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亂世揚明》第159章 登萊巡撫
夏天南的運氣不錯,名帖遞進去不久,看見出來一個親隨,手裡拿著他的名帖,呼喊道:“哪位是廣東來的夏老爺?”

夏天南上前答道:“在下就是。”

“大人傳見。”

“是。請引路。”

其他人在原地等候,夏天南由親隨領路一路向內而去。

巡撫衙門規模不小,一路上氣宇森嚴。到得花廳門口,早有聽差打開門簾,示意他入內。

進門一看,一個精悍的中年官員穿著便服,正坐在花廳中間的紅木炕幾之上。夏天南知道此人大約就是大名鼎鼎的孫元化了。

他稍稍定神,撈起衣襟請安:“小人夏天南,拜見撫台。”

“哦,你就是廣東來的教友?”孫元化那雙眼睛頗具威嚴,他雖然是文官,畢竟在遼東從戎多年,多年養成的威嚴儀態,令夏天南微微感受到一股壓迫感。

面前這個人,貴為登萊巡撫,真真正正的起居八座手握重兵的朝廷大員,一聲令下就能讓人頭落地,面對這樣的人,一定要好好應對,不能出了岔子,夏天南心中暗暗組織著措辭,準備接下來的應答。

好在孫元化對夏天南頗有好感:身材高大,儀表堂堂,舉止動作頗有風度,謙恭之余又不乏自信。最關鍵的是,此人與自己一樣,信仰天主教。

“既然是教友,就不要拘泥於世俗身份,請坐。”

這話聽聽便好,可不能太過當真,夏天南謝過,尋了張凳子坐下,依然保持著腰身挺直,目光朝向孫元化。一旁的聽差將一碗蓋碗茶擺在他身旁的茶幾上。

“聽你的口音,不是廣東人士啊?”

開始應答了,夏天南打起精神,小心答道:“小人祖籍遼東,祖上因行商寄寓廣州,便在當地落籍。”他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無論如何都不像廣東人,與遼東官話更為接近,便編了個理由。

“哦?眼下這登州城內便有不少遼東軍士,與你也是老鄉了?”

夏天南笑著應是。

“即在廣州行商,為何來到這登州?”孫元化頗為疑惑,登州是軍事重鎮,卻不是廣州、蘇州那樣商業發達的地方,有何商機可言?

夏天南之前打過很多腹稿,以應對可能會碰上的各級官員,只是沒想到這麽順利見到了孫元化,而且冒充教友的身份讓孫元化的態度很不錯,那麽之前的腹稿就要臨時修改,更多看臨場發揮。他拿出了舊時空商業談判練就的本事,一邊想一邊編。

“小人祖籍遼東,雖然人在廣東,卻時刻心懷故土。眼下建奴屢犯我大明疆土,奪財物、掠人丁,朝廷大軍卻敗多勝少,小人認為,乃火器不夠犀利。若是能打製精良鳥銃和大炮,定能扭轉局勢……”

孫元化聽得眼睛一亮。本以為是個來尋求自己權勢幫助的商人,看在同為天主教友的份上,順手幫幫也無妨。沒想到聽到如此話語,這重“火器”的思想與他不謀而合。

他與恩師徐光啟都致力引入西方的武器和科技,不僅請夷人鑄造大炮,還聘請夷人擔任教官,編練新軍。他仿佛遇到了知音,情不自禁打斷了夏天南:“你也是這般想的?你對鑄炮可有研究?”

“回撫台,小人認為,朝廷大軍所用紅夷大炮,威力固然巨大,但是缺點有二:其一是過於笨重,隻宜守城而不宜野戰,動則數千斤,搬運不便;其二是容易炸膛,發射幾十炮就有炸膛之虞。”

孫元化頻頻點頭,這兩點正是紅夷大炮無法避免的缺陷。

紅夷大炮是仿製西方的艦炮而來,但是明朝的工匠顯然隻學會了鑄炮的皮毛,

形似而神不似。大炮同樣的重量,發射的炮子威力比不上夷人的,而要增加炮子的威力,似乎只能加大口徑,這樣一來就極易炸膛,隻好將炮管加厚加粗,導致大炮動則幾千斤,用於野戰中往往運輸不便,貽誤戰機。他這次沒有打斷對方,顯然能提出這兩點,定是有了解決的辦法,他心中隱隱有種期待和興奮。“小人花費重金,四處尋訪能人異士,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一位醉心於煉鐵鑄炮的奇人。原來解決的辦法在於鑄炮用的生鐵,經過這位奇人練出的生鐵,硬而不脆,便於切削,用於鑄炮,一來可以減輕大炮的重量,二來不易炸膛。”

孫元化拍案而起,讚了一聲:“好一個硬而不脆!原來訣竅竟在這裡!”這個詞很形象的說明了白口鐵與灰口鐵的區別,孫元化自然不懂金相學, 但是鑄炮用的生鐵硬而脆、不易加工、發射多次便有裂紋的缺點他是心知肚明的。

他激動地吩咐聽差:“請夏老弟升炕!”這是禮數升級的表現了。巡撫大人請一位百姓升炕對坐,這是莫大的榮譽了。

夏天南作受寵若驚狀,等聽差將蓋碗茶移到炕幾上,道謝坐下。

夏天南剛坐定,孫元化迫不及待地問:“夏老弟可曾煉製出了這種生鐵?”

“此種生鐵煉製不易,不僅要挑選上好的礦石,還要掌握火候,這些我們都做到了,唯獨缺一樣東西。”夏天南見孫元化進了自己設下的套,便開始收網,把話題引向自己此行的目的。

孫元化隱約猜到了幾分:“夏老弟不遠千裡從廣東來到登州,想必就是為了這樣東西吧?”

“大人高見!小人正是為此物而來。通常煉鐵用木炭,而我們煉鐵用煤,缺的就是煤。”

孫元化是明朝少有的技術型官員,對於煉鐵並不陌生,聞言很是不解:“煤?據我所知,北方不少地方就是用煤煉鐵,但是煉出的生鐵不見得多好啊?反倒是廣東煉鐵不用煤,卻比北方的生鐵好,所鑄之炮也更為精良。”

他雖然不懂原理,但是卻道出了明清時期南方鑄炮質量比北方好的關鍵:北方直接用煤做燃料煉鐵,導致生鐵中含硫量過高,這種生鐵非常脆,鑄造的大炮極易炸膛,南方森林資源豐富,多用木炭煉鐵,含硫量遠低於用煤煉的生鐵,所以質量好於北方。官府不懂其中奧妙,只知道廣東等地鑄炮好於北方,從明末直到清朝,都在廣東鑄炮,再運往京城和遼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