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拉比努斯的十三軍團對峙三天后,弗拉米尼烏斯的副官特雷伯尼便不得不下令強行進攻拉比努斯的營地。因為,在這三天時間裡,每天都有軍團中的人逃往對面的營地,投靠阿庇斯的第十三軍團,投靠拉比努斯。盡管特雷伯尼每日命令督戰隊在軍營外巡查,但是一旦入夜後,還是無法阻止士兵們這種偷渡行為。
除了新征召的高盧衛隊,其它大隊裡均有減員。特雷伯尼知道,再這樣下去,軍團遲早會因為逃亡和背叛而支離破碎。無奈之下,第四天清晨,特雷伯尼組織了三個大隊和一個高盧騎兵隊,對高地上的阿庇斯第十三軍團展開了第一輪猛攻。
站在重裝步兵人群中,緩坡上,拉比努斯看到,山坡下,上千名特雷伯尼的羅馬士兵正組成一個個白色的軍團方陣,朝這座高地進行而來。在主力方陣兩側,是散亂不堪卻士氣高漲的凱爾特聯軍。還有一隊人數稀少的高盧騎兵在最右側的平原上朝十三軍團的陣地邊緣快速移動著。而整座山頭呈現一個前緩後陡的梯形形狀,山頭兩側是陡峭的石壁,想要上來,只有通過中間這片緩坡,拉比努斯猜測這些高盧騎兵不過是對方用於突擊的先頭部隊,撕開十三軍團的防線後再讓後面跟上的凱爾特武士衝上來近戰搏殺。否則,在如此地形下,騎兵再無其它用處。
戰鬥打響之時,特雷伯尼將原本屬於安東尼名下的野熊軍團首先發起了進攻。為了區分敵我,弗拉米尼在戰前將這些士兵們的盾牌換成白色方盾,而現在,出現在十三軍團面前的,便是這種數不清的白色方盾,他們隨著軍團步兵的前進而起此彼伏的運動著,像一道道移動的波浪,擠向十三軍團的三線陣地。
拉比努斯站在軍團正中央,手下的士兵們已經舉起了手裡的重標槍,臉上刻滿了堅毅與忿恨的神情。弗拉米尼宣布他們為逃兵,這不僅是對榮耀的抹殺,還直接抹去了他們在軍團中的地位。逃兵與勇士,在羅馬世界裡,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階級。十三軍團的士兵們要證明自己,奪回自己的權力和地位。
而山坡兩側,那些安置在高處的砲弩和投石器也在吱吱格格的運轉著,塞克拉斯緊盯著敵人前進的方向。他的目光隨著一個個白色的方陣而挪動著,弩砲瞄準的角度也在不斷放低,試圖找到一個最佳的射擊點。隨即,塞克拉斯揮劍大吼到——“發射!將這些孫子的腦袋全部砸爛!”
一瞬間,猶如烏雲遮蔽了天空,無數的砲石,大矢從高地兩側發射出去,對中間正在行進的特雷伯尼軍團方陣形成夾角射擊之勢。
拳頭般大小的砲石如雨點般傾瀉而下,帶著劃破長空的呼嘯聲,擊打在山坡下特雷伯尼的首列進攻大隊中,隨即,血花飛濺的場面再現。大矢帶著強有力的穿刺力,將軍團步兵的大盾擊穿,而後矛頭射穿了盾牌後方的羅馬士兵。砲石則帶著呼嘯的巨響擊碎了軍團步兵的鋼盔,血肉和腦漿像散開的噴泉一般濺射開來。
一些軍團步兵的盾牌被擊碎,木屑飛濺,將盾牌後的羅馬士兵打得渾身血跡。一瞬間,原本堅固無比的軍團方陣被擊打得千瘡百孔,血肉橫飛。密集的方陣陣形對於松散的蠻族大軍來說,是很好的防禦利器,但是面對羅馬重型遠程武器,卻成為了活靶子。
前進中的軍團方陣被擊得粉碎,高地上的十三軍團原本準備拔劍歡呼,但是下一刻,無數凶殘狂暴的高盧步兵從這些受傷的羅馬士兵身後衝出,從兩側衝上了這片高地。拉比努斯不知道弗拉米尼給了這些高盧人什麽樣的好處,
讓他們如此賣力的衝鋒。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阿庇斯平定了這場叛亂,這些高盧人一定不會有什麽好的下場,這幾年,阿庇斯的手段可謂越來越冷酷……重型武器的再次運作還需要時間,眼下,面對暴躁衝鋒的凱爾特戰士,拉比努斯只能指望十三軍團的老兵防線可以穩住。
隨即,前線的各百夫長們,下達了投擲標槍的指令。羅馬重型標槍,對於平地上的殺傷力其實還算有限,但是在高地上居高臨下投擲,威力就完全不同了。 當這些愣頭愣腦的高盧人持著簡易的盾牌和斧頭氣喘籲籲的衝上來時,密集的標槍雨幾乎沒有給他們一點可以站立的空間。
前排的高盧士兵被三四根標槍同時擊中,場面就像獵矛釘在野獸身上一般,溫熱的鮮血飆灑,簡陋的木盾毫無用處,被重裝標槍刺穿。第一時間,幾乎第一排的高盧步兵瞬間全部倒下。後面的步兵僥幸躲在隊友身後,躲過一劫。然而,他們卻看到了恐怖的一幕,那些衝在前面的戰友,同伴身上插著數根已經這段矛頭的重型標槍。有些凱爾特武士沒有被命中要害部位,痛苦的呻*吟著,有些則當場氣絕。
不得不承認,羅馬軍團的兩大利器,一個是鐵打的紀律,一個便是多種靈巧的戰術和武器。一個合格的羅馬士兵在上戰場前要熟練掌握刀劍,盾牌,匕首和長矛的使用技巧,還要掌握挖掘修築防禦工事的本領,可以說,訓練出來的羅馬士兵幾乎就是全能手。
而蠻族,士兵質量參次不齊,有錢的貴族武士從小經受專業的軍事訓練,長大後作戰時渾身穿戴比羅馬軍團步兵還要精良的鎧甲,使用精良的凱爾特長劍,做工甚至絲毫不遜色於羅馬工匠打造出來的盔甲和武器。但是他們數量很有限,平時出戰的大多還是窮困潦倒的農民兵,就像眼前這些高盧步兵,拉比努斯仿佛回到了當年的高盧戰場,那時,他與凱撒站在阿萊西亞的城外,共同抵禦數倍於自己的凱爾特人大反攻,而眼前這些高盧步兵,顯然已經沒有了當初的銳氣……
來源: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長佩文學論壇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