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世揚明》第803章 議和
攘外必先安內!

這一句話石破天驚,宛若一道閃電劈開了崇禎心裡的濃霧,心中一種若隱若現卻不敢訴諸於口的想法蠢蠢欲動。

他裝作驚訝地反問:“與建奴議和?豈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楊嗣昌正色道:“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為了大明江山社稷,臣願替陛下冒天下之大不韙。”

“好,好,好!”崇禎心情激動,一連說了三個好字,也不知是說議和的主意好,還是楊嗣昌為了大義自我犧牲的精神可嘉。

見崇禎頗為讚訊,楊嗣昌大受鼓舞,繼續闡釋自己的三策:“今衛所糜爛,京營不堪大用,能戰之軍又多在陝、甘征剿流寇。陛下可增兵十二萬,其中步軍八萬、馬軍四萬,每年耗費餉銀二百八十萬兩,一來可以拱衛京畿,二來可以增援陝北、甘肅,進退自如。”

崇禎見他隨口就能說出該增兵多少,耗費餉銀又是多少,一定是丁憂守製期間也未忘國事,覲見之前又做足了功課,可見是個做事的人。而且談論起兵事來,思如泉湧,侃侃而談,與現任兵部尚書張鳳翼的呆滯木訥之狀迥然不同,不由歎道:“用卿恨晚!”

不過二百八十萬兩餉銀對崇禎來說,簡直是要了命了。他踟躕道:“國庫空虛,內帑也是無銀可用,餉銀從何而來?”

楊嗣昌早有腹稿,從容回答:“可加征田賦每畝一分,全國共征收七百三十萬兩,此為練餉,用於訓練邊兵;另加征剿餉二百八十萬兩,專用於剿滅流寇之用。”

崇禎略微有些遲疑:“天下人可會指摘朕橫征暴斂?”

“陛下若擔心,那麽剿餉可隻征一年。”

“一年?”崇禎疑道,“一年便能剿滅流寇?”

楊嗣昌信心滿滿地回答:“臣有一計,只要陛下支持,兩年之內則流寇可平。臣稱其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以陝西、河南、湖廣、江北為四正,四巡撫分剿,而專防延綏、山西、山東、江南、江西、四川,為六隅,六巡撫分防而協剿,是謂十面之網,而總督、總理二臣隨賊所向,專征討。”這個方法用白話說就是將流動作戰的農民軍堵截並包圍,然後加以消滅,陝西等地巡撫負責拉網,五省總督和五省總理負責“抓魚”。

崇禎見他說得頭頭是道,忍不住連連點頭:“甚好,便依你所說,加征剿餉和練餉。”

“陛下聖明!”

楊嗣昌一番話,說服了崇禎,從此農民的負擔更為沉重,為這個王朝的覆滅留下了伏筆。

不過加征剿餉和練餉也好,增兵12萬也罷,都是長遠之計,近在眼前的韃子總是要面對的,崇禎問道:“既然依卿所言,洪承疇、盧象升都要征剿流寇,不宜調動,那麽可以從廣東調兵嗎?”

楊嗣昌這兩年雖然在家守製,但是對天下大勢都了如指掌,如彗星般崛起的瓊海鎮自然也被他看在眼裡。對於這支比絕大多數明軍都能打的軍隊,他有自己的看法。

“陛下所指就是瓊海鎮吧?以臣看來,總兵夏天南驕橫跋扈,可以用,但不可重用。若非不得已,不要調其北上。”

崇禎歎了口氣,說到驕橫跋扈,現在已經變成了武將的專利,尤其是那些手握重兵的邊鎮總兵官,又何止夏天南一人?遼東總兵祖大壽在大凌河之戰中曾向皇太極投降,後又逃回,崇禎不僅不敢降罪,還加封左都督,後來數次召其入京覲見,祖大壽都躲在錦州城,以各種理由拒絕,平時不管誰當總督,都不敢管他,他也不服任何人管,自己又能拿他怎麽樣?

楊嗣昌繼續說:“陛下若要解京畿之困,

讓韃子退兵,也不是只有動武一途。可遣人暗中聯絡,探其口風,若韃子偽汗有議和的意圖,便可不費一兵一卒,以和談退兵。至於北直隸境內的韃子大軍,可勒令各州縣按兵不動,免得影響議和。”崇禎動心了,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讓韃子退兵,聽上去很美好。他現在沒錢給邊鎮發餉,每次調動兵馬勤王,聽到兵部、戶部和勤王的部隊為了糧草和餉銀扯皮,就覺得頭疼不已。若真的像楊嗣昌所說這麽簡單,倒是可以試試。

不過與韃子其議和的提議,肯定會被千夫所指。崇禎很愛惜羽毛,不想背負這個罵名,猶豫半天沒有吭聲。

楊嗣昌察言觀色,也看出了崇禎糾結的心態,便推薦了一個人選:“遼東巡撫方一藻與臣為舊識,且志趣相投,可就近遣人赴沈陽(後金都城盛京)與皇太極聯絡。”

崇禎不解:“為何不直接與奴酋阿濟格磋商?”

“阿濟格只是一名郡王,連親王、旗主都不是,做不了這個主,如今韃子大權都掌握在偽汗皇太極手中,這等大事,只能找他談。”

崇禎考慮良久,覺得不用自己出面,可以一試,便說道:“卿可休書一封,速速送往遼東,令方一藻遣人趕赴沈陽,若皇太極有意和談,先撤回阿濟格等人,解京畿之困。”他特意交代讓楊嗣昌以私人名義寫信不是以朝廷的名義下令,就是給自己留下余地,事情萬一暴露,可以推個一乾二淨。

“臣遵命。”

崇禎見楊嗣昌能懂自己的心思,非常滿意,既有運籌帷幄的本事,又能揣摩聖意,和天子同心,這樣優秀的臣子上哪找。他許諾道:“卿可先恢復兵部右侍郎的官職,等合適的時機,再就任兵部尚書。”

經過這一番奏對,崇禎覺得若是楊嗣昌來做兵部尚書,比張鳳翼要強太多。不過張鳳翼雖然平庸無能,卻沒有大錯,而且剛剛主動請纓出京督師,暫時不能動,只能等韃子退兵後,再設法將其調任他處,為楊嗣昌騰出位置。

楊嗣昌謙虛地回答:“本兵之位,重若千鈞,臣何德何能,請陛下另選賢能。”

崇禎知道這是謙讓的說辭,篤定地說:“卿不必推辭,本兵之位,非你莫屬。”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