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世揚明》第802章 攘外必先安內
京師,紫禁城,金鑾殿。

此時,崇禎正召集文武百官,商議退敵之計,大殿內的氣氛非常壓抑。

韃子越過長城入寇已經快兩個月了,連克州縣,北直隸一帶的官兵屢戰屢敗,根本不是對手。崇禎自從韃子入寇之後就沒有睡過囫圇覺,眼中布滿血絲。他抑製住心中的鬱悶和憤怒,詢問百官:“建奴肆虐,京師戒嚴,朕眼看著北直隸百姓慘遭荼毒卻無能為力,眾卿可有退敵良策?”

吏科給事中王家彥出列,朗聲道:“陛下,建奴入寇,生靈塗炭,陵寢震驚,本兵掌管兵事,卻坐視不救,理應問罪。”

作為兵部尚書,張鳳翼是制定抵抗策略的主要責任人,但是他才能平庸,根本沒有什麽好辦法,應對失措,眼睜睜看著奴酋阿濟格帶領大軍橫衝直撞,卻沒有任何辦法制止。現在聽到王家彥公然彈劾自己,卻無言以對。他不是坐視不救,是根本不知道有什麽辦法能夠讓韃子退回關外。

崇禎眉頭皺了皺,答道:“眼下驅逐建奴為第一要務,本兵是否該問罪,戰後再議。”他也對張鳳翼的表現不滿,可是暫時也找不出更合適的人選來擔任這個職務了,先對付著吧。

張鳳翼聽得眼皮子直跳,“戰後再議”,這話裡有話啊,難道皇帝對他的不滿已經累積到一個極限,只等韃子退兵後就找他清算嗎?

不行,必須掌握主動權,挽回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形象。張鳳翼權衡了一番利弊之後,一咬牙,出列奏道:“陛下,臣懇請出京督師,建奴一日不退兵,臣一日不回京!”

這個請求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文武百官都想不到這個資質平平的兵部尚書居然有這樣的勇氣,崇禎也沒想到張鳳翼會主動請纓。

驚訝之後,崇禎還是頗有些歡喜,無論如何,敢出京督師驅逐韃子,至少勇氣可嘉,他立刻準許:“本兵既然請纓,朕準了,另命宣大總督梁廷棟戴罪入援,互為犄角,望卿不複所托,克日退敵。”

梁廷棟是前任兵部尚書,崇禎三年上任,才乾還算可以,但是品行操守不怎麽樣,屢次遭人彈劾,才當了一年尚書就被撤換。去年起複,接替丁憂的楊嗣昌,以兵部右侍郎兼右都禦史總督宣府、大同、山西三鎮,提督軍務。韃子此次入寇,經過的正是他的轄地,沒有遭到任何抵抗,長驅直入。崇禎對此很不滿,只是大敵當前,撤換邊鎮總督動搖軍心,便只能選擇讓梁廷棟戴罪立功,領兵從宣大馳援北直隸了。

張鳳翼心中哀歎,“克日退敵”,說的容易,韃子幾萬大軍,說擊退就能擊退嗎?不過他不敢在這個話題上多說,先避過朝堂上的彈劾再說。

兵部尚書自請督師,除此之外百官並無良策獻上。下朝之後,崇禎悶悶不樂地回到乾清宮。

王承恩見他心情不好,屏退殿中宮女和小太監,心想得揀一件能讓萬歲爺高興的事說給他聽聽,否則天天這麽鬱鬱寡歡,實在傷身。

想了半天,王承恩想起丁憂被下旨奪情的前宣大總督楊嗣昌已經回了京城,而且請求面聖,將這個消息告訴萬歲爺,或許能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

王承恩小心翼翼地說:“前兵部右侍郎、宣大總督楊嗣昌已經回京,請求面聖,萬歲爺可要召見?”

崇禎聞言一振,立刻說:“文弱回京了?趕快宣他覲見。”

楊嗣昌丁憂之前就很受崇禎信任,其父楊鶴剿寇失利被問罪,絲毫沒有影響他的聖眷,短短幾年就歷任山海關內監軍兵備道、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兼巡撫山海關和永平府、兵部右侍郎兼宣大山西三鎮總督,

要不是先後因為父母雙雙去世,回家丁憂,兵部尚書的位置未必是張鳳翼的。崇禎苦於朝中無知兵之人可用,便下旨奪情,命他回京。不久後,楊嗣昌便進了宮,被宦官帶到乾清宮。他此刻沒有官職在身,身著布衣,跪下磕頭行禮:“武陵楊嗣昌叩見陛下。”

崇禎連忙虛抬右手,示意平身,“文弱無需行此大禮,朕下旨奪情,召你回京,就是要重要的。來人,賜座。”

楊嗣昌自然也知道這一點,不過場面上的事還是要做的,再三推卻之後,才在宦官搬來的小幾子上坐下。

崇禎現在最憂慮的就是韃子入寇之事,卻無人可以商量對策,現在楊嗣昌來了,宛如找到了知音,將腹中心事和盤托出,並詢問:“韃子入寇,卿可有良策?另外,朕想調洪承疇、盧象升等人北上拱衛京畿,如何?”

楊嗣昌沉吟片刻,沒有直接回答崇禎的問題,而是反問:“臣有一番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崇禎連連點頭:“直說便是,無需顧慮。”

楊嗣昌清了清嗓子,侃侃而談:“陛下,天下大勢好比人的身體,京師是頭腦,宣、薊諸鎮是肩臂,黃河以南、大江以北的中原之地是腹心。如今形勢是烽火出現於肩臂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禍亂於腹心之內,中之甚深。外患固然不可圖緩,內憂更不能忽視,因為它流毒於腹心,如果聽任‘腹心流毒,髒腑潰癰,精血日就枯乾’,徒有肩臂又有何用呢?”

這話的意思很明顯,韃子入寇是急症,流寇則是心腹之患。很顯然,楊嗣昌對抽調洪承疇、盧象升等剿寇主力北上並不讚同。

崇禎愣了一下,說道:“流寇肆虐中原,確實是心腹大患,可是建奴在京畿作亂,總不能不管吧?”

楊嗣昌答道:“臣有三策獻上:一是攘外必先安內;二是足食然後足兵;三乃保民方能蕩寇。”

崇禎精神一振,說:“願聞其詳。”

“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可以與建奴虛以委蛇,以和談牽製,穩住京師局勢後,集中兵力剿滅流寇。只要除去這腹心之患,建奴無非是疥癬之疾罷了,無論是戰是和,可以從容應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