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宰執大宋》第8章 出路在哪裡
  馮氏的小食攤漸漸走上正規,生意漸漸好起來。  一開始馮氏是做一日三餐的生意,不過因為實在太累,也忙不過來,沒時間備料,便隻做早中兩餐。

  如今,馮氏已經堅決不讓鍾浩去幫忙了,隻讓婉兒幫忙照看爐灶。婉兒很懂事,每天早起陪著母親出攤,竟然從不喊累。

  馮氏用賺到的錢買來了些書本,讓鍾浩在家開始讀書。鍾浩對此很不情願,但架不住馮氏拿出長輩的身份,對她諄諄教導。

  春風輕輕拂過小院,帶來了清新的氣息,鍾浩院中的石桌旁漫不經心的翻看著一本《文心雕龍》,這是此時了解和學習做賦的一本必備讀物。

  宋代的科舉科類很多,以進士科最為被人尊崇,因為進士科出身的官員被認為是正途出身的官員,而且提升快、面子大、名聲好,朝廷地方的高官,也全都要進士出身才能擔任。而且其他各科出身,多半被閑散置之,或者困頓於底層不得提升,且一旦出現問題,背黑鍋的總是他們,沒辦法,誰讓他們不是正途出身呢?

  進士科需要考詩賦、帖經和墨義。

  一般學子從六七歲開蒙,便開始學習《論語》、《禮記》、《易官義》等十三經經書。帖經和墨義這兩門考試,主要是考察學子對經文的背誦和對經義的理解,一般都是從十三經中出題的,一般應試的士子都是基本能應付過去。

  進士科考試,最為重要的是詩賦的考試,可以說詩賦做的好壞直接決定了考試的好壞。

  這個時代的書籍比較貴,馮氏的錢暫時也不多,所以暫時隻給鍾浩買了《文心雕龍》、《賦論》、《詩詞選評》等學習詩賦的書籍。至於各種經書和其注疏,隻能等有錢了再去買。

  不過鍾浩對參加科舉實在不抱希望,後世的他雖然在自己爺爺嚴厲的監督下,大略的讀過一些四書五經,但對於參加科舉考試來說,顯然不夠看的。至於詩賦,詩詞倒是勉強能做出來,但做賦就隻能呵呵了。

  宋代的進士科考試,為了便於評判,考試中的詩是格律詩、賦是律賦,而且要求十分苛刻。律賦不僅限韻,而且要限用韻的次序;不僅要講究起承轉合,而且要八韻貫通體貼,十分嚴格。一字不慎,便入黜格。極其考驗應試學子的音韻格律和遣詞造句的能力。

  應試的格律詩也是一樣,十分考驗考生的文學素養和基本功。作出來的詩必須要合乎規矩,貼題、用韻、對仗,一點錯誤不能犯,還得寫得美輪美奐,才有可能脫穎而出。隨便有那一點格式不合要求,便會被黜落。

  後世鍾浩也是對宋文化頗有研究的專家,對宋代科舉考試多少了解一些,所以鍾浩壓根對參加科舉考試不感興趣,因為以鍾浩覺得以半吊子的詩詞水平和古文修養,壓根就不可能考得上進士。

  再說大宋的科考跟明清時期不一樣,明清時期,你考個秀才,便是有功名之人,社會地位會就很高了。要考個舉人,就能光耀門楣,衣食無憂。所以,明清時期的學子,就算考不上進士,隻要能混個功名,這輩子也算是上等人了。而大宋卻沒有童生、秀才之類的功名,就連舉人這個頭銜都是一次性消費品,這次考不上進士,下次還得重新參加州裡的解試,重新考取舉人。所以,在大宋讀書,考不上進士,便一輩子是個措大。是以,鍾浩對讀書考試也是興致稀缺。

  雖然馮氏的小食攤生意還不錯,但起早貪黑的隻能維持溫飽的水平,

離小康還差點,比之鍾浩渴望的富貴生活更是距離甚遠。  馮氏督促自己讀書,那是出於一片真心真意,希望自己能夠出人頭地,但鍾浩知道實在不是那塊料,隻能辜負馮氏的拳拳心意了。

  鍾浩覺得還是努力賺錢,讓自己過上錦衣玉食的好生活最重要。讀書出仕,還不是為了富貴的生活?!自己想辦法賺錢和讀書出仕的目的其實都是一樣的,也算殊途同歸!

