲的軍隊都是在100米以內以線列陣型對射,這種戰法就是有名的“排隊槍斃”,英軍甚至冒著彈雨行進到離敵軍50米甚至30米的距離才開第一槍,往往一輪齊射就足以讓對手崩潰。

  夏天南不解地問道:“排隊槍斃簡直像個白癡,為什麽這個時期的軍隊不臥倒射擊呢,這樣可以躲避子彈啊?”

  “沒有人願意當白癡。你回憶一下剛才射擊的全過程,推想一下,臥倒你還能射擊嗎?”

  回憶比劃了一下,夏天南恍然大悟,裝藥、塞彈、通條壓緊等幾個步驟,必須把槍口朝上,槍管豎立才能做到,臥倒之後無法裝彈。慶幸的是,自己將來要面對的對手,不管是流民還是後金,都不是火器化部隊,不用忍受槍林彈雨對射。

  “而且這麽近距離臥倒射擊,對方一個衝鋒,你來不及起身,就是冷兵器的活靶子。”林偉業補充說道。

  夏天南點點頭,存在即合理,看起來愚蠢的排隊槍斃戰術用了一個多世紀,自然有他的道理。

  指著第一批試驗品,林偉業道:“資本家同志,驗驗貨吧,有什麽用後感想,可以提一提,用戶的建議才是我們改進產品最好的方法。”

  夏天南仔細查看了這批槍支,結合試射的體會,認真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發射過程能否更簡化。具體而言就是一次發射需要倒入多少火藥是不是可以量化,以免戰時裝藥過量或過少——過量會導致槍管提前報廢,過少則威力不足;

  第二,刺刀必須早日裝備。未來部隊的訓練就可以實彈射擊和刺殺訓練同步進行,這樣火槍兵就能兼具遠程打擊和近身防禦能力,避免成為明軍火槍手那樣的廢物——敵軍還未接近就亂開火,敵軍接近後就是被屠殺的羔羊;

  第三,實行標準化生產。以便零部件可以互換,便於維修,這樣每支槍支就不會是一次性產品,既能節省成本,又能提高槍械的耐用性,眼前這批槍支就存在很明顯的差異,零件顯然無法互換。

  果然用戶的體驗才能更好促進產品質量的提高啊!林偉業感歎了一句。對於這三個建議,他一一給出了解決辦法:

  第一個問題可以用紙殼定裝彈實現,把一次發射需要的火藥連同鉛彈用紙殼包裹, 發射前直接用口咬開,把紙殼彈整體塞進槍管即可;

  第二個問題則需要時間。雖然槍支製作出來了,可是裝備刺刀的難度不下於槍支本身——刺刀要具備很好的強度和韌性,才能保證在激烈的搏殺中不會斷裂變形,眼下的熟鐵很顯然不適合製作刺刀;

  第三個問題可以實現,雖然沒有現代化的精密尺規儀器,但是在確定度量衡標準後,簡單的通止規就可以初步實現標準化,對於滑膛槍的精度而言,已經足夠。

  崇禎三年十一月,在夏天南和林偉業兩人的努力下,一個抓管理,一個抓生產,百仞灘鋼鐵廠和槍炮廠初步實現規劃化管理。兩個廠的工匠分為三個等級,工錢按等級從高到低,獎金分為月獎金和年度獎金,與產量和等級掛鉤。等級每半年考核一次,每年底評定一次,優勝劣汰。生產中出了質量瑕疵,按生產流程追究到人。

  整套制度推行以後,所有人的競爭意識空前強烈,原來的師傅和徒弟之間的框架被打破,人人都想晉級,拿到更多的工錢,手藝精湛的工匠和最低等級的學徒之間每年的收入差距有五六十兩,普通人可能辛苦幾年都攢不下這筆錢。

  競爭機制和質量管控制度初步體現了威力,短短幾個月,這些工匠和學徒就被調教的頗具現代工人的樣子了,煉出的鋼和生產的槍支質量明顯比初期提高不少。有了成功的范例,夏天南決定建成後的博輔造船廠和以後的所有工廠,都依葫蘆畫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