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投資者獲得收益,白鷗港當局在召開首屆股東大會的時候制定出如下方案:教育發展基金獨立核算,定期接受審計並向全體股東公布財務報告,具體經營委托給一家穩健可靠的信托公司,從制度上杜絕挪用善款之類貪腐行為,通過投資國債、年金、不動產之類低風險、收益穩定的理財項目使資產持續增值,然後將資產增值的部分拿出來投入學校基礎建設、雇傭名師以及為寒門學子提供助學貸款。
彼時白鷗港的經濟活動正處於上升期,日益興旺的工商業和海外貿易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而教育發展基金也依托白鷗港的區位優勢獲得“穩定”與“發展”這兩大紅利,信托運營產生的利潤足以支付教育開支,不出數年海豚灣便從一片荒地漸漸發展成如今學術氛圍濃厚、基礎設施完善的大學園,高等專科學校由最初一座孤單的神學院拓展到涵蓋當前社會主流行業的五大學院。
教育發展基金獲得自生能力,教育產業的發展也就進入良性循環。有錢好辦事,學校越辦越紅火,在本德同盟各邦建立起良好的口碑,成為招納鳳凰的梧桐樹,也就自然而然的壟斷了北海灣的教育行業。其它各邦此時再想興辦教育與白鷗港競爭,就好比大衛試圖擊倒巨人歌利亞,是非常困難的。而這一切的根基都在於白鷗港在本德同盟中的強勢地位,政治、經濟和軍事的強勢地位自然而然帶動教育產業的強勢,除非白鷗港走向衰敗,否則海豚灣大學區在教育界的壟斷地位便很難被打破,這是社會經濟生活環環相扣的一個側面,也就是所謂的“馬太效應”——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富的越富,窮的越窮。
教育事業發展壯大了,收獲的季節也就到了,當初那些投資教育發展基金的工商業家獲得的回報又是什麽?
從教育發展基金的帳戶中分錢?那是違法的。
賣掉手中的教育發展基金股票?那是短視的。
正確的牟利方式要通過慈善的面目展現,也就是“助學貸款”。
海豚灣五大學院的三千學子,其中的確有很多富家子弟和千金小姐,神學院、法學院和藝術學院尤其多,這三個學院的收費也是最高的;但是海事學院和工程學院的就讀者大多來自中產家庭,有些還很貧困,他們求學的主要目的並非加深信仰、陶冶情操或者提高個人修養,也不是為了附庸風雅在人前裝逼,說白了就是掌握一技之長,謀一份可供糊口的職業,幫助父母和親友改善生活困境。富家子弟可以不在乎學費,貧寒子弟卻不得不思索如何在這四年的求學生涯中生存下去,囊中羞澀,飯都吃不飽,空有求知的渴望也無法付諸實踐。
白鷗港教育發展基金提供的“低息助學貸款”,幫助這些窮學生打開一道通往夢想殿堂的大門。無論出身哪個城邦,只要通過入學考試,遞交一份貸款申請,就可以獲得一筆按月發放的津貼,待到完成學業之後再償還。
四年的低息助學貸款加起來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剛畢業的窮學生償還起來壓力不小,為了緩解壓力,當局還提供了一個備選方案——如果學生願意接受當局安排的就業計劃,那麽有可能免除貸款。
具體是這樣操作的:所有接受該計劃的學生,都將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參加考試,通過筆試者參加白鷗港三十二家工商業行會代表組成的聯席面試會。
企業主們可以根據學生遞交的簡歷、筆試成績、面試觀感進行綜合打分,然後挑選適合本行業的人才與之簽訂雇傭合同。為期五年的雇傭合同,薪金坦率地說比正常聘用的同等學力人才要低一個檔次,但是有一個好處——就業者完成五年合約之後,助學貸款一筆勾銷。
對窮學生來說,償還助學貸款意味著長期節衣縮食過苦日子,接受就業分配固然也要給人廉價打工五年,然而收入狀況總得來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剛畢業的單身漢家庭負擔不重,小日子也能過得有滋有味,五年之後免除助學貸款,這不也挺好的嗎?因此對寒門子弟而言,接受定向分配是主流,而且普遍認為這是一樁善政;企業家們以低於市場價格的成本獲得高素質員工的同時還博得慈善美名,天下哪有比這更好的事?
這些接受定向分配的年輕人,五年過後大抵成為所在行業的骨乾,下一份工作合同加薪升職是普遍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也到了娶妻生子安身立業的年紀,已經對當前的生活形成了某種程度的路徑依賴,你讓他們改行或者離開白鷗港返回鄉下老家重新創業,大多數人是不肯的,於是絕大多數來自各邦、出身寒門的人才都留在白鷗港定居,繼續提升白鷗港相對本德同盟其它城邦的人才優勢,人才優勢亦將轉化為更多、更新的發明創造,帶來更多的財富,間接提升了白鷗港的技術和資本優勢,與其它城邦的差距越拉越大。
羅蘭並不認為這種辦學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但是他也承認:白鷗港推行教育產業的實踐經驗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對那些家境貧寒的學生來說,大學生活好比漫長而清苦的修行。每天早上五六點鍾起床,七點整深海·塞悉拉神殿的鍾聲敲響,催促他們去上課。於是乎年輕的學生們就從自己的出租公寓或者寄宿家庭裡面一湧而出,人流如同黑色浪潮沿著狹窄的街道從四面八方朝校園區推進,最後分散到各個授課大廳門前。
這些大廳分散在各個學院,以羅蘭這個穿越者的眼光來看設備相當簡陋,冬天裡用火爐取暖烏煙瘴氣,夏天沒有降溫設備悶熱如蒸籠。大廳中整齊排開一行行掉漆的長條桌,看起來更像餐桌而非課桌,搭配同樣款式的長條凳,女生(大多來自中產家庭)獨佔一排,其它座位全都擠滿身穿校服——白襯衫加黑外套——的男生,活像一群抱團取暖的鼴鼠。
講台在教室的一頭,教師坐下來講課,時間可能長達一上午,沒有什麽課間休息,台下的學生為了跟上授課節奏不得不拚命抄錄筆記,久而久之大多練出兩手絕活:一為“速記”,一為“憋尿”。