  鍾浩扔下那本《文心雕龍》,起身來到柴房中,開始忙活。

  鍾浩打算製造高度的燒酒。大宋市面的酒,都是發酵酒,度數都不高。發酵酒這種釀造工藝造出來得酒,很難高過二十度。發酵酒再進行蒸餾,得到高度酒的技術,是元朝才出現的。

  鍾浩覺得物以稀為貴,這年頭沒有的東西就是是值錢的東西。燒酒或許是改變自己生活的寶貝。

  +++++++++++++++++++++++++++++++++++++++++++++++++++++++++++++++++++++

  柴房中的大灶上架著一口大鍋,大鍋裡裝的是發酵好的、未篩去酒糟的濁酒,大鍋上面鍋蓋蓋得嚴嚴實實,不過鍋蓋上一個圓孔,一根帶彎頭的銅管從圓孔中接出,銅管中間通過一隻裝滿冰涼井水的木桶,銅管末端的底下接著一隻酒壇子。

  鍾浩在不斷的往灶裡添柴,額角滲出細密的汗珠,但他毫不在意,隻是緊緊的盯著銅管的末端。

  隨著溫度越來越高,銅管的末端開始滴滴嗒嗒的流淌出清澈的酒液,等到流出大約半壇子酒,鍾浩便又換上一個酒壇,將最先流出的半壇子酒放在一邊。最先流出來的是酒頭,度數太高,不適合直接喝。

  繼續往灶裡添柴,等到快接滿了兩個酒壇時,銅管裡的酒液漸漸的滴得慢了。

  鍾浩把鍋蓋掀開一條縫看了看,大鍋裡的基本上只剩下酒糟了,酒液已經快蒸餾完了。

  鍾浩覺得的再出來的酒液應該算是酒尾了,便把裝有酒頭的酒壇拿過來接上。

  當裝有酒頭的酒壇快要接滿時,銅管裡便不再往外滴酒液了。

  鍾浩將裝有酒頭、酒尾的酒壇用力的搖晃幾下,掀開鍋蓋,再次倒入鍋中,繼續蒸餾。

  清澈的酒液很快再次流出,這次出來的便是二鍋頭了。

  鍾浩拿起酒舀,先從中間出來的那兩壇燒酒中舀起一點,輕輕的抿了一口,隻覺一線火熱直落肺腑,很是夠勁兒,看來度數不低。

  又從二鍋頭的壇子裡舀起一點抿了一口,這酒比那兩壇子更夠勁兒。

  成了,鍾浩心中暗呼。

  ……

  天空如洗,萬裡碧藍,剛剛製造出高度燒酒的鍾浩心情很是不錯,悠哉悠哉的走在青州城,隻是手中拎著的酒壇稍微影響了這種閑適感。

  此時的青州城內到處是熙熙攘攘人流,一派繁華熱鬧的景象。城內南北通達的大路上,一座座造型氣派、裝飾考究樓閣店鋪,矗立在通衢要道兩旁。一條條繁華的商業街上也是人頭攢動,商販的各種叫賣聲此起彼伏,客人的砍價聲,此起彼伏, 為這座青州古城增添了些許生動。

  城內各處酒肆茶坊、勾欄瓦子,也是人聲鼎沸,聚集了許許多多的人,飲酒、論詩、聽曲、賭錢、蹴鞠、相撲,三教九流的人物都在此找到了樂子。商業的繁榮,娛樂的興盛,人口的眾多,無不顯示著這座大宋名城的繁華與風流。

  鍾浩前一陣到時逛過幾次青州城,不過那幾次都是忙著考察市場,隻是走馬觀花的遊逛,並未認真去感受這個座城市的風韻,今天鍾浩還是第一次真真切切的去感受青州城的繁華與風流。

  當鍾浩走到富貴坊的梨花大街時,便放慢了腳步。

  據說:前唐時,這富貴坊是青州城內富貴人家聚集的坊區,而梨花大街則是富貴坊最寬闊的大街。那時,梨花大街兩旁種滿梨樹,每年三月,那一片俏美纖秀、美而不嬌、倩而不俗、似玉一般潔白的梨花競相開放,美不勝收。梨花大街也是因此而得名。

  當然,此時梨花大街上大部分是店鋪,已經沒有梨花了。

  鍾浩在梨花街上的一家掛著“天然居”三個金字招牌的酒樓前,停下了腳步。

  +++++++++++++++++++++++++++++++++++++++++++++++++++++++++++++++++++++++++++

  ps:關於書中稱呼:會元大部分采用比較通俗的稱呼,畢竟咱時休閑文,有不到之處勿怪!

  UU看書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UU看書!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